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教学对策研究

2015-04-11 15:01昝彪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实践策略整合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教学对策研究

昝彪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评建处,四川广元628200)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是一门年轻、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课程。针对“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教育理论、实践教学策略和信息化理念,对学科知识、创新实践方式、教学过程质量控制等进行探讨,为广大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学科知识;整合;实践策略

收稿日期:2015-03-17

作者简介:昝彪(1985—),男,四川广元人。助教,主要从事小学科学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志码:A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是学生入职前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相互统一的一门课程。它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使学生在真正成为教师前将学科知识和教学理论统一起来,整合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形成教授小学科学课程的系统知识、教学技巧和教学策略,获取小学科学课堂的初步印象,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所以,能否有效学习这门课程成为学生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科学教师的重要因素。

目前,“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作为一门年轻的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极大地帮助了学生认识小学科学教育,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发展,提高了学生的教师基本技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降低了教学效度。

一、“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之不足

(一)教材选择单一

目前为止,“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教材较少,仅有4个版本的教材,其中3种是国内专家编写,1种为国外专家所著。按照国内外先后顺序排,分别有《小学科学教育概论》(陈华彬、梁玲编著2003年编著)、《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张红霞2004年编写)、《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刘德华2009年编写);《新小学科学教育》(宋戈翻译,美国萨玛·沃泽曼编著)等。前三者均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视觉入手,着重是让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学科理论知识,但缺乏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的有效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体现实践性;后者是一本外国教材,教学案例较多,也注重了教师教法与学生技能的培养,但由于国外教育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小学教育目标与我国小学教育有很大差异性,书中的小学科学教育案例都存在一定的水土不服现象,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甄别,同时对教材“本土化”,这些都对教学产生了比较多的麻烦,故大多数学校仅将其当成参考资料供补充使用。

(二)学科知识缺乏整合

从小学科学课程的角度看,小学科学课程涵盖了化学、生物、物理和地理等自然学科,需要科学教师掌握自然科学领域的系统知识,了解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能够融会贯通地将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介绍给学生。“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的课程体系中,仍然沿袭着根据单一学科知识讲解小学生三维目标培养的模式,未涉及通过自然科学学科间整合、综合课程开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认识。实践教学中,在课程功能上,对课程本身深度和宽度的挖掘不足,没有发挥好提升课程价值,向课程本体本质追问的作用。

从课程与教学论视角看,由于“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仍然处在不断发展阶段,本身还没有建立起公认的科学体系,知识体系化、模块化不足,与其余学科相比课程涵盖了大量琐碎的复杂的理论知识,信息广度过大,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从理论上讲,承担“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教学的教师应该特别注重教学策略,帮助引导学生内化课程知识,但大量承担此学科教学的教师在实践中却延续使用满堂灌的方式教授这一学科的教学内容。许多学生埋怨学习是“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完忘笔记”,让学生不能从本质上认同课程内涵,课堂缺乏教育策略的使用,仅仅停留在平铺直叙地讲授书本知识。教师教学时未考虑课程信息广度大的特点,还是将课程按照常规课程定位,教学中不注意将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两者相互割裂的体系结合起来,不善于从包摄性、抽象性和普遍性等方面组织教学资源。[2]教师简单粗暴地把异常庞杂、陌生和一定难度的,同时包含国内外同一时期的不同理解和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解的知识“填鸭式”传递给学生,加重了学生理解和内化知识的负担。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在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上均面临着知识整合的挑战,这对教授和学习本课程的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三)实践活动欠缺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是学生职前教育中加深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理解和关联学科间知识的必要环节。“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本应结合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教师的示范讲授课、参加小学科学教学见习、观摩优质课录像、教学讨论等)来加深相关理论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自觉,让学生进行最基本的教学技能训练和教学反思活动。但许多高校在开设本课程时,机械地将“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理解为一门专门讲授学科教学理论的课程,忽略了课程结构中的实践性,将其当作纯理论课设置,又或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为辅的方式设置,没有将课堂教学的外延和内涵扩展到实际教学去。同时,由于教学资源的欠缺、教师能力的局限和实训场所的限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论是学校还是授课教师都很少考虑建立起以学生教学实践活动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由此导致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缺乏必要的实践活动,很少得到升华理论知识、检验理论的机会。

