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皓麟
摘 要:高中正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时段,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将会对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所以在这个阶段对物理的认知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以后物理的学习,但是有很多学生开始由最开始的好奇式学习到后来失去兴趣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心理,这将对以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要高中生能在这一阶段培养物理学习的兴趣,以后就会自主投身到物理的学习中,所以应该在高中阶段想办法激发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6.133
兴趣是推动学生前进的最好动力,有了兴趣,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毅力。作为一名学生,亦是如此,只有当他们对学习的科目感到有兴趣时,才不会产生厌学的心理,才不会被学习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所吓退。所以,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的首要任务便是培养对物理的兴趣,当我们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学习,积极探讨物理方面的知识,自然而然的就会学好物理。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另外我国现在正在进行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探究改变原来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校也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支持老师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所以这就对我们改变学习方法,激发兴趣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1 物理学科简析
物理学是一级学科,是研究物质及其相互作用和基本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个学科的重要基础;其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他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物理学是关于大自然规律的知识,更广义的说,物理学探究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其涵盖面更是广泛,包括了声学、力学、光学等,可以说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物理是当今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通过物理学习不仅能了解到生活中的一些原理,还可以看到一些神奇的现象。在高中的学习中,我们将对物理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2 关于激发学习兴趣的具体策略
由于物理在生活生产中的特殊地位,我们在初中一年级就开始接触物理学习,但是高中却是最重要的阶段,但是这些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往往会磨灭我们的学习兴趣,在此,我讲解一些调动学习兴趣的方法。
2.1 通过解决复杂的理论来增强学习兴趣
在物理的学习中最大的难点莫过于繁琐复杂的理论知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因为无法理解记忆这些定律、定论而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习兴趣。物基础理论包括物质微观结构理论、声学、光学、力学以及电学等基础理论部分。物理基础理论是物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不仅使我们从本质上认识各种自然现象,同时也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我们缺乏旧知识经验,物理是一门系统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多知识都是相互连接的,并不是独立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我们要养成记笔记并整理笔记的好习惯,整理笔记的过程也是我们将所学知识进行连接形成整体框架的过程。第二点就是对于一些物理定律或者结论难以记忆,为了方便记忆,可以利用谐音将其编成“顺口溜”,这样既方便记忆,又可以形成长时间的记忆。
2.2 注重物理实验
物理的学习与实验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现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也是由相关实验所总结出的结论,并且通过实验实验所学到的知识更容易记忆。学生容易对实验产生好奇心理,而且容易被神奇的实验现象吸引,这便是兴趣产生的基础。所物理学学习中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实验的魅力,做到平时理论教学与实验相结合,自主在实验中学习相关知识。比如在学习重力加速度这一章节时,我们就可以以不同材质的物体模拟实验以得出重力加速度的定论,这样在玩乐中实验,在实验中学习最能激发学习兴趣。
2.3 充分利用多媒体
动态的事物与静态的事物在吸引人注意力方面有先天的优势,我们要利用这一特性,多多发觉多媒体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物理学科中有很多神奇充满神其色彩的现象,比如大自然中的雷电现象,这些就是提高物理学习兴趣最有用的内容,但是这些现象并不是能随时随地见到的,而对于物理实验往往只能做出一些简单的效果有很多是不能做出效果的,再者这些实验是需要大量时间的,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可能每节课都做实验,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利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展现一些神奇绚丽的图片,还可以利用视频功能完整的显示出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对物理学习兴趣得到培养极为重要。
3 结束语
高中物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不仅仅会影响我们的成绩,还影响着我们对自然对生活的认知。我们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不能被困难所吓倒,而是要沉着应对,去寻求解决的办法,我想我在物理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大家多多少少也会遇到一些,也许会有更好的策略方法,在此我只是提供本人自己的看法,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林东槟.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实验教学与仪器,2013,(1):68.
[2]叶才琦.对新课程物理实验教学的探讨.实验教学与仪器,2013,(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