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师范生的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2015-03-28 20:57
关键词:反思意识反思能力师范生

梁 双 顺

(韶关学院 韶州师范分院,广东 韶关 512009)

论师范生的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梁 双 顺

(韶关学院 韶州师范分院,广东 韶关 512009)

摘要: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培养师范生初步的反思意识与能力非常重要。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意识与能力,必须充分利用师范生受教育的经历,让师范生掌握反思的知识与方法,引导师范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发展起师范生的教育实践知识。

关键词:师范生;反思性实践者;反思意识;反思能力

师范教育作为教师职前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在这个阶段,师范生的主要身份是学生,较少参与教学专业活动,在先前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他们容易把教育教学活动简单看作是某些特殊技能、技巧层面内容的活动,而忽略了教育教学活动中富于生成性、创造性的一面。这样,从师范学校出来的未来教师将会变成技能、技巧熟练的“教书匠”。2011年11月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指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 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作为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师,主导教师教学行为的不是既定的教育理论或技术,而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借助自身实践的反思形成的实践智慧,教师的实践智慧来源于教育活动过程中实践经验的反思,是基于实践情境重新解读教育理论,并在解决教育问题中发展起自身的实践性知识。而作为“教书匠”的教师,只是用某些技巧加工别人提供的教材,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很少进行反思,忽视甚至放弃自身对教育的感悟,这样的教师是很难发展起自身的教育实践知识,进而形成教育智慧。因此,在师范教育阶段,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激发和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意识与能力,为他们将来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奠定良好的基础。师范生不同于在职教师,在职教师每天都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遇到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为此要根据师范生的特点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意识与能力。

1充分利用师范生受教育的经历,使之成为培养反思意识和能力的起点

过去受教育的经历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因为每一个人都有或长或短的受教育经历。当学生的时候,自己的老师是在用他们的知识、行为、思想和人格操守诠释教师的角色。回忆和审视自己、他人的受教育经历和自己的老师,有利于在教育交往与对话的实践中更好地移情换位,因此,回忆和审视自己和他人受教育的经历,实质上是一种反思。师范生在进入师范教育学习之前,已经有十多年的受教育经历,这些经历对其专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即使正式的师范教育也难以匹敌[1]。问题是师范生进入师范学校之前的生活经历尤其是受教育的经历,对其教育观念、以至学会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重要影响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教师教育者并未察觉,师范生本人对此亦处于无意识状态[1]。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师范生的受教育经历,使师范生的受教育经历对他们教育观念的影响等从无意识状态转变为有意识状态,并使之成为培养师范生反思意识的起点。如何充分利用师范生的受教育经历,以达到激发和培养师范生反思意识与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与师范生受教育有关的问题情境,精心设计与他们受教育经历有关的作业等,同时教师要从理论方面引导师范生,把他们的受教育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如在进行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时,教师提出几个问题:你们以前的班主任是怎样安排座位的(有些师范生反映他们以前的班主任是按照成绩安排座位的)?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假如你是班主任,你打算怎样安排学生的座位?在学生回答完这几个问题之后,教师从理论上对师范生进行引导:班主任安排学生的座位,要尽可能考虑周全一些,以便于班级管理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因此,班主任在安排学生的座位时,要遵循合理、公正和自愿等原则。但正如“教无定法”,班主任在安排学生的座位方面也没有固定的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灵活安排。这样,教师通过创设与师范生受教育有关的问题情境等,把师范生的受教育经历对其教育观念的影响等从无意识状态转变为有意识状态。因为师范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实际上他们是在反思自己的老师,同时他们也在思考:如果我遇到类似的问题,应该怎样去处理?我今后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等等,从而培养他们初步的反思意识与能力。

2让师范生掌握反思的知识和方法,为培养反思意识与能力奠定基础

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师范生如果不了解与反思相关的知识,如什么是反思、教师为什么要反思和教师如何进行反思等等,那么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意识与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培养师范生反思的意识与能力,师范生必须要掌握与反思相关的知识和方法,这是培养师范生初步的反思意识与能力的重点。

