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好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点

2015-05-19 21:28孙华惠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月光曲学段课程标准

孙华惠

摘 要: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品味语言和运用语言上,教师一要关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抓住关键词语,根据学段要求设计训练点;二要关注文本的资源和设置,准确找到训练点;三要关注读写结合点,学习语言、篇章的特点进行写法训练。

关键词:语言训练 课程标准 文本资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5B-0040-01

崔峦老师曾说过:“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和人文内涵深挖的做法,把教学重点坚决地锁定在理解品味语言,特别是运用语言上。”这就要求教师要抓住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点,充分考虑以下三个因素,使语文教学有的放矢。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学法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每个学段的词语教学都有明确的要求,可见词语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如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从中可以看出这一学段理解词语的方式主要是将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结合起来,在教学《孔子拜师》,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时,可以用查字典的方式,联想的方式,分字解释的方法,对词语初步达到理解,再设计这样一个填空“有时候肚子饿了,就(),有时候走累了,就(),白天,孔子加紧();天黑了,孔子还(),正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将字面意思和学生对生活的理解结合起来,不仅理解了词语,而且将孔子不畏辛苦的精神表现了出来。

(二)根据学段特点,抓好训练点

第一学段以字、词、句训练为主,教师要关注教材中体现出的训练点,有目的、有梯度地进行训练。如《称赞》一课中,出现了“一()比一()”的课后题,如果只进行填空练习,没有梯度,学生只会展现原来的水平和理解,没有提高。一位老师在这个环节中,先设计了“苹果一个比一个____,树一棵比一棵____”关注了植物的特点,又设计了“月季花一()比一()____”关注了量词;最后设计了“一()比一()____”关注了句子的练习。一个练习梯度呈现,训练内容多样。

第二学段以段的训练为主,课程标准在中段阅读教学中提出了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要求,而段的训练是基础,所以构段方法,包括概括段意的方法,都要引起老师们的注意,进而进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要指导学生由学习方法,到运用方法,到选择最适合的,如《孔子拜师》用题目拓展法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花钟》一课则用抓住能表达主要意思的句子来概括段意,再用段意串联法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第三学段以篇的训练为主,结合课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明显的写作顺序教师都能关注到,但暗含的写法更能增强表达的效果,往往容易忽视。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作者感情变化的对比,《月光曲》中曲调的变化和贝多芬情感变化的关系等。关注到了这些隐形的表达方法,就可以因此设计不同的训练内容。

二、关注文本的资源和设置

文本的资源有导读、课后题、合作伙伴的提示和交流平台的提示等等。如《圆明园的毁灭》是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导读中明确指出: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训练的重点是“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如果只让学生把搜集的资料念一遍是不够的。要根据搜集目的进行取舍、分类和体会,如本课体现圆明园的辉煌有哪些,毁灭有哪些,使用时对理解文本起什么作用等等。只要注意了指导,资料的搜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我们常说要通览教材,实际中能关注到一个单元内容的都不多,对于语文园地的考虑就更少了。如人教版四年级《搭石》所在的语文园地“我的发现”中就出了“脱鞋挽裤”的理解方法,用的是查字典和联系生活实际方法,紧扣课程标准中“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是两种方法的结合,如果只关注到了一种方法,就没有充分理解园地中的用意和课标的要求。

三、关注读写结合点

叶圣陶说过“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教师在教学中要寻找读写的切合点,经历由说到写的过程。

(一)积累并运用课文语言

课文里的语言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合乎规范的,背诵若干这样的文章,对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会有不少帮助。教学中适当地安排具有创造性积累的训练,如复述课文、改写、扩写等。如《最后一头战象》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的感受写一写。《月光曲》中贝多芬的情感变化是其创造《月光曲》的关键,让学生根据上下文进行想象,写一写,丰富了文本,有力地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抓住篇章特点,进行写法训练

在我们的教材中,很多文章在写作方法上都有其鲜明的特点。教师要善于发现、总结这些特点,对学生进行写的训练。如中段《赵州桥》总分写法的应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同一时刻不同事件的发生;《圆明园的毁灭》先扬后抑的写法,《月光曲》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方法,都是要与学生的共同学习中总结并尝试设计运用的方法,只要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恰到好处地点拨、引导,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够从实际中发现,在写作中运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2.

[2]陈林.语言文字训练不要忽视了内容[J].小学语文教师,2013,(12).

猜你喜欢
月光曲学段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读”好《月光曲》,教出语文味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月光曲》中情与景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月光曲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月光曲》中的景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