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
摘 要:以FLASH单元教学案例为例,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几个教学环节,阐述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实施。发现针对各个层次学生设计教学方案,能促使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分层教学;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7-0060-01
一、分层教学研究的背景
本人所从教的学校是一所开放的乡村初中。之所以说开放,是因为在这个素有“披月拣金之地”美誉的乡镇吸引了不少五湖四海的拣金者,伴随而来的还有这些“新市民子女”。学生来自不同的县市,不同的省份,因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一线的教学实践让我明白,要想让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分层教学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二、分层教学的实践应用
在“Flash基本动画制作”章节中,学习“引导层动画”这一知识点时,我采用了这样的分层教学实践活动。
1. 学习目标的分层
引导层动画是在补间动画的基础上展开的知识内容。“Flash动画制作”内容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结合教学大纲、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基础,我精心设计了如下分层次学习目标。(1)入门学习:运动对象沿有规则的曲线运动。教师给出设计方案和原文件:比如太阳的弧线运动或是蜗牛沿着树叶爬行。(2)提高学习:运动对象沿着一条极不规则的曲线运动,包括图例和图形大小变化的操作。教师给出奔跑的汽车这个动画实例的设计方案。(3)发散思维学习。1)结论:物体沿封闭的曲线轨迹运动时,所走的是最短路径。2)学生练习:一个小球沿着一个封闭的椭圆轨迹运动一周。学生思考为什么小球不能完成旋转一周的操作。3)教师讲解:方法一:在椭圆的上、下、左、右设置5个关键帧,开始帧和结束帧重合。方法二:将封闭的椭圆用橡皮擦擦出一个缺口,变成不封闭曲线,分别设置开始帧和结束帧到各端点。其中,入门和提高学习要求全体学生都能掌握,而在前两者学习完成的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往上跳一跳,引导他们到“最近发展区”。在教学设计中,重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以学困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同时也要激发优等生的求知欲。
2. 学习任务的分层
教学过程也要分层。下面的课堂教学流程,体现出分层次教学,既让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完成基础练习,又不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教师分层教学中的最基础的那层,保护部分学生的自尊心。第一步:创设情境,兴趣导入:播放地球公转与自转的视频,请学生思考该如何制作此动画。第二步:回归教材,基础为本:教师演示太阳弧线运动,总结引导层动画的制作方法;学生实践制作蜗牛在弧线树叶上爬行的动画。第三步:联系已学,融会贯通:学生实践制作汽车沿弯曲小路行驶,渐行渐远的动画。第四步:拓展提高,展示评价:学生实践制作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引导层动画。第五步:师生小结,构建知识:师生共同总结,完善知识框架。
太阳如何按弧线运动,是全体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讲解引导层动画中的两个对象:引导层和被引导层上分别是路径和运动对象,具备两个图层才能让对象沿着路径运动起来。同时,引导层动画的制作步骤也很重要,稍稍打乱就可能令动画“纹丝不动”。教师可以给出详细步骤:1)被引导层起始关键帧上添加对象,插入结束关键帧;2)添加引导图层,在引导层添加路径;3)在起始和结束关键帧中,把对象吸附到引导路径上;4)创建补间动画。在自主实践学习中,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完成蜗牛爬行和小车奔跑的动画,以基础为主,进行两次强化训练;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完成之前两个动画的基础上,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涉及哪些操作,学会综合运用知识来进行练习。
采用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学生向不同的“最近发展区”靠近。对能力较强的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能力较弱的学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反馈评价的分层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都不尽相同,具有个性特征。所以,在评价时也要采用分层评价,激励每个学生的内在动力。普通学生完成基本目标后,采用表扬性评价,要及时肯定他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结果方面的进步,寻找其闪光点,鼓励学生进一步练习。对能力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鼓励他们迎难而上,对这部分学生严格要求,促使他们形成严谨、准确、谦虚、不断超越的学习品质。这样,能激励各层次学生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三、分层教学实施效果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普通学生能基本掌握学习的内容,但缺乏钻研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教师要注重开发其非智力因素,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引导他们横向拓宽,纵向加深,积极创新。在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注重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当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各个层次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也要定期调层,鼓励他们逐层递进。
参考文献:
[1]刁英.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束德领.分层教学探析[J].新课程,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