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2015-04-18 10:46:58杨金远孙王杰金玉子张海波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大学数学微课程教学质量

杨金远,孙王杰,金玉子,张海波

(吉林化工学院 理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浅谈大学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杨金远,孙王杰,金玉子,张海波

(吉林化工学院 理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摘要:结合大学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带给我们教学工作的新促进,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思考。

关键词:大学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教学质量

日前,2015年首届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历时近6个月圆满结束,我校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下,理学院数学教学团队精心准备,2名参赛教师顽强拼搏,取得了国家一等奖1项(先获东北赛区特等奖)和东北赛区一等奖1项的优异成绩,为扩大学校在省内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2年12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开始举办全国高校微课教学竞赛(面向所有学科,已举办三届),与之相比全国高等学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知识内容相同或相近、可比性更高、借鉴度更好,更能体现教学团队的作用,为深化大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鲜活而丰富的实际内容,值得我们积极探索与实践。

一、关于大学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高校数学教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统计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协办,是面向全国本科高校数学教师的教学竞赛活动。该竞赛旨在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内容紧密融合,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设计、提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从2015年起竞赛每年举办一次。

竞赛内容涵盖大学数学基础课程的全部知识点(高等数学:441个知识点,含单元小结:12个,单元测试:12个;线性代数:65个知识点,含单元小结:5个,单元测试:5个;概率论与数理统计:88个知识点,含单元小结:5个,简单综合题选解:5个,综合提高题选解:5个)。参赛者可选择一个知识点(群),录制完成时长10-20分钟(甚至更短)的微课程视频,并提供配套的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与该知识点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等[1]。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的技术规范、评审规则等可参阅竞赛网站[2-3]。

作为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新趋势之一,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和教师网络教研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化、可视化的数字学习资源包。微课目前被认为是适应网络时代“教、学、研、专业发展”四位一体新需要的新媒体新技术[4],与蓬勃兴起的“慕课”、“翻转课堂”等既相互关联又各自相对独立。对在校学生的学习乃至国内外的同类需求一定会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并为未来的更大进步奠定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基础。

二、大学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的几个要素

由于大学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是首届,虽然吉林省分赛区赛前进行了一次培训,请有关学校和专家进行了示范与讲解,但毕竟时间紧、任务重。从本次竞赛评审的角度来看,目前参赛作品的整体水平还不是很高,学校之间重视程度、讲课水平、录制水平、制作水平和硬件设备都有较大差距,参差不齐。

从本次竞赛的评审规则[作品规范10分(材料完整和技术规范各5分);教学安排45分(选题价值10分,教学设计与组织15分,教学方法与手段20分);教学效果45分(目标达成15分,教学特色20分,教学规范10分)]和实践过程来看,我们体会下面几个要素是比较重要的。

(一) 脚本设计

选定参赛知识点后,扬长避短、集思广益、精心设计、精准设计就是最为基础且重要的工作,且在作品完成之前始终是一个循环往复的积累过程。由于本项竞赛的参赛者均是工作在高校一线的青年教师,教学对象的主流是在校大学生,知识是明确的大学数学基础课程,因此设计主要是针对知识点本身与技术支撑了[5]。

这里脚本设计应包括多方面:知识的、知识展示的、录制与制作的等等。

赵仙童说,我不怪你打我,我该好好检讨了,这两天我干了太多的烂事,我不该打电话跟那些不认识的男人说那么多无聊话,我更不应该臭骂那些我不认识的女人。

知识的脚本,应紧紧抓住知识点的魂(纲举目张)、知识点的度(高宽广)、知识点的彩。前提是避免知识性的错误出现,常常是教师对比较熟悉知识点的再学习、再提高。

知识展示的脚本,应紧紧抓住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背景、知识的趣味、知识的深刻、知识的生动等等,但不应喧宾夺主,至少在时间分配上。

录制与制作的脚本,在满足竞赛要求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应力所能及地与制作人员进行良好沟通,将设计尽可能较高标准地真正实现。虽然后期制作可以弥补一些不足,但毕竟是不足,设计时就应当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

虽然大学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已经比较完善,年代较远,但在各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还是应在知识内容的震撼力、视觉听觉的冲击力、仪态表情的展现力上多下工夫,也应尽力追求新颖与创意,但必须符合实际。

(二) 录制与制作

录制的实践过程远非平时想象的那样简单,真正实现起来绝非易事。对着摄像机教师表情紧张不自然、说话不连贯甚至说不出话、说错话、写错字、不良习惯的小动作较多等等都比较常见。

动态、动画的实现效果,各种软件的运用水平和效果基本取决于前期的设计与准备。教师也应与技术人员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三) 人机配合

没有多媒体手段的全板书与竞赛要求不尽相符,全部的PPT演示加画外音虽然也是微课的一种类型但同样不够好,都会影响竞赛结果。目前看还是人机有机结合的讲课型微课的效果更好一些,应努力追求表达、板书、PPT演示等的无缝连接,流畅自然。

