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晓芬
【摘 要】在初中音乐歌曲教学中,对于舒缓类型歌曲的学唱学生学习被动、兴趣不浓,课堂氛围沉闷、呆板。如何生动地开展好舒缓类型歌唱教学是每一位教师都值得深思的事情,下面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舒缓类型歌唱教学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舒缓类型歌曲;科尔文手势;创设情境;图形谱;整合教材;巧用乐器
纵观新人音版七、八年级教材中,(九年级老教材不做统计)要求重点学唱的22首歌曲中,舒缓性歌曲就有16首,占了歌唱教学的72%,是歌唱教学的重点、难点。但是,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主观性强,追求时尚,他们往往都喜欢流行的、动感的音乐。当老师在教授欢快、活泼类型的歌曲时,学生热情会相对高涨;可是当老师在教授舒缓、优美类型的歌曲时,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面无表情、声音无力,毫无兴趣。甚至是会出现开小差,讲悄悄话的现象来表示对歌曲不喜欢的情绪。
那么,怎样优化歌唱教学设计?如何使舒缓性歌曲的音乐课堂充满活力?怎样让学生真正享受舒缓性歌曲这种特殊的音乐魅力?笔者做了以下的一些尝试与探索。
一、运用科尔文手势,调动激情
科尔文手势是一种流行与世界的音乐教学方法。它用七种不同的姿势,通过空间所处位置的高低不同,显示出音阶各音之间的高低关系。
这种教学方法是音的高低具有直观的形象性,主要用于节奏简单、使用音级教少的歌曲中,伴随着歌唱慢速地使用手势,非常适合运用在舒缓性歌曲的旋律学习中,很好的解决了歌曲的音准问题,也让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再单一、乏味。
二、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生活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他为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也比教科书更加详尽、生动、丰富。把生活还给学生,学生才会“活”起来,“亮”起来,我们在教授舒缓类型歌曲的音乐课堂才不会那么沉闷。
例如在教授《大海啊,故乡》这一课的时候,创设了学生所熟悉的大海作为情境,首先,在学生的座位排列上我也有所改变,讲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位形式改变成了“波浪形”的座位形式,还在讲台前放置了蓝色绸带,远远望去想是翻滚的波浪,加上播放海浪声为背景音乐,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笔者在教授《樱花》这一课的时间就选在春暖花开、樱花开放的3至4月份,把真正樱花带入课堂,再通过多媒体的情景展示,创设樱花的海洋,让学生感受樱花之美,调动了学生内心学习的欲望,再结合音乐,能够直接地感受歌曲古朴典雅的自然美风格;也让学生知道花开花谢,过了这个花期这一年樱花的美景就不再有,也让学生更能理解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更好的理解歌曲的凄婉美,深入理解了歌曲情感,提升了思想情感。
三、利用图形谱,表现激情
图形谱是指用图形(线条、颜色、形状、符号等)来试图表现音乐的节奏、旋律、音高等音乐要素的可视化形式,具有直观性特征,是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的有效教学手段与方法。《新课标》提出,音乐技能和知识的学习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笔者在执教《沂蒙山小调》这首优美抒情、纯朴清秀的歌曲时,歌曲采用了中国民族音乐所特有的“鱼咬尾”创作手法,即前乐句的落音与后乐句的起音相同的旋律进行方式,笔者通过图形谱让学生直观、简单的了解歌曲的创作手法。
笔者在教授《无锡景》这首江南小调音乐的时候,用三流水一房顶的图形表现歌曲旋律呈曲折的形态进行方式;图形中用小桥来表现歌曲一字多音的时候要注意歌曲的连贯性,唱出小调细腻委婉的韵味;最后画出房子表现当地特色的歌词,引导学生唱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韵味,感受歌曲中的意境美。把图形谱运用于舒缓类型歌曲教学过程中,动静结合、以点带面,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是学生乐于、易于接受的一种教学方法。
四、整合教材,转化激情
在歌曲教学课堂中,单一的内容会让课堂死气沉沉,教师要合理整合教材,用新颖、独特的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选择学生喜欢的歌曲,安排教材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五、巧用乐器,释放激情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最多的就是“听”和“唱”,形式的单一,造成了学生审美的疲劳。乐器的加入,不仅充实了音乐课堂,提高了学生的音准、节奏感,同时也带给学生快乐,活跃了课堂气氛。在以上案例中,在解决八度大跳这个难点的时候,只是让学生多听、多唱。经过探讨与思考,可以选用竖笛解决八度大跳这个难点。在有限的一节课时间内,不可能让学生完整吹奏歌曲,就节选一句让学生吹一吹,奏一奏。通过竖笛的吹奏,学生的兴趣浓了,八度大跳的音准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综上所述,舒缓性歌曲教学应采取各種手段,优化组合,使学生在歌唱过程中,融想象、表现与创造为一体,我们的歌曲舒缓类型歌曲教学也能充满活力,学生在活动中感悟音乐,感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