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定恩
【摘 要】虽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很早就被人提出来,很多人也针对实事求是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实践,但依然存在认识不全面的缺陷。笔者试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事求是思想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其中既包括理论研究的实事求是也包括实际运用中的实事求是,而重点是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要面临的各种实际环境,从而有针对性的,有的放矢的提出进一步深化实事求是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事求是;实际环境;全面认识
在继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之后,今年年初中办、国办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习近平同志的批示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问题的基本观点,明确的提出我们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这个命题的提出至少表明了两点,其一是中国的大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其二是中国的大学必须是扎根于中国的土壤,结合中国的实际,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之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出地位越来越明显,如此突出的工作就必须坚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实事求是”四个字出自班固所著《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原文为“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后来被毛泽东同志赋予新的意义,并创造性的运用于新的环境之下。在毛泽东看来,“‘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自毛泽东同志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之后,历代领导集体不断继承和发展这一思想。因此,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这一思想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邓小平曾经指出,“不但中央、省委、地委、公社党委,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一个生产队、也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而针对个人而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事实就是。”在实事求是思想引领中国各个领域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的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也就毋庸置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秉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来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很早就被人们提出来。很多专门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孟庄和徐启东明确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和老师的思想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大学生思想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在实践中发展教育人。周原冰提出,我们要认真的学习领会邓小平同志关于实事求是思想的论述,把握邓小平关于实事求是思想的三个发展,联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和加强高翔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然而,虽然已经有很多人对实事求是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研究,但依然存在对于实事求是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认识不全面以及片面理解或照搬以前思想、其他领域思想模式来运用实事求是原则的缺陷。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多采用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往往陷入“概念移植”、“方法套用”、“体系嫁接”的误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较多,但针对实际案例的研究较少;针对重点高校研究的较多,对于普通高校尤其是西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较少等等。
二、必须全面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实际情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秉承实事求是的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要想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真正的做到实事求是,真正的将这一思想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去,我们就必须先了解高校的实际情况,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要面临的实际环境。只有充分了解了实际情况,我们才可能“对症下药”,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理论研究和采取符合实际的措施。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对象特殊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及思想、教授主体、接收方式、学生分层等几个方面。大学生不同于初中生和高中生,他们自进入大学开始就已经有半只脚踏入社会。大学生有自己日臻成熟的理解方式,有自己较为稳定的行为习惯,也有自己日趋完善的思想模式。在中国,高中之前的教学完全都是填鸭式的应试教育,这就意味着一个孩子至少要经历长达12年的应试教育之后才可能进入大学继续深造。进入大学之后,虽然依然实行的是考试制度,但其学习氛围等其他的因素已经完全不同于初高中,因此每个进入大学的人都必须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而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学校生活模式。大学生在由被迫接受新观念新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的过程中,其对信息的筛选就具有了自己的导向。
再者,大学生的知识和认知来源虽然也有老师的课堂讲授,但其所占比例教初高中显然下降了很多。大学生的信息来源除了课堂和课本,还有学生活动,社会实践,大众传媒以及自己的探索思考,其获得认知的途径之广与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社会人没有多大区别。
最后即使是同为大学生,大学生之间还是有明显的分层。有的学生注重学习,进入大学之后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学习上,以取得骄人的成绩为目标;有的人注重社会经验,学习为其次。他们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社团活动、课外兼职、学生干部上,以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社会经验,为将来找工作打好基础为目标,学习成绩只求不挂科;有的人试图在学习成绩和社会经验之间寻求平衡点,力求学业事业双丰收;还有的人只求顺利毕业或在大学找个心仪的伴侣或着就仅仅想在大学认识一群朋友等。由于各自的大学规划不尽相同,大学生所接触的事物和接受事物方式也就必定有所差别。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性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由此看来,思想政治教育也属于文化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文化有其特殊性,既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等条件的产物,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是一定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上产生的。文化的具体内容随时代的变化,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变化,由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实际所决定。中国在长大几千年的历史中,其政治、经济在不断变化着,文化也就理所当然的随之变化,因而文化就具有了时代性,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具有了時代性。
