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华
摘 要:处于儿童期的小学生由于受到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的限制,往往在品德学习上表现出一种独有的稚嫩感,这也使得小学品德课成为了小学生接受品德教育的初级阶段。但当前小学生品德课堂的现状使课堂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活动进行 思想品德 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5B-0008-01
研究表明,当前的小学品德课堂并非以学生的心理发展、思维发展和态度形成为基本出发点,而是变成班主任灌输纪律和习惯的靶场,抽象难解的行为准则、爱国爱党教育等文字符号充斥着整个品德课堂,使得小学生将对课堂的怨气转成了对品德知识的愤懑,思维上放任自己追随自我灵魂的牵引,教与学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因此,品德教学课堂的改革显得尤为迫切,多种形式的活动教学考虑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心理发展特征以及年龄学习规律,为小学品德课堂重唤生机与活力提供了再生动力。
一、提供情境活动,活化课堂
每一种品德教养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情境,而且都是基于固定的土壤而生成的,如果小学品德教学忽略这种知识的生成规律和特征,将随手拈来的知识文本或框框条条念给学生听,或让学生反复诵读,只会徒增学生的烦恼和困惑,而这种课堂也将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所以,小学品德教师应当将每一个品德知识与既定或匹配的情境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感知能力,让学生在具体、仿真的情境中实现感知意识能力与思维内化过程的完美结合,让一个个情境活动的展示和参与成为学生学习品德的最佳形式之一。例如,学习《我们的合作》时,教师可以以“生活处处有合作”为主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看谁能说出更多关于合作的事例,以此实现情境由学生所创,让学生在一系列的合作事例中得到“合作”观念和意识的滋养。教师还可以单独选出一个关于合作的案例,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所营设的情境,亲身实现与案例中各个角色的心灵对白,让原本生硬的课堂充满情意和生机,如以“三个和尚”为教学的素材,为学生创设一个体验和解读的良好情境等。
二、渗透游戏活动,愉悦课堂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游戏是儿童最为喜爱的生活方式,也是儿童学习最为基本的载体和形式之一,如果品德教学能够结合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心智开发出不同的游戏活动,便能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增加学生大脑皮层的有氧量,提高品德学习的效能,让小学品德课堂在流光溢彩中尽显学生的学习个性和才华。例如,《要攀登》这一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挫折感,学会掌握克服困难和挫折的正确态度和方法,这些知识如果教师只是口头相授,学生可能无法理解,而教师如果能够以游戏为载体,设置一个活动教学过程,学生必然能够兴致大发,而在环环相扣的游戏活动中学会如何正确对待和解决困难。如以游戏活动“体力大测验”,即“蹲马步”展开教学,教师先向学生讲明游戏的基本规则,并选出裁判,违规或支撑不下去的同学可以回到座位,撑到最后的同学胜出。待全体学生在这个游戏活动中都获得了体验后,教师便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主题,看看学生在游戏活动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自己是怎么解决这些困难的。
三、组织实践活动,优化课堂
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教完一个知识点时,往往会以口头命令的形式要求学生课后如何实践,缺少实践课堂的组织、监督和指导,而大多数学生由于缺乏实践意义的活动操练,仅仅将此等同于一般知识的学习,很少会有付诸于实践的欲望和意识。所以,要改变小学品德课堂不作为或消极教学的乱象,还可以借助实践的力量,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更加明朗的认知,从而使知识感知与实践操作完美结合,良好品德和社会性得到完整的发展。例如,学习《我们和诚信在一起》时,我们教学的本质在于帮助学生真正形成“诚信”的良好品质,并能身体力行,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闪耀它的光芒。所以,即使我们以再美妙、再生动的语言告诉学生要为人诚实、表里如一、遵守诺言,如果没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的体会和感悟,学生的认知也将如这个抽象的词汇一般,看似高深莫测,实则一无所获。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出示一些实际的事例辅助教学外,还应当将学习的空间扩展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践履、自我监督和自我改进,教师在平时与学生的交往中,也可以将“诚信”作为永不过时的教学内容,言传身教。如让同桌之间展开合作,互相记录自己的同伴在平时关于“诚信”问题的表现,看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说了多少假话、违反了多少次约定等等,以此来测评学生对“诚信”的认识、理解和运用。
总之,活动教学是以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性作为基本线索的,让学生在自觉的学习动机驱动下,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应当成为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和载体。
参考文献:
[1]覃慧娴.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09,(3).
[2]刘恒理.浅议小学思品课愉快教育[J].湖北教育,1994,(4).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