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艳明?李国桢?孙勇民
摘 要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与海鸥表业集团引入“现代学徒制”培养高端钟表制造与维修人才。其具体策略包括以钟表及其企业文化激发职业认同感与自豪感;签订相关协议书,明确各方责权利;开发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及其配套的教学标准;按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序化教学内容;依据校企资源优势,交替实施项目式的课程教学。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精密机械技术专业;钟表制造与维修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7-0013-04
一、实践背景
“钟表匠”作为一个古老的职业,数百年来其技艺传承均通过“学徒制”得以实现。随着现代工业与科技的发展,瑞士与德国在“师傅口耳相传”自然形态学徒制的基础上,将学校教育也纳入到人才培养中,形成了卓有成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在瑞士与德国的实施,不仅实现了其精湛钟表技艺的传承,更铸就与保障了其世界钟表行业的霸主地位。
建国初,以天津海鸥手表厂(现为天津海鸥手表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海鸥集团”)为代表的一系列表厂均建立起自己的技校,以半工半读的形式培养钟表技术工人。随着八九十年代国内钟表行业的萎缩,各地钟表技术工人的培养工作也被压缩直至中断。新世纪,伴随着国家各种扶持政策与企业自身拼搏,中国钟表行业重新崛起。然而,为钟表企业供给专业人才的学校却没有跟进,导致各钟表公司一线操作工人在一定时期内只能通过招聘零基础务工人员并辅以企业短期培训得以实现,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活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
为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抢占国际高端机械手表市场份额,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与隶属同一集团的海鸥集团于2006年联合申报了新专业“精密机械技术(钟表方向)”。随着合作的深入,双方在原有合作基础上,从2011年开始尝试运用现代学徒制共同培养高端手表制造与维修人才的试点工作。
二、实践内容与策略
(一)通过文化引领与协议签订,落实校企联合招生招工制度
实现联合招生招工制度,明确学生的双重身份,是现代学徒制的一个显著特征。为此,校企双方通过文化引领与渗透、学徒选拔与协议签订两个策略实现“招生即招工”。
1. 以钟表及其企业文化,激发职业认同感与自豪感
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并选择钟表制作与维修这一职业,学校与海鸥集团在该专业的教学楼大厅与走廊建立钟表文化展室与展销中心,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钟表及其企业文化气息。同时在学校完成招生后,校企双方通过邀请企业高管与钟表专家来校举办专题讲座与带领学生实地感受海鸥与亨得利等公司的企业文化,让学生认识到,制表不是单调枯燥地重复装调操作,而是一种依赖于精湛的手工技艺、扎实知识基础和独特艺术品位而存在的职业,进而让学生认同这一职业,产生学习热情与动力。
2. 签订相关协议书,明确各方责权利
学校完成招生后,联合企业进行项目宣传,激发学生选择本专业的意愿。随后企业根据用人需求与学校共同确定进入“现代学徒制”培养计划的学生。一方面,入选学生与企业签署有关培训时间、内容与薪资待遇、出师等方面的《企业学徒协议书》;另一方面,与学校签署有关学校学习时间、内容、奖学金与毕业等方面的《学校培养协议书》。两份协议书既确立了学习者的双重身份,即企业学徒与学校学生;又明确界定人才培养过程中各方的权利与责任,尤其对学生在企业可享受的相关薪资待遇有明确规定。这有效保障了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利益,也规范了校企联合招生的具体操作流程与方式,使这项工作得以程序化与制度化。
(二)双办学主体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与标准,统筹资源实现工学结合的交替式教学
1. 开发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及其配套的教学标准
对人才培养的内容与方式达成共识是实现校企联合育人的前提。因此,在调研国内十余家大型钟表设计、制作、销售与维修企业人才需求、典型工作岗位及其能力、资质要求和各岗位所包括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与海鸥集团工程师、师傅与技术员共同确定本专业定位、人才培养规格、核心学习内容等,并按照从新手成长为实践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与工作系统化原则,共同开发了《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校企联合育人的根本性指导性文件。在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在不断地研讨中分别开发与细化相辅相成的《学校教学标准》与《企业教学标准》,无论是适用于学校还是企业的教学标准,都以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出发点梳理与传授教学内容。
