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5-05-12 05:05:23董伟
科教导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董伟

摘 要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由于课程体系和硬件设施的限制,现行职业教育学科化倾向依然占据课程主导地位,教学效果达不到岗位职业化技能要求。只有通过改革课程,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课程体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己任,实现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项目教学模式,从市场和行业需求出发,设置课程内容。

关键词 职业能力 课程体系 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3.013

Reflections on Curriculum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ONG Wei

(Gansu Forestry Technological College, Tianshui, Gansu 741020)

Abstract To Train service line of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due to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hardware facilities, the exis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ubjects tendency still occupy a dominant positi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reach professional job skill requirements. Only through curriculum reform, the professional positions required knowledge, skills and curriculum system organically integrated,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capability missi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roject as the core task of teaching mode, start from the demand of the market and industry, set curriculum content.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apability; curriculum; practice teaching

高职院校从建立之初就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教学核心的培养目标,但现行课程模式对培养学生职业基础,提升学生职业岗位技能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

1 当前高职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1 理论教学在课程体系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高职院校虽然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几乎都强调课程体系必须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实行“产学研”一体,使学生按照阶梯式的培养方式,把理论基础转化为胜任工作的职业能力。但设计课程标准时,依然按照理论和知识要点确立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过分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和层次性,最终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了一堆知识却不知道能做什么,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1.2 实践教学设计流于形式

专业课是高职院校各专业课程设计的核心,它体现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起步晚,受外部教学资源条件限制,在上专业课时,没有真正做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课时安排不足、内容老化、效果欠佳,不能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也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实践教学最终变成了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当然,实践教学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工作较复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大难度,既要考虑实验实训等硬件设施,还要兼顾校外实训基地的协调和学生校外实习的管理工作,如果学生赴较远的实训基地,其衣食住行的费用都是阻碍实践性教学顺利实施的因素。所以教师怕麻烦就轻避重,实践教学最终只是走过场,应付过关了事,使实践教学的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单一

虽然高职院校一直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但却一直停留在表面和典型汇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老师思想中依然存在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手段,教师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目的便达到。(2)老师一面想改变填鸭式教学,但对企业和行业需求不了解,迷茫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这将岗位要求作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方向大相径庭,导致学生继续“厌学”。(3)硬件设施落后,角色扮演、启发式教学和情景模拟等具有特色的教学手段都需要硬件实训设施作为保障,但由于资金等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现有硬件设施满足不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要求。结果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只能掌握理论知识,做不到与岗位工作的链接。

1.4 师资欠缺,以“双师型”为特点的专业师资水平有待提升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只有高职院校教师同时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才能为专业的变化方向及实践教学创新等提出建设性意见,保证职业化课程的改革的顺利实施。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都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后通过假期企业锻炼等方式转变为“双师型”教师,由于企业锻炼形式单一,时间短,从而缺乏企业生产一线的具体工作经验,无法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也不能引领学生走“从书本到实践,再从实践到书本”的技能提升之路。

1.5 校企合作的合作机制及运营价值有待提升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有别于其他院校的显著特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不是简单的顶岗实习,也不是单纯的以企业的名义成班,企业要利用学校资源培养适合自己发展的具有扎实文化和熟练技能的基层人才;学校要利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教师实践能力。高职院校的人才建设应该是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并实施的,以满足学生掌握某一专业岗位从业能力的要求。然而,受区域经济条件等方面限制,目前多数校企合作模式依旧停留在半年或一年顶岗实习的层次上,学生变成了一种劳动力而不是真正的学习者。

1.6 传统教学评价方式无法衡量实际教学效果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普遍沿用的是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讲授课程、练习巩固和布置作业。在这种典型的知识本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过程中无需智慧和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无需去思考、探究、评判和创造知识。同时,现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也完全依赖于传统的固定要求。诸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进程安排合理”、 “板书设计美观”、“教态自然”、“语言流畅”等,完全是对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情有独钟”,这种以教师全面主宰学生学习的一厢情愿式的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与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教学理念格格不入,跟不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2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符合职业能力要求的高职毕业生,就要对课程体系,尤其是体现学生岗位能力的课程进行相应改革。

(1)设计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进行课程内容改革。高职院校必须把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强调学生的实际岗位操作能力,而不是纯粹的理论基础。高职课程体系的设置,因以实际岗位要求相对应,突出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能力需要进行知识的有机整合来确定课程内容。同时深入研究适应行业和企业岗位从业标准的各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出与真实岗位环境相适应的课程标准。同时与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相衔接,推动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试在教学内涵上的整合,进而有机地构成与职业岗位实际业务密切对接的课程体系。

(2)建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应包含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以及相应课程和实训项目在内的一套完整的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体系。教师可利用校外资源多深入企业调查研究,采用岗位培训、跟班研讨等方式,让不同层次的教师熟练掌握真实的岗位过程,进一步优化实践环节教学队伍的年龄、学历与职称结构。同时与企业结合,把课程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教学、实践各个环节的共同作用,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向,逐步形成完善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

(3)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通过模拟训练进行情境练习。同时可以采用“公开课”、“观摩课”的方式,推广成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进新技能的实践,冲破传统手段带来的实践教学的局限。在教学手段上,积极采用启发式、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综合应用,鼓励教师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教学。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步伐,它是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高职院校可以组织教师进工厂顶岗锻炼,参加技能培训,聘请企业和行业专家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等方式,促使教室向“双师型”发展。为学生的技能化培养提供保障。

(4)加强实训基地设施建设,积极提升校企合作的运行力度。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基础,校企合作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平台,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教学设施建设。高职院校要尽可能地按照企业的工作过程来设计实训中心,避免其成为一种供人参观的摆设。学校应把专业课程实践化,尽快实现专业课程有操作,能操作,落实培养过程的各项措施,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校企双方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合作办学,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专业的岗位能力, 真正的“双师型”,将学生培养成更贴近企业的人才,实现与岗位真正的零对接。同时,企业可向学校提供实习设备,实训场地,改善学校的实习条件。

(5)设立课程评价新标准,建立考核保障体系。课程评价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考核,面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高职院校应该摆脱传统的考评方式,不要让课程评价变为一场特别准备的表演,将技能操作、教法形式、学生掌握程度等具体实质的标准纳入评价体系,评价不是单纯的一次听课,也不是课堂艺术,而是以一个工作任务或岗位操作为周期,综合评价教师的职业技能。课程评价的质量标准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高职课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评价就應以职业能力本位的标准来进行。学生考核应重点考核学生的工作过程,采取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考核、情景模拟等多种考核方式综合评定。有条件的院校也可以发挥校企合作的机制,实施校企结合的评价方法

我国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训平台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贯彻理论和技能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提升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成为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较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郝超,蒋庆斌.试论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内涵.中国高教研究,2007.7.

[2] 石伟平,陈霞.职教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国际比较.职业技术教育,2002.1.

[3] 赵志群,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学习新理念.科学出版社,2003.6.

[4] 于俊乐,许永龙.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质量的综合评价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2.

[5] 孙东方.如何提高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高教论坛,2005.4.

猜你喜欢
实践性教学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与思考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和反思
试析如何通过语文实践性教学提升小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考试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3:25:28
三环渗透三段交互三实体验
职业(2016年11期)2016-11-23 20:54:37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10:41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25:36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