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颜色词红与黄的语义差异探析

2015-05-30 02:32张丽英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颜色词差异

张丽英

内容摘要:在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都很丰富。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它们本身的基本意义,更要留心它们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汉英语言中“红”和“黄”两种基本颜色词象征意义差异性的分析,了解这种差异性的来源,从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颜色词 象征意义 差异

在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都很丰富。这些词它们本身的基本意义,并没有较大的不同;而它们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构成了人们对颜色的崇尚和禁忌。这种崇尚或禁忌有趋同的一面,更多的是差异。“红”与“黄”这两色体现了十分鲜明的对立的象征意义,在东方是喜庆和尊贵的颜色,到了西方受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待遇。本文即在于从语义和语用两方面对颜色词“红”与“黄”的差异性作文化学上的探讨,了解词义受不同文化影响而产生的语义变化与分歧。

一.黄与红的基本象征意义

黄色——尊贵与厌恶的对立。黄色,代表明亮和富贵,是金子的颜色,也象征沉甸甸的财富。黄,在中国古代传统的五方、五行、五色中,土(黄)色居中,为之首。早在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就曾写过“黄色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黄色是大地地神的自然之色,古人认为其颜色亘古不变,代表永恒,如:“黄土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帝是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祖先,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后世帝王采“黄”为尊,表示皇权也会像大地一样永恒不变,世代相传,黄成了法定的尊色,代表至高无上。唐开始,规定黄色为帝王之色,庶人不得服黄。“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宋王懋《野客丛书·禁用黄》)。宋代赵匡胤“黄袍加身”,农民起义用“黄巾”。可见,黄色在中国封建社会是法定的尊色,象征着尊贵、皇权、辉煌和崇高等。中国人是黄皮肤,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黄色文化”,黄色与民族尊严一起,根植于中国人的潜意识之中。

黄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富贵,有很多词反映了“黄”的尊贵内涵。如旧时人们把宜于办大事的日子称为“黄道吉日”;“黄袍”是天子的“龙袍”;“黄屋”是古代帝王乘的车;“黄榜”是天子的诏书;“黄马褂”是清朝皇帝钦赐文武重臣的官服;后来还有“黄金时代”、“飞黄腾达”等。唐朝之后,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认为黄色是太阳光的颜色,象征了光明,黄色也成了佛教崇尚的颜色,自此除了皇帝,僧侣也可着黄。直到现在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中,尤其受佛教影响深的国家(如泰国),黄色仍是尊色。

1986年英国女皇伊丽莎白在访华时特地做了一套黄色的衣服,以示入乡随俗的意思。但在英美国家特别是在基督教的世界里,黄色就未能享受如此礼遇了。英语国家文化受基督教影响颇深,西方人对颜色的好恶有许多来自于圣经。在圣经中,出卖耶稣的犹大身穿黄色的衣服给黄色赋予了胆怯、卑鄙、无耻之意。所以在西方文化中有厌黄的传统,它还常常有忧郁的、病态的、令人讨厌的等涵义。如:"yellow—dog" (卑劣的人);"yellow—livered "(胆小的);"yellow looks"(阴沉多疑的神色)……中国成吉思汗西征欧洲,使白种人胆颤心惊,蔑称黄种人为“yellow peril”(黄祸);1611年,莎士比亚在“The Winter's Tale”中使用了"yellow jealousy"一词,表示嫉妒。1894年,英国创刊了一家杂志叫《黄杂志》。1895年,英国著名剧作家王尔德,因同性恋丑闻被捕入狱时,据说手上拿了一本《黄杂志》,于是人们就认为这杂志和王尔德一样是淫秽的。当时许多廉价小说也是黄封面的,这种小说称为“yellow book”,也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黄杂志》也好,“yellow book”也好,都使得“黄色”与性、色情、恶俗等概念发生了联系。就在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报业,1895年美国杂志《纽约世界》推出了取名为《黄孩儿》(Yellow Kid)的连环漫画专栏以吸引读者,从那以后,低级趣味,耸人听闻,夸张失实的办报作风称为"yellow journalism"。

红色——崇尚与警告的对立。红色是人类古老的颜色。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首先认识了血与火。血液,是人的生命源泉;火,可以赶跑野兽,供人们取暖,烤熟食物。所以“火红”“血红”的“红”,无论是在英语国家还是中国,都象征着“欢乐、喜庆和幸福”。如在圣餐仪式上穿红色表示圣爱,在教堂装饰红色用于圣神降临。

另一方面,在英语国家,"Red"在文化中的贬义更强。人类在与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最早时血与火带给人类的是生命与安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种族、利益的争斗,还意识到血与火随之带来的灾难、危险,战争等暴力事件。因此在英语国家,"Red"常用作贬义,表示残酷、狂热、灾祸、血腥等意。如:"red hands"(血腥的手,杀人的手);“red—headed"(狂怒的);“red revenge”(血腥复仇);"red-blooded"(鲁莽,强悍);"red light"(红灯,表示危险);"red ink"(赤字);"Red Alert"(红色警报,紧急警报);a red adventure story(令人紧张的冒险)。还有a red battle血战,象征激进、暴力革命,red political campaign激烈的政治运动,象征危险、紧张,a red flag危险信号旗;它还象征着放荡、淫秽,a red light district红灯区……在美国股票市场中,红色代表警告、危险,表示股票下跌。

