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
摘 要:腐败的产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有着深刻的思想、社会、历史、制度根源。然而人的思想是其行为的支配力量,占支配地位的错误思想是腐败产生的主观因素。因此,反腐败须从端正人心开始。
关键词:腐败;反腐败;马克思主义;思想;行为
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自国家产生以来,腐败便应运而生,反腐败斗争自然也就随之出现。这是一件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一场持久的战争。中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短期内不会改变,反腐败也不会停止。马克思、恩格斯说,“最卑下的利益——庸俗的贪欲、粗暴的情欲、卑下的物欲,对公共财产的自私自利掠夺——揭开了新的文明社会。最卑下的手段——偷窃、暴力、欺诈、背信——毁坏了古老的没有阶级的知足制度,把他引向崩溃。”[1]
一、腐败产生及屡禁不止的思想根源
从四千多年前夏商西周的奴隶社会,到春秋战国直至唐宋元明清的封建社会,中国在漫长的历史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朝代都存在着各种贪污腐败现象,直到现今的社会主义社会,贪污腐败仍屡禁不止,甚至情形更加严重。因而不断采取措施加以遏制。但这几千年来,腐败之风愈演愈烈,原因不仅仅是不合理的制度、体制,以及惩罚不严厉,更重要的是摧毁至深的错误思想。廉与贪是两个社会历史概念,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其含义正好相反。廉是一种高洁的美德。错误的思想形成错误的行为。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是专门讽刺那些无知无耻贪婪成性的人们。
二、反腐败——人人有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敞开,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开始蛊惑人心,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等消极现象开始凸显,对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冲击,甚至毁掉一些意志薄弱者。习近平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魔高十丈,道高百丈。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任务尤为紧迫,是一场持久战。”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共产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前途和深化改革开放的成败。贪污腐败是社会性问题,惩治腐败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但腐败是一个历史性顽疾,在反腐败斗争中必然会遇到腐败势力和分子的抵制和反抗。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因此这就需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才能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才能让社会在和谐稳定有序的条件下发展。所以,这场反腐败斗争不仅仅是国家的任务,党的任务,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不可推卸责任,它不仅仅需要干部、党员端正态度、净化思想,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和努力。
三、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人心,人的良心、思想、感情、觉悟,简单地说就是人的思想道德观念。腐败的思想根源是封建主义的腐朽和人性的贪婪。从大量的事例看,不是每一个下马的官员、干部、领导一开始便走上了贪赃枉法的道路,他们也有雄心壮志,他们的理想也是为人民服务,只是中途抵制不住各种金钱、权利、色情的诱惑,一步步自掘坟墓,走向了事业的终点。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观念一点点发生偏颇,行为一点点背道而驰,理想一点点消磨殆尽,无视自己的良心,无视人民群众的利益,无视国家的信任、领导的提拔,就这样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而不能自拔。党员、干部、职员等,无论是什么身份,若能守住自己的本性,不忘初心,严格自律,做到“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那么什么诱惑,什么贿赂,什么腐败,都难以腐蚀他的本心。学习“上善若水”,做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论自己面对何人何事,都应以“静”字为先。让自己的心静下来,确定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并为之努力而不至于盲从迷失。不论面对何种诱惑,都应以“俭”字当头。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节制生活,节俭光阴,始终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做事。从根本上筑起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从心中坚决抵制各种贪污腐败思想,提升自己并影响他人,不愧对于心,不愧对于人民,不愧对于祖国。
小结:心,良心,代表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品质;正人心,就是要纠正错误的思想,改正偏颇的观念,摆正不雅的品质,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一旦偏离正确的方向,任何行为行动就会随之发生改变,因此反腐败斗争,就是与错误的思想道德观念作斗争,国家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个人更需要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综合文化素质,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