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琴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各项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引入和实施,能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和应用知识的机会,让初中化学更具趣味性和探究性,对初中学生化学科学精神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做合一;化学教学;探究性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法要根据学生的学法来定,学生的学法要根据做法来定,教法、学法、做法是和谐统一的,都要以“做”为中心,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化学作为一门现实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应对传统的化学授课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实现“教”“学”“做”之间的有效衔接,让初中化学教学更具探究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要充分结合教材授课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这是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和提高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必要条件。要想让初中化学教学更具探究性,教师要在“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做中教”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展现初中化学课程的魅力,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首先,教师要在“做中教”展现初中化学的课程魅力。化学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趣味化的化学知识,培养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从观察有趣的化学“现象”逐渐过渡到总结化学“规律”,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大力挖掘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如在“常见的酸和碱”的教学中,化学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做几个趣味性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科学的魅力,激发其探究化学世界的热情。
其次,化学教师在“做中教”丰富化学教学方式与方法,很多化学理论知识学习起来非常枯燥,学生对其缺乏探究欲望和主动性。这时化学教师可以主动放下教师的“架子”,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通过互动、合作等富有实践性的教学形式,与学生一起“做”,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愉悦、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再次,化学教师要积极创设探究性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活泼、好动是很多初中生的学习特性,对于化学教学而言,教师要在平时重视教学设计工作,积极创设探究性的学习情境,这样才能在激发学生探究欲与实践欲的同时,做到“教”“学”“做”合一。若教师一味进行灌输性的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在化学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被严重削弱,很难长时间保持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探究欲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化学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遵循化学教学的客观规律,通过创设探究性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对化学知识、现象进行探究、认知、理解与记忆,促进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初中化学“化学肥料”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科学的学习价值,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探求热情,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小组辩论的方式创设探究性学习情境,如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化肥产生、发展的历史以及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再播放一些农业生产使用化肥的案例,让学生反思和辩论化肥的功与过,然后再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样在实现“教”与“学”有效衔接的同时,会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探究特色。
二、提升学生探究化学的主动性、主体性
初中化学实验具有实践性、应用性、互动合作性等多种特征,是实现“教学做合一”教学和探究性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提高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适当增加实验教学的比重,减少演示性实验,多增加参与性、互动性的实验项目。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做”中发现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制取氧气”的实验教学中,会用到试管、导管、水槽、集气瓶、橡皮塞等实验器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有时教师进行演示性的实验教学,有时让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流程进行操作,这实际上不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主体性”的保持。教学做合一能够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上保持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初中化学教师应对传统的化学实验流程进行优化,如让学生自己制作实验器材,有的学生就用输液器来代替导管,用可乐瓶来代替集气瓶,学生在自己制造实验器材的过程中,也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减少化学实验教学中各种资源的投入和不必要的浪费,最终取得“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同时,初中化学教师要通过“做中教”提升教学引导作用,要善于把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时机,对化学课程魅力的展现做好全面预设,为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比如,在“燃料及其利用”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蜡烛燃烧”的简单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燃烧的条件是什么,燃烧产物是什么,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黑烟是否会污染环境,有没有办法收集黑烟或对其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和净化等,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己就“蜡烛燃烧”的简单操作或延伸,思考“燃烧产物”或“黑烟收集、过滤、净化”的方法等,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性的生成。
三、拓宽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的空间
初中化学虽然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但是课本知识内容相对有限,如果化学教学仅仅依赖教材并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那必然会影响教学成效。尤其是对于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其探究性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初中化学教师要多通过生活化、实践化的教学方式,降低化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树立探究性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潜能。优秀的初中化学教师,必然会重视化学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生活化教育素材的引入,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之间的有效联系,拓宽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空间。
例如:初中化學教师可以积极开辟化学教学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在课外有更多动手实践和探究性学习的机会,拓展化学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有机合成材料”的教学中,化学教师一方面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家庭小实验”活动,让学生回到家中对一些小实验进行自主设计、自身实验、自主观察、自主验证和自主记录,对于学生在实验探究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同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师只需发挥引导教学的职能即可,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边做边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探究性学习潜能;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组织开展集体性的课外互动,如寻找身边的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塑料等有机合成材料,并思考他们的合成方式和主要用途等问题,进而实现对课本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开阔学生的化学学习视野,让化学知识的学习空间更广。
另外,化学教师要在课外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在“爱护水资源”“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章节中,其理论教学内容基本都是围绕着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以及环境保护的措施展开的。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把握“环保教育”这一主题,从爱护水环境、改善大气质量等角度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从而将课本内容进行有效拓展,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加快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养成。
四、结语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师的教学责任不在于“教”,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给予学生更多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机会,做到“教学做合一”,这样才能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具体化,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让初中化学教学更具探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