首先,教师要让师范生了解什么是反思。教师举出一个“98分和49.5分”的案例,在案例中,一位教师分别给两个学生一个高分、一个低分的评价,但都起到了激励学生的作用。这位教师对这件事的反思是:发展性评价终究要学生接受了才可能发挥效益,因此设计评价和进行评价,不应该只从教师的角度考虑,而是以学生面对这一评价可能的心理反应为依据和归宿,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发展和教育学生的预期效果。然后教师引出什么是反思: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依据和结果进行思考,目的在于获得更加正确、对教育教学更有价值的指导意见,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其次,要让师范生明确教师为什么要反思。教师提出波斯纳关于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波斯纳的教师成长公式揭示了经验和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由于师范生比较缺乏教育实践方面的体验,对于反思的重要性缺乏相关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优秀教师成长的案例说明教师为什么要反思。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特地向师范生提到了曾到校来讲学的全国小学数学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黄老师当时谈到自己是如何成为特级教师的成长过程时,特别强调了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他打了一个比方:一个教师如果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三年后也许坚持写教学反思的教师已站在3楼,而不写或很少写教学反思的教师还在一楼停止不前,说明“一个写了三十年的教案的教师不一定能够成为优秀教师,而如果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的教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叶澜)”。这样通过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使师范生明确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起师范生初步的反思意识。

最后,要让师范生知道教师如何进行反思。在师范生明确反思意义的基础上,要让师范生掌握教师进行反思的方式、方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常用的反思的方式、方法有撰写教育教学日记、开展反思性教学、观看优秀教师教学视频、运用微格教学、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和行动研究等等。教师在说明这些反思的方式和方法时,要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反思的方式、方法,比如教师如何写教育日记,笔者列举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提到的第46条“关于教师写教育日记的建议”:教育日记并不是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2]。通过这个案例让师范生了解写教育日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写教育日记。这样教师通过让师范生了解什么是反思、教师为什么要反思以及教师如何进行反思等关于反思的知识,从而培养了师范生初步的反思意识和能力,为以后成为一个反思性实践者奠定基础。

3引导师范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使师范生的教育经历转变为日后的教育经验

实践—反思取向认为,教师对于其专业活动的认识﹑理解和信念,是通过实践,通过对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反思” 实现的[3]。因为教育教学是一个生成性的过程,正因为教育教学活动生成性的特点,决定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创造性。教师工作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同时教师又是在复杂多变的实践情境中通过实践问题的解决和实践经验的反思形成自身的实践智慧、发展教学风格的过程。因此,作为 “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师,必须借助自身实践的反思获得对教育的感悟,重新解读教育理论。教师如果只有实践而不对自身的实践进行反思,教师就不可能发展自己的实践知识,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教师正是在处理和解决千变万化的教育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教育实践知识,从而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智慧。师范生通过见习、担任辅导员、做家教等实践活动,具备了一定的教育实践经历,但经历不等于经验。杜威认为,单纯的活动并不构成经验,这样的活动只是分散的、有离心作用的、消耗性的活动。作为尝试的经验包含变化,但是,除非变化是有意识地与变化所产生的一系列结果联系起来,否则它不过是无意义的转变[4]。他认为,反思就是识别我们所尝试的事和所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4]。按照杜威对经验一词的解释,只有对经历过的事与未来建立联系时才叫经验。因此,教育经历不等于教育经验,只有把教育教学行为与教学结果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才叫教育经验。如一个有20年教龄的教师,他的教育经验未必比6年教学实践的年轻教师更有经验,因为他们只有教学经历,从来不愿意或者从来没有在教育教学行为与教学结果之间建立联系。根据实践—反思取向和杜威对“反思”一词的解释,要使师范生的教育实践经历转变为日后的教育经验,教师必须引导师范生在他们已有的实践基础上进行反思,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与结果联系起来。如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提到自己在家教、担任课外辅导员等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如何组织管理课堂?如何对待调皮捣蛋的学生?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处理中学生的早恋问题?等等,并请教老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针对师范生在实践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先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你采取哪些方法和措施?效果如何?再引导他们进行反思:你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为什么好或为什么不好?这样就把他们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的效果联系起来。另外,教师鼓励师范生通过自己的教育经历写一些教育日记和教育故事,引导师范生尝试对自己遇到的教育问题进行行动研究等等。通过运用这些反思的方式、方法,促使师范生在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教育经验,这样就把师范生职前的实践经历转变为他们日后的教育经验,发展起他们的教育实践知识,从而使他们更快适应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叶澜,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78,281.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23.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0.

[4][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53,158.

责任编辑:卢宏业

作者简介:梁双顺(1969—),女,广东翁源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教师专业发展。

基金项目:广东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教改重点项目(编号:SZSF 20130101)“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背景下师范教育转向的实践与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4-11-05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5)01-0061-02

doi:10.3969/j.issn.1674-6341.2015.01.027

猜你喜欢
反思意识反思能力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紧扣反思点,铸造学生反思意识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反思意识
高中数学教学中反思性学习的运用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基于新理念的学生反思意识培养研究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