只要有國家的存在,有高等学府存在,就必定要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仅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内在要求,也是统治阶级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虽然历朝历代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称谓不尽相同,但其实质都是一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来源于社会,来源于政治,而这种社会和政治又是局限于一定的时代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内容也必须有适应性的变化。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地域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了整个中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实现了又一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邓小平同志提出先富帮后富的战略性方针,鼓励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帮后富,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政策实施后,经济特区率先发展,由点及片,由片及面大大的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繁荣。然而,在看到新中国取得如此多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东西部差距越来越大,城乡差距也越来越大。在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水平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按照同一个标准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使有些地区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中国的高校不仅仅是设在省会等发达城市,在许多普通乡镇也设有高校。对于中央关于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和指示,不同地区应该结合地域特点和实际,实事求是的采取相应措施才是出路。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有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之路并不短,并且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剥开亮丽的外衣,去掉光环,我们依然会发现很多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发现但却还未曾解决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再好,实际成果也要依赖于政策的实现程度。说到底,如果政策没能很好的贯彻落实,再好的政策也是枉然。受实际条件的限制,可能有一些地方确实无法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去落实政策,但有条件有能力完成却不愿或懒于认真完成就应另当别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着眼于付出与成果的比率,即有效付出的分量。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当前存在很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又主要分为四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际运用。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存在基本素质较低,把全部精力放在专业课上,不愿及时更新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缺陷;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运行中更是存在“面子工程”,强制化、形式化的误区,导致“出现一些学生政治理论考分很高而实际政治表现极差的现象,不少学生形成了说是一套做是一套或者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双重人格””。
三、实事求是,努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1.紧扣时代脉搏,明确新时期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要想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就必须紧扣时代脉搏,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指导原则等。只有紧扣时代脉搏,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时代主题,顺应时代要求,解答时代课题,体现时代精神,不断拓宽教育领域倡导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思想和观念,注意从时代变迁中提炼鲜活的教育资源。只有明确了方向,脑子里有了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料,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即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2.着眼于基本单位,发挥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单位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主体是学生,如果能有效的发挥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社团、班级学生干部等这些和学生平时接触最多或者干脆直接来源于学生的基层单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辅导员和班主任详细的了解自己所管辖的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可以对每一位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然后由学生干部来带领大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其实,不一定要学生干部手把手的带领其他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身边的人。学生干部来源于学生,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以及喜闻乐见的形式都有很好的了解,这一点是其他群体无法达到的。
3.顺应潮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与途径
随着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上已经显得有些乏力,尤其是大众传媒的发展,更是使得课堂说教式的教学显得枯燥乏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语文数学,它本身就不怎么具有活泼性。如果还是一味的照本宣科,课堂灌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会让学生更加反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了传统的课堂教授,老师感染,书本传达,大范围宣传之外,现今的手段途径还有很多,如利用手机媒体、慕课等途径和心理疏导等方法。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手机,而且手机还是中高档的,手机功能都比较完善,利用手机媒体协助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非常有效的途径。手机媒体使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手机网络等形式在任一地方、任何时间获取知识和教育,可以使教育者能够更加便捷地发布个性化的信息,并且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把教育内容迅速传递给大学生。教师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发送到学生的手机中,将枯燥、深奥、乏味的思想政治教育图文并茂地呈现出来,使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育和升华。慕课时代的到来使得教学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教学内容被制作成十分钟甚至更短的微视频,以方便学生快餐式的学习要求。“中国教育在慕课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提出问题的形式,通过微课程对其进行针对性、系统的回答。既可以发挥老师的功能,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一些对新型教学模式的渴望。”中国共产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说理教育,近百年的党史和几百年的近现代史足以证明这一基本方法的传统优势。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纯粹的说理教育已经逐渐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党的十八大将心理疏导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为其赋予了全新的含义。“我们对心理疏导的理解不能仅仅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层面来理解,而应把心理疏导看成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把心理疏导看成是一种通过疏导心理层面的问题来达到思想沟通引导作用的一种教育方法。”
4.认真贯彻落实,考核合理公正、赏罚分明
政策再好,贵在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领导要结合实际,作出正确可行的决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认真履行职责,不断研究创新,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考核范围,将思想政治学习情况纳入学生的考核范围。当然了,考核的标准不能完全量化,可以采取考试成绩、学生评价、老师评价、无记名投票等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而所有的考核过程都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对于考核的结果,要赏罚分明。
事实就是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工作原则,全面认识实事求是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避免不必要的误区,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孟庄、徐启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学研究[J],2014,第4期
[5]周原冰.实事求是原则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6]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7]董学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问题的论述[N].《人民日报》,2011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楊晓江.论高等教育学视野中的德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8,(3)
[10]熊建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科学构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第2期
[1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北京:人民日报,2004
[12]高军.运用手机媒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管理,2014,11月第2期
[13]龙雪津.慕课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变革的思考[J].课程与教学,2014,9月期
[14]佘双好.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第151期
注:项目基金:本文系2014年“长江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研究》(104892014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