2. 按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本专业的三年人才培养过程按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展开,即第一学期为文化感受与企业体验,不仅定期邀请企业高管、行业协会专家和手表大师讲授手表发展史和行业前沿技术等,还让学生走进海鸥集团生产车间,通过企业师傅的实地展示与讲解,现场感受企业环境与文化,了解各工作岗位的任务与职责,提升和丰富感性认识。第二至第四学期是实现基本技能向综合技能的发展过程,在企业驻校技师、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的深度合作下,根据钟表行业标准为其产品分析设计、零部件加工制作、装配和质量检测等核心技能,共同设计与制定实训项目,将企业生产任务转变为学生实训内容,使教学过程成为企业生产产品和创造价值的过程,实现学生员工一体化。第五学期安排“轮岗实训”,让学生在企业全面体验各工作岗位的综合工作任务。第六学期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特点与特长,安排其到相应的生产岗位进行半年“顶岗实习”,如图1所示。
3. 依据校企资源优势,交替实施项目式的课程教学
基于广泛调研的结果与服务海鸥集团的宗旨,校企双方共形成了20门专业课程,其中9门为面向机械大类的课程,以兼顾学生的就业宽度,11门为面向钟表方向的课程,以保障其就业深度,即扎实掌握钟表装调与维修的核心技能。确定20门专业课程的授课主体时,充分考虑校企双方从人员配置、实训条件和时间上的可能性与胜任力,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因此,基于学校多年办机械类专业的基础与经验,所有机械大类课程由学校担任;在11门钟表类课程中,企业独立负责5门,校企联合课程6门。各专业课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为出发点,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实现学生自主设计、实施与检查的项目式教学模式。
在企业独立负责的5门课程中,企业选派若干工程师负责《机械计时原理》《手表零件造型设计》和《石英表电子线路制作》课程教学。在轮岗实训中,学生被分配到海鸥集团的9个车间中,以周为单位轮岗交替,以体验完整的制表过程。第六学期各实习岗位必须完成《企业教学标准》对《顶岗实习》课程规定的能力标准,海鸥集团按1:3的比例为学徒配备技师级别以上的师傅。
对于6门联合课程,校企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相关教学项目,并根据各自现有硬件条件、师资胜任力与教学规律商定各自承担的项目,如表1。为保障这6门课程的项目实施,海鸥集团选派一名副总工程师、2名高级技师常驻学院,在保证教学组织协调的同时,与专业教师在学校共同完成学校承担的教学项目。而企业对此在其生产车间开辟专用场地,设立自动车加工技术培训基地与手表装配培训基地,并为每个基地配备两名专职师傅,以企业相关产品为载体完成这6门课程中企业承担的教学项目。
表1 “海鸥”学徒班校企联合授课类课程的教学项目分配
课程 学校教学项目/内容 企业教学项目/内容
钟表文化与职业认知 国内钟表历史文化、名表及名企认知;
国外钟表历史文化、名表及名企认知 海鸥集团及其文化、岗位及专业认知;
享得利集团及其文化、岗位及专业认知
机械手表
装调 简单机芯的装配调整技能训练;
全自动机械机芯的装配调整技能训练 带有附加机械的机芯装配调整训练;
复杂机械机芯的装配调整训练;
成品表装配调整技能训练
自动车加工 利用自动车床加工简单铀类零件 利用数控自动车床交工精密轴类零件
精密仪器
检测 校表仪音迹图的获取分析;
数字式投影仪、三坐标测量仪的使用方法和练习 利用校表音迹图综合调整成品机芯产品;
利用摆轮平衡仪、摆轮-游丝分档仪、轮廓投影仪检验机芯零部件质量
手表故障诊断与排除 机芯常见案例的分析 成品机芯综合故障的诊断、分析、排除
毕业总结 撰写与修改毕业总结 撰写与修改毕业总结
(三)基于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考评
1. 在资格等级考试基础上设立中期考试与出师考试
在联合培养中,海鸥集团设立企业命题的中期考试与出师考试,评定学徒的综合职业能力。中期考试安排在第四学期,要求学徒考前取得相应职业资格中级证书,在中期考试中必须绘制结构图、编制工艺卡、描述零部件清单与装调步骤,并操作完成基础机芯装配、调整与检测;出师考试在第六学期举行,考前取得相应“高级工”证书方可参加,出师考试范围涉及“复杂机械手表的装配、调试与故障排除”。中期与出师考试均包括笔试与实操两部分,在题型设立上分别采用任务导向的分析题与设计题、实际操作,分值各占总分的30%和70%。中期或出师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徒可提前与公司签订就业意向书,享受员工工资待遇和赴瑞士、德国学习的机会。
2. 引入阶梯晋级式考评管理夯实顶岗实习
通过工学交替的项目式学习以及第五学期的“轮岗实训”,学生基本可以实现从“新手”向“熟手”的转变。为让学生第六学期实践环节过程中积累更加丰富的职业文化、职业素养,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和核心技术竞争力,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阶梯晋级式考评管理制度,即以企业现岗工人定额工作量为基准,采取百分比的形式逐级提高对学生的生产产量和质量的要求。第一个月的考评标准为50%的现岗职工规定计件数量和50%的产品合格率,第二个月为60%,第三个月为70%,依此类推到第六个月达到100%。同时,考察学生递进式产品设计思路、产品质量监控、工艺优化建议等。此外,企业师傅还要定期对学徒的工作态度、分析与解决生产过程故障的能力、工作过程中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抗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进而给出顶岗实习课程的总成绩,并据此衡定学徒薪酬涨幅。
