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意图

2015-04-30 15:40:14赵友航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数学教学兴趣

赵友航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够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景,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全面素质的提高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具体说,创设数学课堂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兴趣;应用;创新

问题情境不仅仅包括已知与未知的客观关系,而且要求主体参与这一关系,并反映出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殊类型,它是一种带有主观性的教学性存在。如果没有主体(即师生)的参与或不与主体发生关系,就不存在问题情境。为了便于理解,可以对“问题情境”一词作分析式解读:“问题”就是真实社会或生活中的困惑;“情”就是课堂中因为问题而产生的情感氛围;“境”就是由问题构成的一个学习域。因此,问题情境是指由于引入真实教育问题而激发起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它使学生愿意全力投入问题的探索之中,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创设一个符合学生实际、新颖、有趣的教学问题情境。下面谈谈我们对中学数学创设情境的作用的思考。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它表现为人力求认识和获得某种事物,并且力求参与相应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进其学习的效率。教学中,真实的情境才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活跃起来,进而达到数学思考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学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才能使学生在现实中具体形象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才能亲切地感受和体验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识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数学应用的神奇与普遍,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如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提高与发展。而数学来源于生活,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将教学置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发展融为一个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同步发展。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如在学习“黄金分割”一课时,有教师首先为学生呈现了几组美丽的图片,其中蕴含着黄金分割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学生在感叹美的同时,教师将其中两张图片变形,让学生谈感受。由于鲜明的对比,学生感觉变形后的图形很别扭。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呢?答案是比例失调,进而追问什么样的比例关系会使画面产生和谐美呢?这一应用型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跃跃欲试地想找到答案。考虑到度量误差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探究。通过改变图形的比例关系,让学生观察变化过程中的不变量,得到黄金比的近似值0.618。课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母亲的身高,为她设计一双高跟鞋,使得整体比例最协调。这样有趣的应用实践题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这个条件就要教师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情境中,经过自己独立的、积极的思维活动经历发现数学知识的全过程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学建构的过程,取得创造性的数学活动经验。如数学是学生感到学习比较困难的重点学科,也是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学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有数学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而另一方面就是由于老师的教法不当,学生的学法不当,传统教学把充满美感、生机勃勃的数学变成了一堆枯燥无味的公式、结论和习题的堆积,极大的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是教师要时时特别关注、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问题。

总之,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份,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数学将走近学生生活,成为生活的数学,有趣的数学,应用的数学。当然,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的首要环节并不是向学生展示知识点,而是向学生创设一系列巧妙的问题情境,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其目的就是通过此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思维活动,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索海龙,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教育革新,2011年07期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数学教学兴趣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29:28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25:07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9:44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3:22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5:21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2:24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9:34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8:04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