(四) 反复锤炼

反复锤炼不断提高才可能出精品,包括教师的举手投足、各文本的标点符号等都必须认真对待,因为作品一旦提交进入竞赛系统,就不能再进行修改了,这个过程最能体现团队的重要作用。尤其对进入两级面试的参赛教师而言,虽然是必须忠实于原作品的教学再现,但仍可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五) 临场发挥

为了全面评价微课竞赛水平,七大赛区决赛和全国决赛都设置了面试环节,即由参赛教师当场再现参赛视频的知识点内容,以考察参赛教师的真实教学水平。从面试的结果看,与网络评审的成绩排名还是有很大变化的,这就说明教师的临场发挥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也关乎成败,也是对教师水平提高的一个十分有效的促进,同时面试参赛教师间的相互观摩与交流也非常有益。

一个知识点的完成,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综合展现。也包括各种软件的进一步学习与实际应用,也可以是利用他人的或部分利用他人的成果,但根本的应是自己的或是应通过努力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或许也是参赛教师全面提升自己的一次难得机遇。

我校本次的参赛教师,在整个教学团队的积极配合下,通过个人的不懈艰苦努力,在上述要素中都积累了比较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同样是我们的共同收获,优异成绩来之不易。

三、几点思考

本项竞赛还刚刚起步,挑战与机遇并存,应当充分利用好包括本项竞赛在内的各级教学竞赛的平台,努力占有一席之地,更好地发挥其引领示范与促进作用。

(一) 提高认识抢抓机遇

应当引起全体教师的高度重视,与一些要求40岁以下青年教师全员参加竞赛锻炼的兄弟院校相比我们还有比较明显的差距。获奖、获高等级奖项对我们普通地方院校固然重要且很难得(今后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学团队整体水平的不断进步。谁更重视、谁更早重视并行动,谁就必将更早受益且能走在前列。

(二) 作为师资培训的一个新突破口

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进步,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已经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基本功了。在传统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基本功越来越重要和实际。青年教师必将是新教学视角、新教学媒体、新教学常态的新的主力军。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有了更为实际和鲜明的体现,是必须接受的新挑战。例如,虽然已经历了30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对我校则不过是十多年),但主流数学软件的教学与应用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又如,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呼声日益增大的同时,破解时代难题,用好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要把改革的探索与积累更好地落到实处,培养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是当务之急[6]。

由于微课竞赛是全方位的高要求,因此作为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十分必要。一方面青年教师应全员重视肯于投入,另一方面学校负责师资培训的相关部门应统一策划,尤其应就主流软件运用、多媒体制作、后期制作等尽早开展统一培训,各教学团队相互交流全面落实,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突破,体现在各门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促进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使教师受益,更使学生受益,也使得我们今后的参赛作品质量能有长足的进步。目前国内“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相关培训也日渐增多,我们应尽早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7-8]。

(三) 作为深化大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作为大学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的直接组织参与者,我们应把这项内容尽快融入到大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当中,在今年取得优异竞赛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励深入开展专题研究,有组织有计划地为今后几年的竞赛至少从师资培养的层面做出总体谋划。不断积累并创建自己的教学资源库,作为正常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向学生尽早开放,使学生尽早受益。

此外,由于参赛作品的质量与录制与制作水平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应不断提升我们的硬件建设水平。

总之,把握机遇、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团队作用,以竞赛促进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果能在未来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的系统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无论对个人、对团队、尤其是对学校都将是昂首互联网+新时代的一个良好开端。

参考文献:

[1]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章程[EB/OL].http://cmc.xjtu.edu.cn/i/27-84-0-list.htm,2014-12-16.

[2]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技术规范[EB/OL].http://cmc.xjtu.edu.cn/i/27-84-0-list.htm,2014-12-16.

[3]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评审规则[EB/OL].http://cmc.xjtu.edu.cn/i/27-84-0-list.htm,2014-12-16.

[4]郭绍青,杨滨.高校微课“趋同进化”教学设计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4):98-103.

[5]徐宗本.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数学教育.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2009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张生,王丽丽.微课程设计要素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14(9):72-77.

[7]高等学校非数学类专业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大学数学教学现状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2005(2):9-11.

[8]李大潜.关于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些宏观思考.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2009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Introduction to Teaching Design Competition of Micro

Course of College Mathematics

YANG Jin-yuan,SUN Wang-jie,JIN Yu-zi,ZHANG Hai-bo

(College of Sciences,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Jilin City 13202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gives new thoughts on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of college mathematics on the basis of the promotion to teaching brought by the teaching design competition of micro courses of college mathematics.

Key words:college mathematics;micro courses;teaching design competition;teaching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 640

文献标志码:B DOI:10.16039/j.cnki.cn22-1249.2015.12.009

文章编号:1007-2853(2015)12-0031-03

作者简介:杨金远(1956-),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化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数学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5-09-07

猜你喜欢
大学数学微课程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20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 12:08:10
大学数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教育(2016年43期)2016-12-15 21:26:00
基于专业需求与案例驱动相结合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2:21:04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01:29
大学计算机基础“微课程”设计1
大学计算机基础微课程设计实验
职业教育中大学数学案例式教学模式探究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6:40
以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谈大学数学的教与学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