三、实践经验分析与总结
(一)瞄准市场需求与发展,依托企业创办与发展专业
市场空白证明专业存在的必要性,市场变化证明专业改革的必要性。据有关统计,全国现有钟表企业(含来料加工)4500余家,就业职工50余万人,2009年销售金额900亿元,成为继瑞士、中国香港后的世界第三大钟表出口国[1]。如此庞大的市场却鲜有学校为其供给专业人才。目前,本科层次及以上的专业人才只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上海大学两所高校培养,虽有众多高职院校开设精密机械技术专业培养专科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但面向钟表行业的仅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钟表外观设计专业)。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尽管存在专门培养钟表技术人才的学校,如广东和平县钟表学校,以及开设钟表维修专业的上海工业技术学校、深圳高级技工学校等。这些屈指可数的钟表人才培养基地对于巨大的钟表市场而言,仅是杯水车薪。2006年学校与海鸥集团联合创办精密机械技术专业(钟表方向)正是对钟表教育市场空缺的回应。
同时,专业是具有生命力的,因为其所服务的行业或企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行业与企业的新发展不仅要求更新专业人才的培养内容,更因制表匠这一职业的特殊性,需要企业全方位的深度融入,尤其是企业技艺精湛师傅的传帮带。因此,校企双方全面调整了原有专科钟表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培养纳入到整个人才的系统化培养过程中,还将现代学徒制的钟表人才培养拓展到本科层次。
(二)借鉴国外办学原则与规律,开发基于现实的实践策略与方法
每个国家因在经济结构、企业发展状况与文化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在学徒制具体操作上也体现出多样性。学校与海鸥集团实施现代学徒制钟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采用了很多有别于瑞士与德国的做法。
1.招生招工的差异
在瑞士与德国,初中或高中毕业生想接受职业教育,必须先向企业提出申请,企业经过相关选拔流程最终确定的学徒必须与企业签订一份学徒合同,同时到与企业联合办学的职业学校注册报到。由此可见,瑞士与德国的做法是先招工后招生,而学校与海鸥集团的做法是先招生后招工。考虑到海鸥集团员工提升技能和学历的意愿,校企双方正联合探索企业先行招工,通过学校入学考试与资格审核,将企业员工纳入到与正规学历教育并行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项目中,最终构建与实现校企联合招生招工的途径。
2.办学主体与教学标准开发的差异
在本质上,德国与瑞士职业教育均属于企业主导,其专业的设立、更新与废止均由代表企业的行业协会或负责企业职业教育的联邦职教研究所负责。同时,对于某一专业总是先形成适用于企业的、基于实际工作要求的《培训条例》,随后教育主管部门据此开发指导学校的、基于知识传授的课程教学标准(在德国被称为《框架教学计划》)等[2]。虽然倡导校企合作,但中国职业教育在本质上仍然是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在学校与海鸥集团的联合办学中,突出了双主体办学,先由校企共同开发指导双方联合培养人才的根本性文件《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双方在其中根据职业能力成长规律与现实条件的可能性确定彼此的教学任务后,再分别开发相互衔接与补充的《教学标准》。
3.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
瑞士与德国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每周学徒在学校跟随专业教师学习1~2天的理论知识,其余3~4天在企业跟随师傅接受实践教育,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分别占30%与70%的比例[3]。在学校的现代学徒制项目中,因各种限制无法实现以周为单位的工学交替,而是每学年都安排校企两个场所的交替学习与工作,且在企业学习与工作的时间随着年级升高而增长,在专业课程上实现了校企课时的1∶1。
学校三年多的实践证明,尽管体制与诸多形式上的做法无法从他国直接移植,但是有两个原则应该成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标准开发、课程开发与教学组织等方面的指导思想,即“以职业能力成长规律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课程体系和“以学习者围绕某一工作任务的解决而分析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方案到评价反馈”组织教学活动[4]。
参 考 文 献
[1]中国钟表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2015-03-07].http://www.chinawatchnet.com/nnews/moreinfo.asp?id=24607.
[2]姜大源. 德国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56-58.
[3]匡冬平.瑞士职业教育与培训:举措与成就[J].世界教育信息,2013(16):32-35.
[4]易艳明,吉利. 德国能力导向职教思想的理论、实践与价值取向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4):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