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森工林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思路

2015-03-28 20:57王茹春卢宏业
关键词:生态旅游黑龙江思路

王茹春 卢宏业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促进森工林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思路

王茹春卢宏业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要:发展黑龙江森工林区生态旅游经济,是林区经济社会及产业转型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森林资源和发展森工林区经济的必由之路。森工林区需要从旅游经济角度和森林生态保护高度统筹规划,制定相应政策策略。调查规划生态旅游资源,设计生态旅游项目,打造生态旅游线路,组建生态旅游企业,开发生态旅游商品,建设生态旅游小城镇,培育生态旅游人才,宣传推介生态旅游。促进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生态旅游经济形成规模,以带动森工林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关键词:黑龙江;森工林区;生态旅游;政策;思路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规划了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为途径和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系统科学把握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指明了方向,对保护生态资源与环境,促进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森林既是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又是资源类型,具有双重意义。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对维持生态平衡稳定,保护物种多样性,降低温室效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森林生态系统是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同时,以森林资源为生产对象的林业又有资源利用的产业属性,因此又肩负着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责任。

黑龙江国有林区的生态建设事关东北、华北乃至东北亚的生态环境。广袤的大森林是黑龙江省几大河流的发源地和涵养地,保障着国家最大、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稳定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自党和国家做出生态林业定位,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作为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黑龙江森工面临着保护森林资源与促进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压力。森工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从建设生态文明的大局出发,主动调减森工木材产量。自2014年4月1日起,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全面停止了木材的商业性采伐,彻底打破了以砍伐树木、生产木材为主的单一经济格局,开始了森工林区经济第二次创业。森工人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在切实贯彻党和国家总体经济社会发展部署的基础上,结合森工林区资源和社会经济实际,做出了“四三四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重点发展壮大包括森林生态旅游业在内的八大产业,并实现由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变,进而打造包括重要的森林食品基地、知名的森林生态旅游胜地、优美宜居的森林生态城镇、更加文明和谐的新林区等“七大定位”。

1林区经济面临着资源约束和经济社会发展双重压力

1.1林区经济是资源约束型经济

森工林区经济是以森林资源为生产对象的资源型经济。如今,这种经济发展规模、速度和质量受制于生产要素以及多方条件制约。同时随着林业的生态定位与转型,以及外部经济发展的引力作用,林区经济已由过去的纯资源约束性演变为生产要素约束性。

一是森林资源约束。客观上,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单一经济已因为可采资源的枯竭而逐年缩减产量,如今森工大小兴安岭已全面停止主伐,木材采伐量已调减到位,规模化的采伐已不可能,产业受限。主观上,林业的生态定位已转变了林业产业功能,资源需要休养生息,不允许再走资源消耗型之路,只能另辟新径,找到一条既能保护资源又能发展经济的道路。

二是林区人力资源约束。随着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林业产业功能萎缩,以木材为消耗对象的林业产业以及经济也大受影响,人力资源承载量已大为减少,林区人口急剧下降。经济结构的变化,使得林区人力资源结构也相应变化,科技型人才外流减少,而闲置的又多为低端人力,森工林区人才流失严重,年龄、知识、技术老化问题突出,已远不适应林区转型发展的要求。因而探寻适宜的产业以适应林区人力资源现状尤为迫切。

1.2林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目标要求必须破解经济困局

如今,林区经济社会既面临着因资源约束而导致的资源保护、产业发展受限压力,又面临着发展改善民生,扩大人民收入,提高林区人民生活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压力。如何破解经济困局,找到产业发展突破口,寻求一条既能保护资源环境,减少资源消耗与破坏,又能发展经济,增加人们收入,改善林区人民生活的道路日益迫切。

2发展生态旅游业是林区经济社会及产业转型的必然选择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是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保护环境并提高当地居民福利的一种旅游行为[1]。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被人们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绿色旅游”“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

