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联及互动策略

2015-04-29 19:14:39黄必超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互动策略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

黄必超

摘 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既有内在联系,又在教育的主体内容、目标与方法上有明显不同,但二者的终极旨归是一致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促进作用,可以从创建互动机制、搭建互动平台、创新互动的工作体系等方面着手实现两者的互动。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互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4-0071-04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试从分析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着手,提出二者互动的基本构想,探讨优化组合二者的内容、模式、机制和途径等,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关系

(一)二者的联系

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一方面,二者在教育对象、根本任务、教育途径方面都具有同一性,即均以人为研究对象,都是以服务于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根本任务,均可通过学科渗透、团队活动、课外实践活动、优化校园环境等进行实施。另一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到引导的作用,并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校园文化的优化建设,如优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心理环境,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等[1]。

(二)二者的区别

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遵循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在教育的主体、内容、目标及方式方法等系统要素上有着明显不同。

在主体上,全校教职员工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都是创造和享受校园文化成果的主体;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教职工,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属于教育的客体。

在内容上,校园文化主要是围绕道德文化与学术文化,通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和学术氛围,并体现在学校领导者的思想观念和办学过程中,体现在师生员工共同的观念、气质和行为之中[2]。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对学生的心理障碍、行为异常、人际关系、学习生活以及职业选择等多方面进行指导与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提高其自知、自尊、自信、自助以及自控能力。

在目标上,校园文化建设重在创造健康积极的文化气氛,产生积极的育人成效,促进学校各方面的建设和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要求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妥善处理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做到身心统一、健康发展。

在方式方法上,校园文化的影响强调学校成员对文化的内化和自我发展,形成与校园文化及社会主流文化氛围相符的思想与行为。校园文化对成员的影响更多表现为隐性的暗示、启发和激励,更易于师生员工接受[3]。而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经过心理学等专业课程培训或具有专业从业资格的人员,采用平等的方式讨论问题,教育者主要以辅导者的身份,非强制性的态度去指导学生,一般采用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等方法。

(三)二者共同的使命与归宿

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不同角度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这是二者的最终归宿。两者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共同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一方面,校园文化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与补充。校园文化很容易受到社会纷繁文化的冲击,如果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与补充,很可能导致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校园文化这一有效载体和途径。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浓厚的学术氛围,对于受教育者高尚道德情操的陶冶、良好精神风貌的形成和正确价值观的确立,都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受教育者知、情、意、信、行的道德转化起着促进作用。因此,正确处理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辩证关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优良校园文化所具有的教育、陶冶、导向及凝聚的功能,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正能量

(一)挖掘和谐校园文化的教育力量是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和谐校园文化对学校师生员工施以强有力的文化影响和引导力量,深入持久地影响着学校师生员工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和人格塑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和谐校园精神文化可以塑造人,和谐校园制度文化可以约束人,和谐校园物质文化可以熏陶人。因此,可以发挥和谐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发挥网络文化功能有助于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网络操作的便捷性、内容的趣味性、形式的隐秘性,使得信息网络占用学生的时间越来越多,占用学生的空间越来越广,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就显得相对不足。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用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占领网络阵地,通过建立网上图书馆、心理在线,开发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能融入网络中,实现寓教于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网站,查找和利用心理健康信息,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三)创新社团文化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保障

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其活动的多少、活跃程度,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反映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及成员的心理面貌。加强社团管理,必然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对社团的管理加以规范,加强对其引导,使其自主性得以发挥,活动空间得以拓展,进而提高其文化的品位,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开展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心理健康教育多样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项细致复杂的人格塑造工程。活动是文化的载体,校园文化可以通过活动体现出来。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开阔视野、发展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4]。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学生的参与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且收到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活动内容的主旋律,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校园文化繁荣的同时,重视心理健康的理念更深入人心,从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上看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形效果[5]。

三、优化校园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良性互动的策略

(一)遵循互动原则

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互动,必须遵循二者间的互动原则。主要包括:必须遵循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遵循育人目的性原则,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目标;遵循求实规律性原则,注重有效的方法。

