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实践与反思

2015-05-04 16:03陆海霞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实践反思初中思想品德

陆海霞

摘要:本文将抛锚式教学模式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以课堂实例的形式探索初中思想品德抛锚式教学策略,并反思其效果及改进途径,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打造符合新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下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初中思想品德;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41-1

一、教学理念奠定课堂教学的基调,切实可行的教学理念指引高效的课堂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专家李炳亭先生将高效课堂生动形象地诠释为:“高效课堂──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在倡导课改,向课堂要效率的时代,在考试指挥棒的调控下,大多数的改革还是被牵线的木偶,最终回归到应试,归根结底还是知识本位的课堂。在抛锚式教学的指导下,本次教学真实地再现有情节、有意义的情境,架设“知识”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学生在“锚”的层层递进下,寻求同龄人、上辈人的经验与帮助,进行小组探讨、师长求助,收集有效信息,通过表达展现自己的思维逻辑、语言组织等能力,实现了能力本位的转变,让已有的经验生成新知识,实现了一种生命的破壳,直指人心,沟通心灵、塑造品德。

二、抛锚式教学要以学标为基础,目标导学导教

抛锚式教学理念基于生活化教育理论,倡导生活化课堂、自然性课堂,这与新学业评价标准指导下的课堂是一致的。所以,抛锚式教学模式与学标并不矛盾,可以说是相互促进。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直接作用于教学的有效进行,包括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结构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动态随机调整等。比如“识别情绪的基本类型”这一目标,笔者将最初设计中的“学生在小品表演活动中,能够识别情绪的基本类型”调整为最终设计中的“学生在真情独白中,能够感受情绪,通过不同场景,识别情绪的基本类型”。这样的调整还原了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更加符合抛锚式教学“锚”的真实性,并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脚手架”,这是一种教学策略的转变,也是教学方式的一种更新。

三、围绕“锚”,提供适当的“脚手架”,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抛锚式教学认为:“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一定的‘脚手架,以使学生的理解进一步深入。”这种镶嵌式的教学情节是在学生解决问题时自然产生的一种需要,运用得当,能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激发学习欲望,开展自主探索,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镶嵌式情节可以来自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也可以来自于教材内容中学生的困惑点,既可以是教师精心设置直接给出,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问题。镶嵌式情节可以采用文字呈现法、多媒体演示法、实物展示法、富含表情的语言描述法、游戏和角色扮演法等多种呈现方式,创设多样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情节生动有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丰富多样的情绪》教学设计中,围绕“锚”的情节设置:(1)展示录播者在班级群体活动(秋游、广播操比赛、宿舍扣分)中的情绪表现,设置情节,从学生亲历的事件中出发,使学生能在真实的情景中感受“锚”,并进一步使教学围绕“锚”展开。(2)感同身受:你也有类似的经历吗,请给我们分享你的情绪故事?通过学生自我讲述的故事,展现学生生活场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3)师长求助:情绪反应还与什么有关?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多角度途径,通过采访,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师长的经验又成为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铺垫。学生通过自己经历和他人经历,进行资源的筛选,提取有效信心,能多角度解释青春期情绪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4)我想对你说:请你给这位同学写一封信,劝说他从哀伤中振作起来,积极乐观地面对以后的生活。确定问题,协作学习,通过同伴间的对话与讨论,进行自我反思,解决问题。

四、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效用不可估量

从学科的德育功能来看,七年级的思想品德主要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这种目标是不可以通过知识的量化来进行衡量的,也不能通过间接的经验直接授予,而是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亲身体验与感悟才能真正内化,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围绕学生主体性进行教学。而抛锚式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就完成了这种形式的意义构建,也要求教师必须成为这种意义构建的帮助者。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探究学习,进行师生间和合作小组同伴间的对话和讨论,通过交流、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争鸣、补充和修正,从多个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并进行操作,同时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环境中,达成知识的社会建构,解决教师抛下的“锚”。在“师长求助”环节,教师利用教室里的有效资源——“听课教师”,让学生扮演记者进行现场采访,教师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师长求助”的汇报环节与“我想对你说”一封信环节中,学生集中汇报,由交流而习得知识,这一过程,学生既有情感的投入,也有思维的介入。师生在课堂上的交往与互动,对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培养他们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发挥教师的“点睛”作用,寻求教学质量的最大化

抛锚式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一个开放、逼真的问题情境中识别问题,产生学习的需要,然后通过老师引导以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形式解决问题。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不能通过专门的测试来决定,而通过老师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来评价。这样开放式的教学,带有教师主观臆断的评价,在现行的学业评价机制下显得有点弱小,这就需要教师、学生不断锤炼自己的素养。

猜你喜欢
抛锚式教学实践反思初中思想品德
抛锚式教学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中的应用
不忙不乱,让时间听我的
关于在高校行政干部中开展轮岗的实践反思
对课堂教学能力的反思和评价
建构主义教学法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打造魅力语文课堂,张扬学生个性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实践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