2.1生态旅游经济是环保型经济

发展壮大林区生态旅游业是破解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之一。生态林业定位下,生态旅游将发挥生态与经济的双重积极效应,能够满足林区资源保护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双重目标。生态旅游以生态资源环境的保护为宗旨,强调生态资源环境教育功能。在生态旅游开发中,避免大兴土木等有损自然景观的做法,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旅游接待设施小巧,掩映在树丛中,住宿多为帐蓬露营,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旅游物件的影响降至最低[2]。

2.2生态旅游业是林区发展的经济引擎

生态旅游是旅游样态之一,产业关联度高,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劳动密集型经济。人们通过提供旅游服务,获得经济效益,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启动性和牵引拉动作用,是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引擎。

一是生态旅游业建立在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前提下,是环保型、循环性经济。生态旅游以生态资源的观赏体验为特征,不必建设大型游览设施,一般不改变,更不会破坏林区自然生态景观,因而符合生态环保理念与要求。

二是生态旅游业投入低,产业回报率高,易于吸收多方资金,且场地需求不大,资金投入风险较小,适合家庭以及个人合伙经营。如开办家庭旅馆,开展林区“农家乐”,可以满足旅游者体味林区自然风情与特色饮食的需求。

三是生态旅游是劳动密集型经济,技术性不强,就业门槛低,就业形态分散灵活,主要以服务为主,适宜林区群众就业。

四是生态旅游业产业关联度高。通过生态旅游,能够带动林区林副特产生产、加工、消费,特色养殖,餐饮住宿,娱乐,交通发展以及林区景点开发建设、城镇建设,通过吸引人气,积聚旅游消费者,促进林区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扩大林区知名度。

3促进林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策略举要

作为拥有森林生态资源的森工林区需要从旅游经济角度和森林生态环保高度统筹规划,制定政策,规范引导,引进培养人才,适时适当投入,发动林区群众,形成合力,促进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生态旅游经济形成规模,以带动森工林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1调查规划生态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具有较强的自然地域性特点。森工林区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具有森林、草原、湖泊、河流、湿地、山脉、地质、气象物候等多种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以及林草花药、鸟兽虫鱼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森工主管部门应成立生态旅游资源调查机构,对全森工林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详细摸底,搞清生态旅游资源样态及分布情况,研究其可进入性,以便规划开发。

3.2设计生态旅游项目

森工林区四季风光无限,方域景色宜人。人们可春观山花烂漫、夏行漂流探险、秋采硕果枝头、冬赏雪域林海。可以开发以林区观光游、漂流野浴游、攀岩探险游、森林科普游、民俗风情游、农家休闲游、草原湿地游以及北国狩猎游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应以林业局为单位,立足森工林区地域性的特色生态旅游资源,设计开发集观赏、参与、体验、教育、保护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样态及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与项目。如赏林、观鸟、狩猎、漂流、赏雪、滑雪、吸氧、滑草、垂钓、野浴、攀岩、登山、探险、认养野生动植物以及一些住宿型深度游项目,如绿色产品种植养殖与加工,林区私家菜加工品尝、养生休闲等项目,实现生态旅游项目特色化、地域化。

3.3打造生态旅游线路

设计开发生态旅游线路。当前森工总局已经在森林旅游线路上着手,将重点打造牡丹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小兴安岭四大旅游集合区。南部打造平山—亚布力—凤凰山—雪乡旅游集合区,东部神顶峰—大塔山湿地—珍宝岛和鹿苑岛—莲花湖—威虎山度假旅游集合区,中部兴隆—清河—方正沿江旅游集合区,北部桃山—朗乡—带岭—汤旺河—五营小兴安岭生态旅游集合区,实现四大旅游集合区提档升级,创建知名旅游品牌,如春天小兴安岭看杜鹃,夏季漂流,秋天采山、观五花山,冬天赏海林雪乡、亚布力滑雪,做大做强森林旅游产业。