二、“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课程有效教学对策

(一)注重专业研究,整合学科知识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教授者也是研究者,他们既是主体也是客体,更是发展课程最积极的参与者。“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系统结构、知识内容和理论支撑等基础性支架都在不断发展前进,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和研究共同构建、发展和完善理论体系。其重点是“研究小学各科之目的、材料及其处置方法”。[3]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研究特指带有“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特点与专业语言的研究,通过研究,严肃地区分通俗认识的东西,摒弃“民间式”的经验。[4]同时,研究者需要站在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合理地把它们放到适当位置,从“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内部将其不同侧面、各个功能和机制整合,构建成为具有显著民族、地域特点的统一整体。具体的来说,不论是研究还是教授“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均需要做到:

1.统一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与教学是一个整体,这已经是国内外专家达成的共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师为了能够“讲清楚”知识,有意无意的将课程和教学拆解分离,试图分别讲清知识,违背了教育理论发展的规律,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误导学生建构割裂开的知识建构。要避免这种情况,教师需要谨记:教学是一种课程过程,课程是一种教学事件,[5]在讲解的过程中,应从文化的整体性出发,进行系统化、类型化或模型化的分析,并做出价值辨析、实践建议。[6]不能用文化图景概念统筹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不论是讲解哪个部分内容,均需说明它在整体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阐述它和其它部分的关系,从而达到帮助学生认识课程与教学的整体,构建起统一的课程与教学。

2.统一感性经验和抽象理论的关系。虽然“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但是它并不只是以单纯的实践性事件累加而成,而是对基于经验事实的自然知识进行真假判断。教学中,教师易直接用自己的直接经验代替科学体系,将科学体系简单地处理成一连串的描述性语言,无法让学生掌握真正的概念、原理和规律,教学效果欠佳。因此,特定的事件应该纳入整体的科学体系内,从实际的问题引申到普遍性的概念、从局部的问题推广到整体性的理论,将总结的东西严密地思辨,形成以感性支撑理性、用抽象统领经验的课堂。

3.统一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关系。小学科学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而“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是教育人们如何教授此课程的课程,这更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智慧和过硬的专业素养。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要求教师既有理科学习的严密和实验精神,又要用文科表达的丰富和思维的逻辑;针对课程中反映的概念符号、数量关系及自然知识,宜用抽象了“典型”的问题、故事等经验事实进行真假判断。即将原有知识背景渗透到现实教学,用跨学科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既有的科学结论,并用直观形式、意境与学生的生活感受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自我经历与知识之间建立关联,获得“体验”。

做好这三个统一,即可将“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从教学理论和科学学科知识相互交融,给学生系统学习和理论联系实践打下基础。

(二)改革课堂教学,创新实践方式

人要学会一种知识、掌握一种技能,必要的感知是基础。“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应该将教学实践活动纳入到课程体系。学生在大学校园学习,特别缺少的就是对小学科学真实课堂的认识,往往采取的都是“隔空向望”的虚拟想象,当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特别是对于如何进行小学科学教学这类操作性技能,由于其含有隐性的、不可言传的、个性化的内容,是不可能通过老师教会,只能由学生“悟”出来,所以必须由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得到相关经验,再内化成为自己的体验,最后不断凝炼升华成为一种教学自觉。为此,应该在课程培养体系中更多的加入实践性课时,适量的充实学生教学实践,利用开放的体系使学生创造性的生长出完善的教师教育技能。在设计课堂时,可以采取以下的几种策略:

1.开展微型课堂设计。展开一整堂课对于初学者有极大难度,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从针对教学一两个知识点进行设计开始,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的教学过程讨论和教学执行环节研究,指导学生合理设计教学方案、适时把控课堂教学、深刻开展课后反思和充分实施团队备课等方面,模拟教学全部环节,形成微型课堂。通过微型课堂的练习,让学生模拟一堂课的教授,由简及繁、由易及难,学生充分体验后,再一步一步增加知识点,完成一整堂课的教授。