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它象征着吉祥、喜庆、兴旺、发达。这源于中国古代对日神的崇拜和阴阳五行学说。太阳从东方升起,中午则处于正南。古人认为,日至而万物生,太阳具有神秘的力量。东方的苍色象征万物生长,南方的红色象征万物茂盛。因此中国人崇尚南向和东向,红色和青色。古代达官贵人的住宅是“朱门”;穿的衣服是“朱衣”;乘的车子叫“朱轩”;皇帝批奏章用“朱批”。平民百姓喜庆日子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把热闹、兴旺叫做"红火";促成别人美好婚姻的人叫“红娘”;形容繁华、热闹的地方叫“红尘”;象征革命和进步的政权叫“红色政权”等。它也象征顺利、成功,如人的境遇很好被称为“走红”、“红极一时”;它还象征美丽、漂亮,如女子盛妆为“红妆”,知己为"红颜知己";分到合伙经营的利润叫“分红”,给人发奖金叫“发红包”等。在汉语中,红色还象征着忠义、勇敢。所以在京剧戏曲脸谱中,“红脸”代表的是忠城,正直,如“关羽”的一张大红脸;“白脸”表示奸诈,像“曹操”。现代汉语中有“你唱红脸,我唱白脸”这一说法。中国的股市,红色代表上涨,意为红红火火,兴旺发达,绿色表下跌,和美国正相反。西方人看到红,反应的是血与火。中国人看到红,想到的是太阳,万物茂盛。

二.“红”与“黄”的辅助象征意义

其实颜色就像一个人,具备着不同的性格和方面。颜色词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它的象征意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双重性,既有褒义、美好的象征,也有贬义,消极的象征。我在这里将它们分为两个层次:基本象征意义和辅助象征意义。象征意义是不同民族约定俗成的结果,此约定俗成虽千差万别,但都包含或褒或贬这两种基本态度。回顾“颜色文化”的历史,去发现那些被忽视的内涵,就像重新认识了一个人的不同侧面,当你对他的了解又加深一层时,也会增加自己的厚度。

上面提到"Red"在英语里贬义相当强,实际上其也有褒义用法。人类对“血”与“火”的初步认识,不管是东西方,都是人赖以生存的根本,所以即使在西方,“红”也有喜庆的意思。"paint the town red"(指狂欢,饮酒作乐);"red— blooded"(健壮的,有勇气的); “the red carpet”(红毯,指隆重的接待);"a red—letter day"(喜庆日,过去教堂的一种习惯,节日都用红字在日历上显示出来);"red ribbon Bath"(法国荣誉团勋章)等词语中的"Red"都用作褒义。据说red的一些褒义用法是从远东经由波斯传到西方的。这主要得益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在西方,"Yellow"也是爱情的象征。黄色还象征坚定、正义、智慧。西方艺术里圣彼德穿黄衣。在美国和日本,黄色还作为思念和期待的象征,如电影《幸福的黄手绢》。在美国,人们经常在树上绑上黄丝带来期待或欢迎远方亲人的归来。

红色是中国人崇尚的颜色,但是同时它也是囚犯之色。古代犯人执行死刑之时,让犯人穿没有领子的红色衣服执行死刑。因此红色也是囚犯之色,故罪犯也称为“赭衣”。并且死时身前挂一牌子,上面用红色的笔画下大叉,表示死刑。“红”在汉语中还有嫉妒之意,如:眼红,红眼病等。

汉语中黄色也有贬义的用法,如“黄色书刊”“扫黄打非”等。一样事物只要被冠以“黄色”二字,往往就是“扫”和“打”的对象。这种贬义色彩有一种说法是外来的是受西方影响的结果。其实黄色在汉语中早已与“性”有关。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时有《黄书》,该书重在“房中之术”;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之“房内补益”中有“赤日黄月”之说。只不过后世中断了,黄色这一用法却是近代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才又恢复了。古人为了避讳帝王之色,也将“黄色”称为“桃色”,如“绯闻”一词就是例证。

三.结语

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里有着很大的差异。从根本上讲,在中国文化中,颜色的象征是基于古代中国人对大自然感到神秘不解,从而产生了对日神、地神的崇拜以及过去中国的封建统治使颜色带有了阶级性的特点,所以颜色的象征意义有相当强烈的政治化和神秘化倾向。而西方文化中的颜色象征则更多地受宗教影响,其象征意义更直观,少了神秘,使其语义、词用理据更易追踪。但是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词的象征意义会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而发生变化,不断融合。

参考资料

[1]唐振华:《符号学与'颜色词'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深圳大学学报,1996年8月。

[2]张德鑫:《中外文化漫议》,华语教学出版社,1996。

[3]苑逸飞、季明平:《英语颜色词的社会文化意义分析》,郑州大学学报,1997年3月。

[4]陈晓燕:《英语中的颜色词趣谈》,安阳大学学报,2004年9月。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颜色词差异
相似与差异
DL/T 868—2014与NB/T 47014—2011主要差异比较与分析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哈尼语颜色词研究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中英颜色词涵义异同及其成因分析
英汉颜色词之对比与翻译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收入性别歧视的职位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