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改教学方法初探

2015-05-04 03:50李伟红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习惯养成学生主体实践

李伟红

[摘 要]新课改转变了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原有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方法,如何围绕新的课程要求,强调实践教学,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学应围绕学生兴趣开展。

[关键词]实践;兴趣;学生主体;德育;习惯养成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方式的改变,过去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基本上是“满堂灌”,一味地传授科学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学习。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情境和氛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实验、研究,并及时地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帮助,引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指导学生自行得出结论,为此,作为教学引导着的老师就需要还课堂于学生。下面结合本人的一些实践经验,谈谈对思想品德课改的一些想法。

一、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通常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能否激起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浓厚兴趣至关重要。因为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 有很大帮助。以前,我国的思想品德课以“升学----应试”为唯一目标,强调学科内的细分化,带有完全的学术化的倾向。这种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脱离学生与社会现实需要;重记忆而不重理解,窒息儿童的创造性。我时常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特别是就当今社会发生的大事要事,国际新闻、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这样学生不仅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对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杂志等。(2)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并作好摘记。(3)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并开展辩论模拟小法庭进行巩固知识。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改变“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模式,明确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过程中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政治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在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把学生看作教学主体,努力唤醒、激励其“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比如,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谈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药方”,运用心理品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学生实际生话中的许多烦恼,诸如:人际关系、考试焦虑、心理障碍等。法律知识也能帮同学们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纠纷,诸如:消费纠纷等。同学们都说想不到平日以为枯燥无味的思想品德课还真这么有用,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能为人生指明正确的航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起来 。

三、结合课改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而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除了常规方法外,还可运用直观感知的教学法(图片、图画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于教学中去,此外参观法、实际训练法及以探究的方式教学和以情感体验的教学法都值得尝试。

四、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德育明理的作用

1.导入新课,铺垫明理。引人入胜地创设道德情境导入新课围绕教材内容,有意地将道理渗透进去。例如在讲“意志”这一内容时,用多媒体播放《夏令营的较量》,学生看材料思考问题,从而认识意志坚强的重要作用。

2.讲述主教材,情感渗透明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是提高认识的过程,也是培养情感的过程,情感渗透必须做到以情激情,理随情出。例如在讲“公民在家庭关系中权利和义务”一节时,我让每位同学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多少,教师抓住时机提问:你父母是怎样关心你的?学生纷纷发言,回答得生动感人,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使学生懂得了关心父母,教师就此引导他们长大成人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学会感恩。

3.丰富表象,感知明理。表象是感知思维的必要环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表象领悟道德信念,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讲“自尊自信”这一内容时,利用伟人周恩来理发的典型材料,强化学生感知,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使学生知道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使学生自觉做一个自尊自信的人。

五、在教学中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认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事实上这是远远不够的。严格来说,学生除了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懂得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美国着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在努力探索师生互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等。本人在新课改几年来,始终坚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力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是一场新的学习教育理念,新的师生定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理念,真正走进学生心灵,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去总结去摸索。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惯养成学生主体实践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