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与经济结构调整的适配性分析

2015-04-29 00:44王奕俊蒲璠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

王奕俊?蒲璠

摘 要 受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和内在发展要求的双重影响,我国正在经历经济结构的转型和调整,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的适配性进行评价分析表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状况与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基本适应,但存在不一致和区域性不均衡等问题;同时,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为此,应强化政府的统筹规划功能和市场的调节作用,处理好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经济转型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职业教育;经济结构调整;适配性

中图分类号 G71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6-0035-05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和内在发展要求的双重影响,我国经济产业结构面临调整升级的要求。“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这要求与社会经济关系密切的职业教育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市场提出的新要求,为经济转型提供技能型人力资源支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要求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

各地围绕这一指导思想,着手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图使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一致。本研究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对象,对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匹配情况进行总体评判。

一、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总体情况分析

(一)职业教育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匹配

1.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从经济实际发展走向看,2008~2013年六年间,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发生了变化:第一产业逐步下降,第二产业先缓慢下降后基本持平,第三产业稳步上升后基本持平,详见表1。

表1 2008~2013年我国三次产业占GDP比重情况(单位:%)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第一产业 10.7 10.3 10.1 10 10.1 10.0

第二产业 47.5 46.3 46.8 46.6 45.3 43.9

第三产业 41.8 43.4 43.1 43.4 44.6 46.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

第一产业。其对劳动力的需求占所有劳动力需求的比重显著减少,从2008年到2013年下降了38.4%,超过第一产业占GDP比重6.5%的降幅,详见表2。表明第一产业相对总量减少的同时,对提高农业的附加值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意味着对劳动力的劳动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产业。其对劳动力需求的比例与其占GDP的比重变化基本保持一致,表明第二产业中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并未真正占据主导地位,以劳动力密集为特征的格局没有改观,因此,出现2011年在制造业对GDP贡献不变的情况下,对制造业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快速反弹的现象。

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有类似之处,其在占GDP比重稳步提升的同时,对劳动力的需求比重却有所减少,也表明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日益重要,但同时对劳动力服务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表2 按产业划分的劳动力需求比例(单位:%)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第一产业 2.6 2.3 1.8 1.3 2.2 1.6

第二产业 37.8 38.9 34.5 40.4 28.8 29.9

第三产业 59.6 58.8 63.8 58.3 61.9 60.4

资料来源:2008~2013年度全国部分城市行业职业需求情况分析。

注:2012、2013年调查数据中有部分因未填写而无法归类产业。

3.职业教育专业调整和招生调整

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求,我国于2010年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

首先,对专业大类进行了调整,新《目录》专业类由原来的13个增加到19个,新增了“休闲保健”和“教育”2个专业类。具体按三次产业划分的专业调整情况如下:

第一产业。增加了14个一产类专业,为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增设了“观光农业经营”“农资连锁经营与管理”等专业,2010年当年第一产业招生数量有了显著增加,详见表3。

表3 中等职业学校三次产业2008~2013年招生数量(单位:人)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第一产业 290230 749386 1104259 854314 719852 467279

第二产业 1853337 1678089 1633310 1507013 1307603 1179981

第三产业 4359172 4690295 4376388 4138299 3943330 3765364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第二产业。为适应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要求,增加了“风电场机电设备运行维护与检修”“有色装备运行与维护”“机电产品检测技术应用”等专业。2008~2013年,中职学校第二产业中制造业的招生数量有所下降,如能源与新能源招生呈下降趋势,这似乎与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政策导向并不一致。

第三产业。为适应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增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等4个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相关的专业、“汽车美容与装潢”等3个与汽车产业链发展相关的专业、“网络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等8个信息技术类专业以及“健体塑身”“休闲服务”等休闲保健类专业。从2008~2013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量看,第三产业招生人数占总人数比例持续增长,见表3,其中交通运输类专业招生数量稳步增长,财经商贸与旅游服务类专业招生总体保持增长态势,此外还新增了休闲保健类专业的招生,这与“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化发展商贸服务业和积极发展旅游业的目标相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第三产业专业招生都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一致,例如社会公共事务服务类专业的招生呈下降态势,并不符合“十二五”发展规划倡导的发展家庭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的要求,也与2008~2013年居民服务与其他服务业劳动力需求比重上升(从9.1%到9.7%)的趋势相背离。

(二)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匹配

“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进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改造提升制造业,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把推进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不断提升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产业结构升级对职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必须顺应这一要求,发展重点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教育资源的配置(前提是规模相对稳定),如教育经费支出的增长、生均经费、生师比等。

1.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支出快速增长但仍有差距

职业教育经费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事业收入经费两部分,2007~2011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呈快速增长态势,2011与2007年相比几乎翻番,而事业收入经费也稳步增长,详见表4。2013年,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高达3450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达2543亿元。由于同期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变化不大,因此,经费增长主要用于改善职业教育质量的内涵建设,对于适应产业结构升级是有益的。但从总量上看,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普通高中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2013年,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职业教育所占份额仅为10.36%。

