李双雄
摘 要:本文阐述了物理难学四个方面的原因,主要来自初升高物理等级考试带来的先天不足;学生朴素的生活经验与物理学概念的出入;“先学后教”等新的教学模式对物理学习的干扰;粗糙的课后作业和不适当的考试严重打压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物理教师要有效地解决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问题、学法问题、兴趣问题和信心问题,才可以真正缓解学生学习物理之“难”。
关键词:高一物理;物理学习;学习困难;教法研究
“高中物理难学”这已是高一学生较为普遍的“心病”。高一新生为打破“物理难”这个“金箍魔咒”,不少新生会下很多工夫,做大量的题目,但是,往往事倍功半。再经过几次考试的“洗礼”就有许多学生扛不住了,从此渐渐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如何破解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难”,普遍成为物理教师教学过程的一大命题。笔者对高一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实际教学过程逐步发现了高一学生造成物理“难”的重要原因。原因在于学生学习物理的观念和方法的不当,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也同样存在观念和方法的问题。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隐蔽性,反复性,是高一物理难学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两方面入手,谈谈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1 初中升高中物理的等级考试给高一物理学习带来的“难”
初升高的物理科改成等级考试以来,首先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主要重视语、数、英,三科主科,而对物理这科副科的重视程度普遍下降。加上初中的物理知识大多数只要求学生对物理现象能够做到了解,公式能做到简单应用计算即可。这也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大注重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物理知识的逻辑演练推理等。教师也往往只要求学生把物理现象记住,把公式背好,考试时能得分便可。例如:在高一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时,有这样一个问题:人站在行驶的公交车上,当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人会怎样?全班学生几乎是一口同声的回答:由于惯性人会向前倾。这时如果教师再接着问:为什么由于惯性人就要向前倾?那么绝大多数学生都无法回答,很茫然。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初中的时候他们也根本不需要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在试卷上只要填写“惯性”二字就可以得到分数,以致许多学生根本不知其所以然,更有学生自豪的说不知道也没关系,反正初中的物理也可以拿到A等级。再如有教师这样教学生做“功”的题目:记住只有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一致时力“有做功”,其他情况一律“不做功”,因为这样得分率高。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在初中学习物理知识时,把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物理知识,当作英语单词做机械式的记忆。相比之下高中物理知识,不论是从学习内容上,还是从思维要求上,都有很大的跨度,高中物理知识不仅要求学生要记住基本概念和规律,还要进一步理解其原理,掌握其原理,并学会灵活。由此学生以机械记忆为主,在学习初中物理知识时常常只记结论不用分析过程,而能得高分的学习方法,却成了高一物理学习的阻力,从而给高一物理学习带来了“难”。这也是许多学生觉得自己很努力学,却一直都学不好的真正原因之一。
古人有云:学而不思则罔,由于将初中“只学不思”的观念带入高一,造成了高一物理“难学”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打破这个要素,那么就要在“思”上下工夫。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能够主动“思”考呢?这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中普遍存着的这个“只学不思”的问题。要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用机械式记忆来学习物理的观念和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必需对物理概念深度分析,先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深入的理解概念和规律,再层层递进式设疑,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路,发散他们的思维。就如上述 “为什么由于惯性人就要向前倾?”这一问题,提出后,学生无法回答,教师是否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呢?其实不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想象自身站在公交车上将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形,思考车在前进过程中人的运动情况,刹车瞬间人的哪个部分受车影响,而不受影响的部分又会怎么样。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还可以继续引发思考,为什么车位子上要有安全带?为下节课做下铺垫。这样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教会学生碰到问题时多问为什么,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从原理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对学习物理产生信心,提高学习效益。
2 朴素的生活经验给高一物理学习带来的“难”
物理学科是一门来源于自然、生活的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因如此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带着自身的生活体验来学习物理,这些先入为主,凭直觉学到的东西不一定是正确的,它对高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对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起一定的负作用,造成学习思维的障碍。学生可能背下了定义、定律、公式等,但却无法将物理知识融会到物理情境当中。经常问其概念时皆能回答,但一但解题就将概念,规律抛之脑后,随着感觉走。例如:高一学生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这节课时,如果教师问:什么是牛顿第三定律?学生都能将其回答的完整。但如果问的是A队与B队拔河比赛,A队胜出,那么A队对B队的拉力与B对A队的拉力的大小关系时,学生的生活体验立马得出由于A队胜出,所以A队对B队的拉力大。这并不是学生没能把物理知识记住,也不能说没有理解这个定律。而是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不是先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来解决问题,而是凭个人的直觉和经验直接进行理解和判断的。所谓习惯成自然,这种先入为主、根深蒂固的思维,严重影响了高中的物理学习。再加上阐述拔河问题教师若不加以引导,只是大发雷霆,然后告之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大小是相等的。难保下次学生不会再一次凭直觉。这就是高中的物理学习另一个“难”。
