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考试题对确定历史教学策略的指导作用

2015-05-19 21:03仝静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高考试题教学资源教学策略

仝静

摘 要:科学准确的高考复习策略,成为高三备考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诸多的方法中研究高考题不失为一个较为有效的途径,将高考试题不仅作为试题资源更是教学资源加以利用,通过研磨发现一些命题的规律,并因此制定相应策略,如“主题”教学、“小时代”感的培养、选修与必修有机融合等,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考试题 教学资源 教学策略 高效备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5B-0007-01

近年来,历史学科高考题越来越强调考查学科素养,强调考查学生的学科意识和思维能力,这样的命题定位使很多教师常常感到教学指向性不够,复习的针对性不强,很难真正做到胸有成竹,经常会在高考结束后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慨。其实,解决这样的困境也不是无计可循。固然,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的影响,需要教师高深的专业素养,需要学生历史知识的积淀和理解,但是,在高三紧张而高强度的复习过程中,我们更需要一些短平快的有效策略作为抓手。笔者认为突破的关键就是研究高考题,将高考题作为教学资源而不是试题资源利用。通过对近年来各地高考题特别是全国卷的研究,发现一些规律,从而针对规律制定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感受。

一、教学过程要具有“主题”意识,培养学生历史的“小时代感”

历史教学因为课本的专题模块设置,往往影响到时代特征的构建,一些教师虽然会进行通史复习,但常常构建过于宏大的通史结构系统,而高考试题却经常指向“小时代”的阶段性特征。那么,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将历史发展划分成若干特征明显的“时段”,以此为基础将新情境新材料带入到对应的时代特征中进行分析归纳。以2014年全国课标卷Ⅱ第31题而言,如果我们教学时能将建国初期历史分成1949~1952年巩固政权恢复经济、1953~1957以“一五”计划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计划体制这样两个阶段,这道题就很容易完成了。2011年全国课标卷60年代初初步纠正“左”倾错误、2013年全国课标卷Ⅱ第33题建国初意识形态确立等题目都属于此类型。这就说明我们在教学中要高度关注阶段特征的总结梳理,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相关的解题思维。

二、教学过程中大量引入新材料,将教材知识作为背景和依托加以运用

新情境、新材料引入已经成为高考常态,这要求教学过程不能一味依赖教材,教材应该成为另一种材料。教师大量使用课本以外的材料进行教学既能培养学生阅读文本、提取信息的能力,又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从容应对高考。2014年全国卷第25题可以说是个典型。材料呈现的是秦和西晋的法律规定,实际考查的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的影响,如果平时这样的训练不够,学生就很难确定命题立意了。

三、教学过程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及高频考点的反复练习,不过度强调覆盖面

研究近年高考题不难发现,一些主干知识会反复连续考查。如全国课标卷2012年第34题、2013年第32题、2014年第32题连续三年考查古代西方政治文明,还有全国课标卷2012年第28题、2014年第27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全国课标卷2012年第24题、2013年第25题考查古代土地兼并问题,2012年第25题、2014年第26题考查宋代商业,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也分别在2009年、2010年、2011年进行了考查等等。所以,高考的高频考点必须成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教师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过程打破必修与选修模块界限,相互融合

全国课标卷2010年第30题考查明治维新的影响、第31题考察戊戌变法的教育改革、2014年全国课标卷Ⅱ第30题则考查了二战前的国际关系。这些题的出现足以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必修与选修不能完全割裂,更不能舍弃选修模块的学习,尽可能做到二者相互融合,在必修模块的复习过程中将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加入,形成更丰满的历史认知。

格物方能致知,对高考试题的研究终究会对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对高考复习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肖建彬,卢羡文.高考改革与高考命题文献研究[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陆美庆.讲方法重实效提升复习效率——浅谈历史高考复习策略[J].广西教育,2012,(9).

猜你喜欢
高考试题教学资源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相关试题的归类分析
巧用高考试题,让高三哲学复习课堂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