2.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增长迅速但仍然不足

与教育经费支出增长相似,2008~2013年,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增长迅速,生均经费由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构成,其中,2013年教育事业费是2008年的2倍以上,而公用经费增幅更大,将近2008年的4倍,见表5。职业教育生均经费绝对值高于同期普通高中生均经费,但世界银行早在1988年就指出,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生均成本通常应比普通中学生均成本要高153%,参照此标准,职业教育生均投入明显不足。

表5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生均经费支出(单位:元)

年份 中等职业学校 普通高中

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 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 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 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

2008 3811.34 911.71 3208.84 509.96

2009 4262.52 1164.43 3757.6 831.59

2010 4842.45 1468.03 4509.54 1071.78

2011 6148.28 2212.85 5999.6 1687.54

2012 7563.95 2977.45 7775.94 2593.15

2013 8784.64 3528.25 8448.14 2742.01

资料来源:2008~2013年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报。

3.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居高不下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师比一直在高位徘徊,2008年为23.32,2013年为22.97,其中,2010年甚至达到25.69,中等职业教育较高的生师比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改善,这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挑战。而同期的普通高中生师比从2007年的17.48,降到2012年的15.47,进一步趋于合理,见表6。

表6 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生师比情况(单位:%)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中等职业学校 23.32 25.27 25.69 24.97 24.19 22.97

普通高中 16.78 16.30 15.99 15.77 15.47 14.95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二、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分地区情况分析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本文在这三个地区各选取一个省(市)——上海、江西和贵州,以此分析三个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匹配情况。

(一)各地区中职学校专业与产业结构匹配情况

1.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

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在三次产业比例上也有不同。东部呈现典型的“三二一”格局,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中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第二产业在总体经济中份量最重,第三产业比重缓慢上升,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西部地区的第二产业总量不大,因而比例不高,以传统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与产业结构特征相关的是就业人口结构,上海市就业集中在第三产业,其次是第二产业,随着上海产业结构的转型调整,上海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如第三产业金融、IT、现代物流等高端服务业最近几年人才需求强劲。而第二产业则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民用航空、先进重大装备等,促进传统产业如钢铁、造船等的升级。

江西省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口分布比较均匀且稳定,传统农林牧渔仍占据相当比例,制造业就业人口稳中有升,但仍然集中于传统产业如加工业、机械制造等,而第三产业主要集中于传统的批发零售和餐饮住宿行业,高端服务如金融、IT行业所占比重较低。“十二五”期间,江西确立了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光伏、风能核电、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航空制造等,对职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贵州省就业人口最多的是第一产业,占总就业人口的50%左右,其次是第三产业,均远远超过第二产业,需求量最大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住宿餐饮、批发零售和居民服务业,集中在传统服务业中。从近年来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发展势头看,制造业增长强劲,2010年比上一年增长近50%,占劳动力总需求的比重由23.2%上升为27%。第三产业中,增长最快的是交通运输和仓储业,2010年比上一年增长七成,而批发零售需求增长也达到50%。贵州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年均增长率分别达16%和12%,尤其是第二产业,计划到“十二五”末,占GDP比重与第三产业持平,因此贵州近期对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力需求旺盛。

2.各地区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和招生的调整

(1)三次产业的专业布局调整和招生变化

上海市中职学校专业布局和招生体现了产业结构的特点,2010年,所有专业点中,第一产业占1.9%,第二产业占19.9%,第三产业占78.7%。第一产业基本没有招生,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而第二产业招生则稳中有降。2011年,上海市提出了优化布局和调整结构的任务,确定了156个重点建设专业,其中许多专业既体现了上海经济的发展需求和特色,又与国家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调整相一致,如国际商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物流服务与管理、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等现代服务业。

江西省中职学校近年招生数量变化最大的是第一产业,2009年后的招生是之前的数倍,这可能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目录第一产业增设了不少现代农业专业相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招生数量相对稳定,其中第三产业招生数量占招生总数的70%左右。江西省2008~2013年省级职业教育重点专业(精品专业)分布比较广泛,既有第二产业的数控技术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加工等,也有第三产业的旅游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等,同时不乏果树花卉生产技术、淡水养殖等第一产业专业,也有如茶文化、园艺等跨越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专业。

贵州省2008~2013年前半段招生总量扩张迅速,后半段逐渐趋于稳定,招生的产业分布与江西相似,即第三产业主导、第二产业居中,且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第一产业招生数量增长迅速。从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看,贵州的职业教育滞后于东部乃至中部地区,目前仍然处于量的扩张阶段,预计“十二五”末才能将重点真正转到质量和内涵建设中来。

(2)各专业的具体招生变动情况

上海。第三产业中,招生规模排在前列的分别是财经商贸、制造加工、医药卫生,其中财经商贸招生规模远远超过其他专业。根据上海市统计年鉴的全社会各行业从业人员统计数据,需求量最大的行业是批发零售业和商务服务业及其他,招生的专业结构基本反映了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对商贸人才的需求。

江西。招生规模位列前茅的分别是信息技术、制造加工和医药卫生,反映了这三个专业广泛的社会需求。但根据2012年江西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在第三产业中,需求量最大的是零售批发和餐饮住宿,财经商贸类专业与服务类专业招生规模与旺盛的社会需求相比还有差距。