如何破解这个“难”,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物理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来提示事物的矛盾、引起学生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学生已有的感知认识和日常经验,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内动力,建立正确的物理认知结构。如上述的拔河问题时,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在班上找位力气最大的学生,然后让其他学生对他进行挑战,与他进行拔河比赛,显然结果都是这位学生胜出。这时教师可以请一位女生上台并让男生站在滑板上,再与女生比赛。可以想象,女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胜的比赛。这时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鲜明的比较,暴露了生活经验与眼前事实的冲突,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提出能否设置实验来探究两者之间的作用力大小关系。若学生的能力较弱,那么可以由教师演示,将两把相互勾在一起的弹簧测力计替换他们之间的绳子重复比赛。让学生们进行观察,再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物理方法来寻找正确答案,并用理论来巩固和提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并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给高一物理学习带来的“难”
近些年来许多学校老师都不同程度地运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教学目标,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只作评定补充、矫正。使课堂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实践的过程。然而这种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对高一新生来说却是难度极大,会使高一物理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丧失物理学科的魅力。例如:牛顿第二定律这一节。“先学后教”的导学案是这样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确切含义 (2)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两类动力学问题。[自主学习]一、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 成正比,跟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 方向相同。(2)公式: (3)理解要点:①单位②“四性”矢量性、瞬时性、独立性、相对性 (4)适用范围 二、两类动力学问题。紧接着就是[典型例题]。这样一节课下来,课堂上会出现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看完了书本抄完了自主学习的内容,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在具体解题时也无法应用;另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浑浑噩噩的过了一节课。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普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足见兴趣在高一物理学习中起的是多么重要的作用。仍以上述《牛顿第二定律》这节课为例,笔者认为这节课就不适合“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模式。用经典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习的求知欲,符合物理学习的规律。本节课可以通过对上节课《牛顿第一定律》的复习: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问题1:这里提到的外力指什么?问题2:回忆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从运动到静止或从静止到运动需要什么物理量?问题3:那外力与这个物理量之间是否有关系?思考1:能否设计实验来探究外力与这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展开这节课的实验探究学习。哪怕学生只是观察教师的演示都好。这样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使高一物理学习不再是那么“难”。
4 粗糙的课后作业和高难的考试给高中物理学习带来的“难”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作业可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然而许多教师在布置作业上做的比较草率,选题不加甄别,或使用“教辅”搞题海战术。大量的粗糙的作业题,往往打击学生信心,削弱兴趣,导致学生应付作业,抄袭成风。课外作业的不当,又让原本在上课时产生的少许兴趣付之东流。高难的考试也是如此,教高一的教师多数是刚带完高三的教师来接手,心理依旧保留有高三学生的影子,所以考试命题时多少会拔高试题,尤其市级统考,由于各校生源质量的不同,命题侧重于重点中学,对于多数学校而言题目都偏难。许多学校高一物理学生考试的平均分一般在四、五十分之下,这就大大的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从而使高一物理学习更是难上加难。
要打破作业这个“难”,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少而精。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少量且容易完成题目,让学生对物理仍然保持一定的兴趣。(2)形式多样。例如可以布置一些手工作业等。(3)分层作业。让学生有选择的完成。关照每个孩子,学困生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优生可以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习题。试题的难度要严格控制,教师在出试题时应注意: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的实际掌握情况,按6:3:1(60%基础题,30%中档题,10%难题)的难度来出试题。尽量避免参加明显不适合本校学生学业水平的统考。教师有责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巩固成果,获得快乐,在考试中竖立信心,获得激励。
总之,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更是一种智慧的活动。考量和破解高一物理难学的困局,需要物理教师从学习学的理论高度重新审视物理教学,改善物理教育思想、方法和技能水平 [1 ]。物理教学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倾听他们的看法,思考他们的想法的来由,引导学生多学,多思,多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生动的事例和实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正确的物理认知结构,从而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竖立学习信心,深入浅出地教好学好高一物理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陈驹.由认知学习理论考量高一物理教学[J].物理通报,2009(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