(二)建立互动机制

应在二者的功能、载体和体系上进行整合,创建二者间的内部导向机制和外部导向机制[6]。

1.建立统一发展的内部导向机制

通过师生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体现校园文化,而学生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心理的控制和支配。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经常对学生进行道德准则、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端正的品行、过硬的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确保校园文化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学校实际,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加速学生在价值取向、生活目标、职业生涯、人格心理等方面的社会化。

2.建立平衡发展的外部导向机制

一是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选择能力,充分发挥心理调节的作用,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的心理互动空间,从而达到净化校园文化的目的。要培养学生乐观、包容、好学的心理素养,丰富和充实校园文化的内涵。心理具有天然的文化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心理健康教育起到联接各角色个体的桥梁作用,能从整体角度促进校园心理文化建设取得长效、可持续的发展[7]。二是利用舆论、榜样、学校精神、人际心理环境及各种规章制度等观念和制度文化的作用,开展规范、约束和引导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导向及自我完善的外部导向机制,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三)创建互动平台

作为校园文化建设载体的文化活动,既是活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也是活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要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可以从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拓展、校园文化创新着手,这是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让学生的思想感情的交流、人际关系的协调、综合能力的培养有一个广阔的平台。在各种文化活动中有意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在活动中应用心理情景剧宣传和普及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各种心理服务等,以此增强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在进行活动内容与形式设计时,要以学生心理特点为依据,采取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增强活动的针对性、严谨性和科学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或活动课堂,将班会和文化活动课程化,组织编写主题班会课教材,将班级建设以及文化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在班会和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8]。

(四)创新互动的工作体系

1.有效设置二者间的管理体系

校园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调互动需要设置一个合理优化、运转协调有效的管理体系,使学校对二者的管理处于科学有序的最佳状态,使教育资源配置得以最大限度地优化,各种关系得以有效协调,人的积极性得以充分激发。为保障校园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互动,需要建立和健全机构完整、操作可行的领导体制。在学校层面,成立二者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领导二者工作的开展。在院系层面,成立由党团组织负责人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队伍组成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工作的组织实施。这样便形成了由校长领导的纵向机制,又形成了党、政、团、系联动的横向机制。横向纵向机制的有效运转,就会形成二者有效互动的强大合力,为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教育机制保障[9]。

2.科学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

规章制度作为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具有很大的强制性,既是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互动的制度保障,也是促进二者发展的源动力。作为规章制度,要有和谐、统一的内容、方式、原则和载体以及一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各要素之间相互促进和协调,而不是相互阻碍和干扰。要做到这一点,应以科学的方法建立健全有效促进二者互动的制度体系。这是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体现,也是二者有效互动的制度保障与条件[10]。第一,在学校工作指导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统一协调各职能部门(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共青团、宣传部),统一制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计划,并在各专业教学的计划中体现出来,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要在计划的制订过程中优化组合体现二者共同教育目标的内容,尽量避免二者内容上的重复,达到“内容上一致,形式上互补”的效果,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衔接,课堂活动与文化活动相互补充,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使教育资源得到最优化的组合[11]。第二,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要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充分利用二者的互动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二者的教育效果[12]。

3.配套建立前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体系

校园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对这些规律的研究使其上升为理论,以便指导二者有效互动的实践,保证二者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可建立二者互动研究机构,通过探索和把握二者的工作规律,为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深入全面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使二者互动步入有效轨道。通过建立理论与实践研究机制,既可以及时了解二者的新信息和新动态,起到甄别与引导的作用;又可以及时发现二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加以调整和解决,从而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参 考 文 献

[1][7]王素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的思考——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J].钦州学院学报,2014(7):18-21.

[2][3]宋柏红.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7(34):113-114.

[4]皮婧.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4):166-167.

[5]张江云.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J].社会科学论坛, 2005(8):110-111.

[6]唐敏.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机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2(1) : 62-65.

[8]李文成,成敏.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73-75.

[9][11][12]糜红缨.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校园文化的双效互动[J].教育与职业,2009(36):141-143.

[10]罗海燕.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理论观察,2005(2) : 123-124.

猜你喜欢
互动策略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浅谈幼儿园师幼互动教育
未来英才(2016年3期)2016-12-26 22:48:11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老年类纸媒的创新融合发展策略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37:54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35:05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管窥
考试周刊(2016年52期)2016-07-09 19:29:33
小学语文教学的互动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40期)2016-06-12 08: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