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高职课程系统化设计与开发

2015-04-29 00:44:03李月芳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教学设计

李月芳

摘 要 高职专业课程系统化设计包括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部结构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课程目标设计主要是掌握某种方法或技术;课程内部结构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取决于课程目标定位;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资源开发、教学任务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等。

关键词 岗位职业能力;课程开发;教学设计;高等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4-0022-03

高职专业课程设计涉及到课程目标设计、课程结构设计、课程内容选取和课堂教学设计等环节,各环节联系紧密、环环相扣。本文以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机电设备运动控制技术》为例,探索课程系统化设计的方法。

一、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与课程体系构建

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是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选取的主要依据。虽然关于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方法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很多岗位呈现的职业能力是零散的,缺乏有效的整合和排序,导致只明确岗位对能力的需要,至于构建什么样的课程体系、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内容来培养这些职业能力比较模糊。为解决此矛盾,按照冰山层次模型[1]整合和排序岗位职业能力,形成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跨行业职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对应此能力结构,构建包括平台课程、方向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公共课程的课程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岗位职业能力和课程体系衔接的问题,完成了专业课程边界的划分和课程内容选取,同时为专业方向课程《机电设备运动控制技术》改革奠定了基础。职业能力结构与课程体系关系见图1。

二、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设计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设计的技术路径、定位和表现形式。

专业课程目标设计的技术路径分析。对于高职人才培养过程来说,课程目标是中期目标,它上接专业培养目标、下接教学目标。所以课程目标的设计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专业培养目标的源头又是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在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目标的合力形成了专业培养目标。如图2所示。

专业课程目标定位。泰勒认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社会职业生活的需要、技术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发展需要三者是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徐国庆也指出技术是影响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主要因素[2]。技术是学生职业生涯和社会职业生活的关键,而课程承载着技术培训的职能,所以课程目标定位主要是掌握某种方法和技术,表现为职业能力,而不是仅仅定位在能完成某个具体的项目。

专业课程目标的呈现形式。目前,在国家课程标准中,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主要呈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另一种是将课程目标描述为知识、能力和素质。不论哪种表现形式,其本质都是以掌握某种方法或技术为目标,即获取某些职业能力。根据以上分析所设计的课程目标如图2所示。

三、课程内部结构设计

《机电设备运动控制技术》是一门专业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学习机电设备控制技术。由于掌握技术的主要方法是设计、模拟、试验、制作、试用,而技术学习的过程是模仿,改进到创新[3],根据以上技术学习的特点,有利于技术学习的课程结构是任务引领型课程,如项目课程、模块课程、学习领域课程等。为了达到课程目标,将《机电设备运动控制技术》设计为项目课程的形式,开发5个项目,按照由单一技术到综合技术应用为逻辑顺序展开,如图3所示。

项目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结构,每个项目内部都由真实可操作的若干工作任务组成,按照由单一到综合的能力递进规律编排。如项目“龙门刨工作台用直流调速系统的调试与维护”,该项目共包含认识直流调速系统、连接与调试单闭环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分析单闭环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的性能、连接与调试龙门刨工作台直流调速模拟系统4个任务,任务按“认识→操作(单闭环)→分析→再操作(双闭环)”顺序编排,由浅入深,便于学生学习。

四、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资源开发

教学资源遵照“辅教辅学”的基本定位,按照“碎片化资源、结构化课程、系统化设计”的顶层设计和建设规范。教学资源开发实现双主体,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资源总体包括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基本资源建设主要着眼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覆盖了课程所有基本知识点和技能点。拓展资源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及企业员工继续教育的需求。教学资源的类型包括课件库、视频库、试题库、案例库、图片库、电子教材等文本类素材库等。

课件库:主要包括电路中信号流流动动画、执行元件运行动画及课件。视频库: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企业典型机电设备工作视频;另一类是学校教师教学视频(包括设备操作视频),教学视频以碎片化为原则,将知识和技能点细化,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试题库:主要包括理论考试试题、实践考试试题、社会培训试题、在线自测题库等。案例库:主要包括企业应用案例和教学案例两类。图片库:主要包括龙门刨、切割机等典型机电设备实物图片;变频器、调速器、伺服驱动器等电气装置实物图片;晶闸管等电力电子器件图片;各类传感器、传动组件等主要器件图片。文本类素材库:主要包括电子教材、引导文、评价表、教学设计、项目指导书、参考文献等。

(二)教学任务设计

教学任务设计包括5个基本要素:任务目标、完成任务的基本条件、实现任务的方法和手段、任务承载的知识与技能点、任务考核方式。以“连接与调试单闭环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任务为例,见表1。

任务名称 连接与调试单闭环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

任务目标 能正确连接并调试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电路;掌握单闭环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工作原理及调试方法

知识点与技能点 知识点:PID调节技术;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动、静特性测试方法;技能点:直流调速系统电路的正确连接;系统各个单元的调试;系统整体动、静特性的测试

完成任务的基本条件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实训台:系统组成部件(电源、电机、负载、PID调节器、测速反馈环节等)、万用表、螺丝刀

方法与手段 引导文法;课件授课;对照归类法;操作演示

考核方式 课堂回答问题、项目任务操作过程及结果等过程性考核为主、笔试为辅

(三)教学过程设计

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由行动构建知识,由行动培养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等。任务教学按“教师布置任务→师生共同分析任务→学生准备→学生实施任务→学生汇报→教师点评总结”的步骤进行设计,以任务“连接与调试单闭环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为例,教学过程设计见图4。

第一步,教师布置任务。播放两段直流调速系统的运行视频作为导入课,一段系统平稳运行,另一段系统运行不正常,教师对两段视频作简要描述,引出本次作务。第二步,师生共同分析任务。通过师生互动明确本次任务的具体对象、用到工具和材料、承载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安全操作规范、任务完成后可能呈现的结果及改进方法。前两步在课堂完成。第三步,学生准备。在课后完成,学生主要围绕引导文完成准备工作。一是要完成引导文中的引导问题,可根据提示素材(项目任务报告、教材相关内容、网站相关图片、课件、视频等)完成,二是制定工作计划(包括所用的工具和材料)。第四步,学生计划与实施。学生按小组完善工作计划并分工实施,教师检查小组工作方案的可行性,并在实施过程给予指导。第五步,学生汇报。学生完成任务后展示工作结果,并汇报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第六步,教师点评总结。教师汇总多组工作情况及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并梳理任务相关知识,突出重点、难点。要求学生课后按项目报告中的要求完成“总结报告”。

参 考 文 献

[1]泰勒著.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开发的多因素分析[J].职教论坛,2004(22):17-22.

[3]蒋庆斌.以典型技术为主线的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2):15-17.

On Systematic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Based on Post Occupation Skills

——The Cas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Motion Control Technology” Course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教学设计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开发和课程信息化建设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9:34:03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19:28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3:15:51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12:30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7:05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9:00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8:59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