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星蕾
摘 要:文章从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幼儿为什么会缺乏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 幼儿;分享;意识;行为;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0-0065-02
分享就是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开心的事情与不开心的事情或者自己的劳动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共同感受的过程。它是通过自己本身一个人去亲近群体,摆脱自我为中心,用关心和爱护他人的行动来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分享行为对于幼儿来说,就是他愿意和别人一起做一件喜欢的事情,或者一同合作,一起完成任务,很开心,双方都可以在活动中体验到乐趣,幼儿在思想上面有这种愿意和别人交流或者合作的意识并且展开行动,这样就可以说他们具有分享行为了。
一、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午餐后的安静活动时间。这时候有一个小男孩大喊道:“老师老师,他的屁股底下有一本书。”所有小朋友听了,都开始哈哈大笑。教师走过去,果然看到在小J的屁股下压着一本书,便好奇地问:“怎么把书放在这儿呢?”小J答:“这是我的,小朋友看了会弄坏的。”(事后了解,因为书很贵,小J的妈妈要他小心保护书,不要让其他小朋友撕坏了)有的小朋友听到了,很生气指着他说:“哼,你是个小气鬼,书拿过来就是给大家看的。”不一会儿,其他小朋友也走过来对着他说:“真小气,我们才不跟小气鬼一起玩呢。”小J有点难过了,他的眼泪水都要掉下来了:“我不是小气鬼。”说完很不情愿地将书本放回“图书馆”(班内设定的图书分享区域)。此案例表明对于如何分享喜欢的物品,幼儿已有了自己的看法。幼儿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慢慢地成长着,他们对于一些道德上面的认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同时也具备了分享的意识,因为他们已渐渐地长大了。对于道德认知,皮亚杰把幼儿的道德认知称为他律为主要特征的阶段。什么是他律呢?他律就是幼儿的道德标准判断不受自己来支配控制。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地方有所体现,就像刚才的小J不愿意把书给别人看一样。幼儿在中班时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是很强,他们心中就是觉得自己是完全正确的,只知道自己怎么做,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他们只知道听从父母的教导,尤其是父母说什么事情不能做,他们就会按照父母说的来做。大班的孩子经过小班、中班的学习和同伴之间的交流之后,渐渐地融入到了集体生活之中,他们对于事情的辨析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并具有了一些判断是非的能力。他们对自己的东西多多少少有一些顾虑,也很在意别的小朋友对自己的评价。他们很想在好朋友面前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也想在爸爸妈妈面前树立好自己的形象,有的时候也会产生一些小小的矛盾,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一下。
二、幼儿为什么会缺乏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
1. 家庭、成人的教育因素——缺乏分享机会
幼儿从小就生活在爸爸妈妈的身边,在不同的家庭里面长大,有的家庭条件比较好,要什么就会有什么,有的则是想要什么父母也不一定可以给他们。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什么兄弟姐妹一起生活,所以对于相互关爱、相互分享的练习机会很少。家中的老人一般都很重视自己的孙子孙女,经常围着他们转,有什么好东西就给孩子,其实这些行为渐渐地就是在教授孩子:不管什么东西,都是我的。但是在集体生活中遇到了问题,如何正确地把握与同伴之间的相让关系就成了一个难点。有一次外出活动,许多小朋友都在包包里面放了很多好吃的东西,走累了,大家一起休息时,把包包打开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吃的东西,有的小朋友吃了自己的,还有别人也给他吃的。此时小Z和小H坐在了一起,小Z拿出了一个漂亮的瓶子,里面装了一些图案可爱的糖。小Z边拿边对小H说:“这是我爸爸从外地带过来的!”说完还很得意的样子,并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小H在一旁看了也心动起来,也想要。这时小Z看到了,再看了看自己的糖果瓶子,噘着小嘴巴说:“今天我带来的糖不是很多,如果我给你的话我就没有几颗了,妈妈看到的话会说我的。”其实小Z瓶里还有好多糖。小H说:“你有这么多糖,就吃一粒嘛,不然我不和你好了。”他再看了看糖果瓶子回答小H说:“我还是先不给你了。”刚说完话就把糖果瓶子放进了包包里面,把糖收了起来。小H有些不高兴了,说了声:“我不和你好了!”说完拿起自己的东西走开了。在这些现象中可以看出小Z不怎么会与人分享,不愿与同伴分享积木、玩具和吃的东西。由于小Z爸爸开大货车经常不在家,爷爷奶奶也不和他们住在一起,只有妈妈留在家中负责照顾他。虽然小Z的妈妈对他很重视,经常关注他的学习什么的,有时候还会买课外的书本来给他讲故事,但有时候她自己也用了一些不当的方法。如她觉得跟小Z在一起的孩子家庭教育不是很好,而且也没什么吃的,身上脏兮兮的,所以就禁止他与别的孩子进行交流接触。小Z的妈妈一直都很忙,除了工作难得有时间陪他,使得他的交往空间很小,接触的人也很单一,这不利于分享行为的培养。平时在家里面他就是一个人玩玩具,自己想要多少玩具就有多少玩具,不会想到其他人,不懂得去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玩具,交替玩。家里面有什么就吃什么,不会想到跟别人分享吃的。
2. 孩子自身因素——年龄特征
中班大班的孩子处于幼儿期,他们对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很敏感,往往一下子就会被新鲜事物给吸引了,但是他们辨别是非的道德标准还没有完善,常常都是根据自己的心情来的,这样很容易跟同伴发生矛盾。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分享意识不强,能力也受到很大的压制。他们虽然在集体生活中已经生活了一段时间了,但是他们还是有很多的矛盾,想分享可是又缺乏分享的经验和技能。
3. 社会环境的影响
幼儿时期的孩子很喜欢模仿,小C是一个比较顽皮的孩子,有的孩子做什么动作、做什么事情他就会去学着做。一次偶然在我和幼儿交谈中发现,有的时候他们不想跟别人分享他们的东西,是因为他们以前问别人要东西的时候遭到了别人的拒绝。所以,他心里也就想:既然别人没有给我东西,我为什么要给别人东西呢。这就会引起幼儿分享行为的减少。有的孩子可能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新的东西,所以想独自占有,就不愿意给被人给拿走。
三、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
1. 创设良好物质环境,营造温馨氛围
幼儿生活在乐于分享的环境当中,他们也会变得很乐意跟别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幼儿可以通过合作交往一起学习,因为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品质。
2. 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合适的、丰富多样的方法,如集体教学、个别教学和小组等方法,以体现以幼儿为主题的教育原则。教师跟幼儿的互动要多一点,幼儿与幼儿之间也要有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合理地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法,给每个幼儿一个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3. 努力创造分享机会,开展分享实践
根据经验,教师可以在平时赠送幼儿一些小小的礼物(幼儿收到之后会很开心),同时引导幼儿自己带点东西来跟同伴进行分享。这样,每天都会有很多的幼儿带糖果什么来给身边的小朋友,他们都很开心。也可以请幼儿到集体面前讲述一下自己过节的经历,跟大家一起交流,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在班级里面设立“分享日”,让幼儿在这一天互相分享玩具等。
4. 重视家庭教育,拓宽教育渠道
对于幼儿的分享,光靠幼儿园是不够的,家庭教育也很重要,它是一个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摇篮。幼儿除了在幼儿园,在家里的时间是最长的,家庭教育中有很多的资源,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把家庭和学校联系起来,为幼儿创造更广阔的教育天地。
参考文献:
[1]杨淑萍,杨俊平.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发展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1).
[2]徐微,雷冬玲.农村3~5岁幼儿分享行为的观察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12).
[3]廖全明.儿童分享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