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林
去接朋友和他九岁的女儿, 朋友对孩子说:“叫叔叔, 叔叔可是学校的领导。”
小女孩歪着头看着我说:“叔叔, 你是校长吗?”
我笑了笑:“你提拔我了?”
“什么是提拔?”小女孩有点茫然。
哦,我想起她才九岁,“提拔”是成人之间经常说的套话。我蹲了下来, 做了一个拎水的动作:“看到吗?这叫提。”又做了一个拔草的动作:“这叫拔。”“原来位置是这么高,现在变得这么高, 这就叫‘ 提拔。”我用手比划着。
“哦!”小女孩拖了一个长音,“可我还是不懂。”
“你真幽默! 我还以为‘哦是恍然大悟呢。你在班级里是什么职务呢?”我决定举例说明。
“组长。”她疑惑地看着我。
“现在老师让你当了班长,从组长到班长的过程就叫提拔。”我小心地寻找着她能懂的词语。
小女孩点了点头,突然,她又歪过头问:“你是语文老师吗?”
“为什么这么问?”我有点惊讶。
“因为你喜欢解释。”她一副很有经验的样子。
一旁的朋友哈哈大笑,指着我说:“没错,语文老师。”
我无暇顾及朋友的取笑,却惊异于一个九岁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提拔”,却能从老师的行为中感觉到语文老师喜欢解释,并据此判断我是一名语文老师。可见,在孩子的心目中,爱解释是天下语文老师的共性。
仔细想想, 我们确实经常把自己对教材的解读一股脑地加给学生,生怕讲得不到位。 殊不知,有时候正是因为讲得过多,而让学生失去了重点,找不到目标。
也许我们该经常问问自己:“老师,你爱解释吗?”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