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会玲
【摘要】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每位教师都会碰到学困生的问题。如何转变他们成了教学工作中最头疼的问题。作为教师,绝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十年来的体会让我深深地感到,学困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要转化他们,教师首先不能歧视,其次要有爱心、信心和耐心。
【关键词】学困生 课堂教学 学困生转化
“学困生”并不是天生的,人的智力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智力低下导致学困生的只占极少的一部分,而其余的大部分学困生并不笨,智力并不差,他们的现状很多是由于后天的原因所致。如何转化这一部分群体,是关乎你的教学成败的一大关键因素。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一般多不在智力因素,而是由于学生自身的问题,而学困生大多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自觉性差,不能主动学习;二是缺乏自信心和竞争意识,缺乏上进心和学习动力;三是自制力差,课堂上的非学习行为不能很好的控制。当然上述原因并不是形成学困生的全部原因,但却是与学困生的形成有着重要关联,因而我们必须针对上述原因,找出解决方法。
一、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块阵地
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困生转化的起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在不影响课堂纪律的前提下,为了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在课堂上我总是有意识地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当一个问题他们能回答时,尽量让这些学生回答。无论多么荒唐的设想或多么低水平的发问,所得到的只有真诚的鼓励。运用“赏识——成功”教育法。比如,在学习电流时,可以这样提出疑问:你理解的电流时怎样的,有的学生这样回答:像水流等,教师要洞察学困生心理的微妙变化,把握时机,寻找学生身上的“亮点”,给予及时的、恰当的、充分的肯定,培养他们的自尊、自爱,使他们善于自我承认,自我激励,战胜对竞争和挑战的恐惧,逐渐消除他们身上业已存在的“失败者”的心态特征,如自卑、迷惘、胆怯等,使其确立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帮助这些学生建立起成功者的信念。
二、严格督促,培养学困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差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差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差生加大、加重作業量的做法。对待差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比如在做电功和电功率的作业时,可以选择性的让学生做自己会做的作业;大部分差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知识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
三、对学困生和临界生要有信心、爱心、耐心
教师不光要看到优秀学生的优点,也应当看到学困生的亮点,不光为优秀学生的优良表现而高兴,也应当为学困生的点滴进步而高兴。学困生并非智力有问题,有的还比较聪明。甚至在某些领域,他们还表现出与众不同。教师应当及时发现这些难得的优点,进行表扬,甚至是夸大的表扬,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有理由相信这些学困生有被转化的可能。同时也应当相信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在教师的不懈帮助下,在学困生主观努力下,他们终归能取得令人高兴的进步。
学困生承受着很多的心理压力,往往被同学取笑。他们很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关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也就结束了。”教育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当把更多的爱倾注在学困生身上,因为他们更加需要教师的关心。古人云:“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师之严必须严厉中蕴含慈爱,若只严不爱,严就变成了压,其最终结果是学困生无法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总认为老师在有意跟他过不去,从而产生逆反情绪。爱并不是严的对立面,对学生爱并不是对学生放纵。学困生更需要老师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倾注一片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
四、积极争取学困生家长的配合
转化学困生,班主任教师是主要的、必不可少的角色,但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也不能忽视。因为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极为深刻。只有学校和家庭有机的结合,共同筑起学生学习的园地,使他们快乐成长,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与人相处,时刻关注他们,使他们又积极向上的情感与和平的心境,有开朗健康的性格。比如家访时可以启发学生,家庭用电需要注意的方面等;老师家访不时地与家长联系分析孩子成长的每一个足迹和不足之处,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并找出原因,对症下药,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再差的孩子都不会到达绝望的边缘。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的,他需要教师长期的研究钻研。把“学困生”转变成优秀学生,是一个教师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必需做好的关键一步。我相信,只要教师把这些学困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学困生”这顶他们不愿戴的帽子最终是可以摘除的。请善待学困生,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空间和时间。
参考文献:
[1]吴樱花.遭遇学困生-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技巧(万千教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3]吉诺特.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M].海南出版社.2005.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初中如何有效培优补差、做好临界生转化工作的研究”系列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4】GHB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