贵州。招生规模居于前两位的是信息技术与农牧渔业,而制造加工专业的招生规模较小,甚至落后于医药卫生专业。这与贵州地处西部地区,第二产业基础薄弱、主要依赖于一产和传统服务业的经济发展状况基本一致。

(二)各地区中职学校教育经费投入增长快速

不同地区职业教育经费均呈快速增长势头。上海凭借其强大的财政实力,其中,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而且2008~2013年间,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均在较高基数之上快速增长,两项经费均翻番。而江西中职学校经费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2008~2013年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增幅很大,2013年公用经费是2008年的五倍之多,这对改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大有裨益。贵州中职学校教育经费也保持快速增长,2008~2013年,教育事业费增幅近三倍,公用经费增长近7倍。见表7。

表7 三个地区2008~2013年间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单位:元)

年份 上海 江西 贵州

教育事业费 公用经费 教育事业费 公用经费 教育事业费 公用经费

2008 10078.47 3283.87 2819.88 659.50 3081.38 777.35

2009 10825.45 3726.25 2895.49 625.72 3070.9 739.47

2010 12609.79 4553.2 3192.15 1070.89 3974.26 1635.90

2011 14653.93 5394.17 5628.39 2820.84 4921.87 1641.77

2012 17879.89 7051.29 4861.06 2877.39 6960.92 3173.51

2013 20702.80 7912.46 7218.22 3390.77 9060.32 5526.92

资料来源:2008-2013年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报。

三、职业教育与经济结构调整适配性评价与建议

(一)评价

1.总体上匹配,但区域间差异较显著

受内外部双重因素的影响,我国近年来经历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反映在劳动力市场上,对三次产业技能型人才存在不同的诉求,同时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顺应了这一要求,在专业布局上作出了相应调整,具体体现在与三次产业对应的专业调整及相关的招生人数调整上。但在某些专业的招生数量变化上,存在与产业发展导向不一致的情况,值得关注并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就不同地区而言,职业教育较好地体现了该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特色,但也造成了区域间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呈现出较大落差,在全国职业教育发展总体视野内,区域间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2.职业教育内涵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从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来看,既有值得肯定之处,也存在隐忧。教育经费的支出,无论是教育经费总额还是生均教育经费支出,都呈现快速增长之势,并且在东部、中部、西部等不同区域均显现同步快速增长,其中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水平超过普通高中生均经费水平,但与国际公认标准相比还有很大落差,同时在教育经费总额上,与普通高中相比差距显著。此外,在衡量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生师比上没有改善,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难以跟上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建议

1.转变观念,明确经济新常态下职业教育的新定位

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给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要求职业教育准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服务新常态。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不降反升,这就要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和技术变革,相应地,职业教育的重心要从追求规模切实转到内涵建设上,适应产业智能化和工业4.0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为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培养更多、更好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我国人力资本素质。

2.强化政府的统筹规划功能和市场的调节作用

我国正处于关键的经济转型发展期,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产业经济的促进作用,就必须在产业经济、劳动力市场、职业教育等社会经济系统的诸多子系统间紧密协作,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也需要在教育资源配置上避免重复低效配置,要发挥不同区域的特色,实现区域间有机协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职业教育由政府主导的背景下,也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促进教育资源的流动,使其更加符合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3.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的良性互动

职业教育在专业建设和发展上必须紧密追踪产业经济发展的趋势,前瞻性地预测其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使职业教育能更好地匹配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上海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认清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充分发挥自身现代服务业基础良好和人力资源整体素质较高的优势,积极发展与现代服务业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不断深化其内涵建设;对于江西、贵州等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拥有显著的人口红利优势,未来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因此在职业教育发展上可以适度超前,推动人口红利优势向人才红利转化,从而对产业经济的成功转型升级起到有效推动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冉云芳.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投入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3(1):60-66.

[2]徐健.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0(24):83-89.

[3]李悠.广东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J].高教探索,2009(3):101-104.

[4]赵永辉,高金岭.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9(2):44-48.

[5]张金英,冉云芳.增强专业与产业耦合度 提升中等职教贡献率[J].职教论坛,2012(13):75-79.

[6]中国统计年鉴[EB/OL].国家统计局网: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7]全国部分省市人才市场供求情况及分析报告[EB/OL].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网:http://www.chrm.gov.cn/.

[8]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EB/OL].中华人民教育部网:http://www.moe.edu.cn/.

Study on Matching Relation betwee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Wang Yijun, Pu Fan

Abstract Influenced by changes of exter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requirements of internal development, the industrial economy of China is undergoing transformation and adjustment, which requires the compatibl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atching relati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since the financial crisis from overall level and sectional region level and includes the key indicators such as the adjustment of majors and enrollment, the whole and the per capital education funding, the student-faculty ratio etc.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ically adapts to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However, there still exists some mismatch problems. Such suggestions as strengthening the function of governments overall planning and market regulation,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matching relation

Author Wang Yiju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 ; Pu Fan, master degree candidate of Tongji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
法律视野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对策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浅谈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分层导学提高解剖生理学复习的有效性
关于动作要素在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