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教学法在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2015-04-10 00:44:35
珠江教育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组内信息技术教师

曾 玲

(永安镇初级中学,广东 肇庆 526070)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没有一套现成、完整的教学模式可以完全套用,而信息技术本身又是一门不断变化发展的学科,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以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其课程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即:突出学生技能的掌握和实践的运用。因此,如何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实践操作技能,这是教师需要探索的首要问题。在我区,小组教学法已经实施了几年时间,主要应用在语文、数学等科目上。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是否也可以使用小组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呢?笔者在七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作了尝试。

一、小组教学法提出的背景

当前我校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着一些普遍现状。现状一:不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学习有明显差异。由于学校大部分是住校学生,平时接触计算机的时候不多,在课堂上不能大胆操作,一遇到问题就不知道如何是好。长久下来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不感兴趣,就会出现老师在上面讲解课程知识,少部分学生在下面聊天等现象。部分在小学阶段对计算机有一定操作基础的学生,操作较为熟练,容易接受课堂知识,能较好地应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现状二:信息技术课分为理论课和操作课两种。对于理论课,教师较多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方法;对于上机操作课则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即:教师首先统一讲解演示操作,讲解每一节的教学内容,在教师讲解后,学生模仿操作练习,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此方法无完整的教学反馈和评估体系,教师无法具体得知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不能进行差异教学。针对以上存在状况,七年级信息技术课堂需要改变现存教学模式,探索一种能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二、怎样开展小组教学

(一)合理组建小组

合理组建小组要从了解每个学生开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笔者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格外注意小组成员的搭配方式,小组合作讲究强弱组合,学生之间的强弱合理组合是开展小组教学的关键。每个小组强弱搭配,起到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小组竞争”、“共同达标”的形式促进小组内的合作与小组间的竞争。以往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来到机房随意坐或教师随意安排座位的现象是常见的,这就可能出现操作技术较好、学习兴趣一致的学生坐在一起。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笔者对七年级学生进行学情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以问卷调查和学生平时上课时的课堂操作表现为依据进行分组。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观察开学几节操作课后学生的表现来初步安排座位。下面是笔者所任教年级中其中一个班的电脑室座位分布情况:

陈铭星何娇娇刘嘉和吕厚望李补祥钟楚成莫杰梁燕珊十 九过道梁发顺张荣俊欧剑雄邝毅彬莫妙妙冯柏恒颜泉马云明赵春江龙杰梁进贤宁森刘珊韦德宇黄杰梅姚霞八七六五过道张梅君黄洁汶何显龙何智力杨云萍丁生元陈凯锋何焕和黄嘉应李达成陆旺彬欧嘉乐张妮冯绮雯何敏霞张元四三二一

该班共40人,分为十个小组,每组四名学生,名字下面有下划线的是每小组的小组长。

(二)科学设计学习任务

组织好小组教学的课堂教学活动。笔者对教学内容作了合理的组织分解,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小任务。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一个个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老师引导帮助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让学生获得清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操作处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如笔者在讲解《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和图片》中,首先设置情景:某公司要为《武昌起义》这部电影制作一张宣传海报。展示两张海报,提问学生是喜欢纯文本文档的海报还是喜欢图文并茂的海报。设计以下几个任务:任务1,给5分钟的时间,找到E盘根目录下的“武昌起义”的Word文档,在Word中设置字体和段落的格式。教师活动:单击“插入”菜单,在其下拉菜单中选择“图片”,在其级联菜单中选择“艺术字”(演示弹出“艺术字库”对话框),其他不做操作,留给学生探索。任务2,(1)查看老师PPT中的艺术字样式,尝试插入艺术字;(2)速度比较快的同学,尝试着设置艺术字的大小、位置等。任务3,(1)学生看PPT中图片的插入位置,尝试插入图片;(2)有的同学已经发现插入方法,速度快的同学已经把图片位置、大小已经调整好。这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情景问题入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各个小组完成任务后,总结完善,进而完成教学任务。由于是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因此任务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小组各成员的分工需要,要让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小组内全部成员的努力,并能把总任务分解成小组内不同能力类型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的分任务。这样可充分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效率,并促进小组成员间情感的交流,从而促使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和合作能力提高。

(三)明确分工,共同达成目标

在10个小组中,每组选出一个组长作为1号同学,依次为2号、3号、4号……同学。组长要求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小组教学的初始阶段要注重培养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有效地发挥组长协调、分工、督促的作用,使每一个小组具有统一的管理模式。同时教师还要时时引导并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每个成员都必须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任务和实现目标中的角色定位,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种责任承担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做好自己在组内分工的任务;二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协助他人。这种“积极主动地协助他人”不同于其他学习情境中“帮助”、“援助”,而是组内成员应尽的义务和不可推辞的责任,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个人的成功,只有小组共同目标的达成。

(四)运用评价,提高合作效率

在设计《文字的编辑与排版》这一教学内容中,设计任务时,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评价量表互相评价组内和组间任务完成情况。在评价标准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设置字体格式(字体、字号、颜色、加粗)是否合理。2.设置段落(对齐方式、行距)。3.设置下划线,内容选择是否合理。4、设置边框和底纹(段落边框、页面边框和底纹),底纹与字体颜色搭配是否合理美观。通过互评,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转播选送作品进行演示,组与组之间进行评选,做到公平合理,最终评出“最优秀作品”。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评价标准。小组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组内信息技术教师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