2.搭建“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实验平台。整合学校资源,建立课程实验室和网络空间交流平台。课程实验室是一个现实的研究场所,即提供给教师,也为学生开放。一是在课程实验室中提供纸质的课程资料、必要的参考案例、标准化的教室和教室办公室以及微格教学设备,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展课程研究,特别激发学生自主实践,将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收集、围绕知识要点,组织图、文、声、像并有质感的多种内容,设计起可共享的真实案例。同时构建网络平台,最大限度地整合网络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微信、qq群、博客等)开展教学活动,使小学科学课程在教师的课堂讲解后,通过互补和融汇,转换为合符人的记忆网状结构体系,“帮助学生掌握在记忆、思考和课后的书面练习过程中提高感觉和思维能力的规律”;[6]二是引导广大学生参与实验平台教学活动,分享实验资源、讨论实验经验和优化学习方法,营造出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学习氛围,运用网络教学模式使实验平台的智能交互特性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教与学的行动效率。

3.建立定点实验学校。实践是知识的基础,一切知识形态都产生于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成果和结晶。通过建立定点实验学校在政府、社会、学校、师生之间建立起了提高学习活动效率的主观解释和接纳关系。在制定“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课程有效教学对策中,不仅要以合作为目的,关注在各校主体之间组成的伙伴关系,逼近办学条件的可能性边界,培育和建立具有辐射效应定点实验学校,更主要的是通过合作,提高定点实验学校的效率。因此,一是在各校之间形成一对多的树形结构关系,并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规范、原则和运行机制协调各校的实验活动。确保“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课程有效教学整体提高;二而是在学校与实验基地之间,以提高“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课程质量为目标,建立社会分工与合作关系,通过“信任”协调相关部门的专业化与能力;通过“合作”将各校教师人力资源转化成实验创新人力资本,为开放性教学创建条件,为形成“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课程实验活动中心,带动各校“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实验课程的发展奠定基础;三是用多元的实验教学推动师生之间效用最大化,实现“有用知识集合”的扩张和重组,让学生在实验学校和真实环境中获得体验,“增强追求发展的内部动机,为学习来恒久的专注和巨大的能量,达到“流”(flow)的状态”,进一步促进“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实现有效教学目标。

(三)丰富教学策略,重视过程评价

目前,我国许多院校“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的教学明显落后于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严肃的挑战。“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课改中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突出学生本体、注重自主学习的过程,以促进有效的教学。因此,一是要从教师自身和课堂本身抓起,制定丰富、多元的教学策略,促使教师要告别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课堂要剔除“满堂讲”现状。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需在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引导、协助学生自主构建起知识体系。作为课程教学的教师,更应以课本为基点,该注重将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为生动的教学案例,利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教学技术等“展示问题及意义,向学生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所需的各种材料,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开拓多元潜在智力空间”。既解决了本课程的教学难题,还彰显了创新的意义;二是建立评价体系对教学过程质量进行控制,用设计合理的计算方法及评价标准进行有效表达和交流。即用定量评价标准及分量权重从不同侧面准确地反映“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课程实施过程、质量、水平。包括对教材建设、教学组织、教学过程、成果及管理各方面的特征、状态进行评测,特别是对有效教学呈现出的“新颖性、解决问题度、精细化与综合的风格”和首创性给予肯定,以此推动“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课程改革深化,并不断获得新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Z].2012-02-02.

[2] 张永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5):149.

[3] 彭小虎.小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逻辑结构探讨[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8(5):93-94.

[4] 徐继存. 关于课程与教学论功能的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112.

[5] 金志远.论课程(论)与教学(论)整合的文化逻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54.

[6] 蒲善荣.网络教学的主要特性[J].电化教育研究2011(6):64-72.

[责任编辑范藻]

On Teaching of "Science Course in Primary School"

ZAN Biao

(Assessment and Construction Division of North Sichuan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 Guangyuan Sichuan 628200, China)

Abstract:"Science Course in Primary School" is new course, which is in the progress of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In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he paper applies the education theory,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idea of information to the knowledge of the course, initial ways and control of teaching quality in order that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get some enlightenment.

Key words:"Science Course in Primary School"; knowledge of course; integration; experimental strategy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实践策略整合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品读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