3.4组建生态旅游企业

旅游企业是旅游项目的组织实施者。作为旅游经营者,旅游企业具有资源整合、游客组织与输送作用。森工系统应动员社会闲散资金,放手在林业局成立生态旅游企业,并在原有的森工旅行社基础上组建龙头型生态旅游企业,积极向林区城镇组织输送游客,进而带动促进类似于“农家乐”的家庭旅游服务单位的生成。

3.5开发生态旅游商品

目前,全林区涌现出了以伊春光明家具、森林食品加工和柴河山特产品、绥阳黑木耳生产加工以及林区各地五谷杂粮为代表的一批森林产业龙头。柴河、迎春、清河等局的7大类、15个品种的森林食品被人民大会堂国宴选用。对此应加大宣传,扩大产品知名度。为吸引森林客源,应在林区山特产品、地方土特产品、特色工艺品的生产加工与消费上做好营销宣传,让其搭上生态旅游“快车”,形成旅游一体化经济效应。

3.6建设生态旅游小城镇

依托国家城镇化进程,借助林区棚户区改造契机,推进森工生态城镇和重点旅游名镇建设。森工总局已经规划亚布力、汤旺河省级旅游名镇建设,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批旅游、工业、边贸、商贸、特色产业主导型森林生态城镇。构建以避暑消夏、绿色食品品鉴、休闲度假、观光赏景等为主题的人居适宜性城镇,增强住宿、餐饮、娱乐、交通等配套服务设施及功能,让游客来得了、住得下、吃得好、玩得欢、行得便,以积聚人流,吸引旅游消费者。

3.7培育生态旅游人才

生态旅游人才是推动生态旅游业发展的保证。目前,森工林区生态旅游专业人才缺乏,地方景区从业人员多为半路出家,不了解生态旅游特点,视野窄、素质低。而生态旅游相关人才,如大专院校毕业的导游、策划人才不愿来,留不住,制约了林区生态旅游规范运作和提档升级。急需通过引进来、派出去,通过招聘、定向培养、委托培训等途径建立一支生态旅游管理与服务队伍,以带动林区生态旅游规范发展。可以借助森工系统的两所高职院校,在原有旅游管理专业基础上,重点打造面向森工林区的生态旅游专业方向,增加生态旅游知识与技能课程开设,定向培养一批具有生态旅游职业技能的生态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

3.8宣传推介森工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新型旅游样态,无论是旅游经营者还是游客对其内涵、方式都还不了解;对于以森林旅游为主要形式的生态旅游还局限在爬深山钻老林原始印象上;人们的旅游偏好还侧重于名山大川等风景名胜区,还流连于历史人文景观。因此,一方面对于生态旅游项目、样式、意义急需宣传推广,突出其环保理念,使人们认识到回归自然的教育功能;另一方面突出森工林区森林生态旅游的丰富性、趣味性、地域性、特色性,吸引大城市、异域游客前来观光赏鉴。

就经营层面而言,森工系统应将全森工的旅游项目整合打包,借助传统大众媒体、互联网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通过召开生态旅游推介会、参加各种旅游会展活动广泛宣传推介出去,力争在亚布力滑雪场、海林雪乡等知名生态旅游项目基础上叫响一批系列化的各具特色的森工生态旅游品牌项目。

总之,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的部署,把握历史机遇,在保护生态资源环境的前提下,借森工林区产业转型之机,积极发展以森林旅游为核心样态的生态旅游经济,拉动并促进全森工林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生态旅游.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6782.htm?pf=4.

[2]生态旅游.互动百科[EB/OL].http://www.baike.com/wiki/%E7%94%9F%E6%80%81%E6%97%85%E6%B8%B8?prd=citiao_right_xiangguancitiao.

责任编辑:富春凯

作者简介:第一王茹春(1966—),女,黑龙江伊春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与形势政策。

收稿日期:2014-12-06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5)01-0019-03

doi:10.3969/j.issn.1674-6341.2015.01.009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黑龙江思路
不同思路解答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
黑龙江弃风博弈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