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5-04-29 12:27侯可会
大观 2015年11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传统文化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思想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借鉴意义。我国高等学校在对大学生德育方面开展工作时,应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融会贯通,创新德育教育途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教育;路径

我国是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这是我们宝贵的财富,高校在新时期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应重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重新审视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

中华民族之所以被称作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是因为她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形成了许多的优良传统,而这些好的传统中,最系统、也最具有生命力的是那些关于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东西,可以说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中国古代的许多政治主张往往包含着伦理道德的因素,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加强自我修养作为实现人生理想的道德基础。

(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解除困境的需要

我国社会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给我们带来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矛盾和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是典型的德性文化,其中有许多优秀成果对于克服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的人文精神,对指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理好当今世界工业文明与伦理道德共融共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在修身、求学、立志、解决心理危机、改善人际关系方面都有非常精辟的见解,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三)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大学教育要回归人的教育,要用人类心灵积累起来的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成果灌溉人心,以培植人的德性,素质教育应是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础,全面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教育。其内在要求是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关注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所以在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灵魂,素质教育必须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既具有丰富人文思想内涵,又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

二、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问题

传承民族文化高等院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方面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目前而言,中国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传统文化教育边缘化

传统文化在现代大学教育中被边缘化主要表现为:一方面,高校功利主义教育培养模式致使大学生漠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另一方面,高校自身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较为模糊,缺乏对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整合,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的教育机制。在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越来越倾向于就业导向的教育培养模式,功利主义在教育中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二)传统文化教育附属化

传统文化教育附属化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从文化素质教育的视角审视,传统文化教育附属于专业课程之下,正在沦落成学生获得学分的工具;其二,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视角审视,传统文化教育附属于政治理论课教育之中,成为纯粹服务于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诚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是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思想政治教育能否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其关键环节在于能否对中国优秀文化精神吸收、弘扬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但传统文化不能视为辅助高校政治理论课教育的资源,而不是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大学生传统美德观念较淡薄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遠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目前大学生中仍存在一些与传统美德不相符合的现象。在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上,个人优先集体;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注重权利而忽视义务;在团结和竞争关系上,强调个体竞争意识,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在诚信和利益关系上,更加看重利益而丧失诚信。大学生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客观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文化自觉意识。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路径

(一)在课程教学中设置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有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系统化、科学化的传授和教育,这是对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最直接、最迅捷的手段。目前,各高校仅是开了一些公共选修课程,部分学校甚至未设置相关课程,这不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与学习,导致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贫乏。所以,各高校有必要开设专门的必修课程,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安排专门讲授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因素

校园文化建设是隐性德育课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该充分发挥隐性和显性德育课程的价值互补作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校园文化中有意识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因素,有利于丰厚校园文化底蕴,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目前,受网络文化、快餐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冲击,校园文化也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缺少道德理性、审美价值和思想深度。部分学生出现浮躁心态,丧失了对社会的责任感。所以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与深度显得尤为重要。

(三)通过社会实践感受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事实疏导、自我教育、自觉服务等德育功能。开展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充分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组织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形式,参观、考察一些重要的传统文化景点、人文景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们自觉地感受和体验其中的人格精神、爱国主义情怀,使这种人格精神对其产生潜在而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我们既要看到在这个领域存在的不足,更要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全社会特别是高校形成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大环境。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冯友兰.论中国传统文化[M].上海:三联书店,1987.

[2]张岱年.文化与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3]薛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J].前沿,2006(08).

作者简介:侯可会(1979--),男,汉,硕士研究生,硕士,烟台南山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传统文化
以德立身 以德施教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