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多媒体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2015-03-28 07:01:01周棋丰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

周棋丰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基础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高职多媒体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周棋丰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基础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模态现象已经成为高职课堂的普遍特点。以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发现高职多媒体课堂中的非言语行为主要包括身体语和视觉两种模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环节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模态组合,实现课堂意义的构建。

[关键词]多媒体课堂;非言语行为;多模态话语分析

[DOI]10.16261/j.cnki.cn43-1370/z.2015.05.03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备已成为现代外语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多媒体课堂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如手势、面部表情及板书的字体、颜色以及PPT幻灯片的组合与设计等,都是意义生成的资源。这种综合运用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动作、声音、图像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就是多模态话语。[1]以Kress& 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国内外学者对课堂话语进行了大量的多模态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成果。[2]然而,对高职多媒体外语课堂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和其他模态共同构建课堂意义并有效实现教学目的所进行的话语分析还比较少见。众所周知,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大部分意义是由非语言因素体现的,如伴语言特征、身体特征、教学设备、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周围的环境因素等”。[3]在此,本研究以一节高职英语多媒体课为例,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框架,通过对课堂中非言语行为及 PPT 课件中视觉模态的分析,来揭示高职多媒体课堂中非言语行为的多模态特征。

一、多模态话语综合理论框架

根据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以及Martin对话语分析五个层面的划分,张德禄提出了多模态话语综合理论框架,[1]重新从文化、语境、内容和表达四个层面对多模态话语分析进行详细阐述。文化层面是使多模态交际成为可能的关键层面。交际的传统、形式和技术,都是由这个层面来决定的。人的思维模式、生活习惯和为人处世等一切适应社会所需要的意识形态,以及使意识形态得以实现的结构潜势或交际程序,即体裁,都是出于这一层面。语境层面指在日常情境中,交际要受到包括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基调在内的语境因素的制约,同时,这个过程还要实现所选择的体裁,以一定的交际模式进行。内容层面主要涵盖意义和形式两个层面。意义层面主要包括概念、人际和谋篇在内的话语意义,且它们要受到情景语境中的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的约束。形式层面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主要用于探讨各种模态,如听觉模态、视觉模态、触觉模态各自的形式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表达层面,也就是媒体层面,由语言形式和非语言形式构成。语言形式主要涵盖伴语言和纯语言,其中伴语言主要涉及音响、音调、字体和布局;非语言形式包括了面部表情、动作、手势和身势等身体语言和诸如 PPT、音响、同声传译室等非身体语言。在这四个层面中,文化语境通过情景语境得以表现,情景语境决定话语意义,话语意义体现形式及关系,形式及关系最终通过媒体表现出来,四个层面彼此相关,统一于交际活动中。下文的分析将主要依据这一框架展开。

二、语料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语料选自第五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职业院校组)获得特等奖教师的教学录像和PPT,教学录像总长为20分钟,课文标题是Teenager Committed Suicide When His Computers Broke Down,授课环节包括导入、文章大意理解、中心思想讨论、角色扮演、总结和布置作业六个步骤。教学录像为比赛时的现场授课录像,教学对象为大赛组织者为所有参赛者统一安排的学生,与授课教师并非熟识。教学在一个按传统模式安排的讲台和桌椅的教室进行,授课教师是一名青年女教师,主要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则主要坐在座位上听课。

本文主要采用了观察法和个案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对不同课堂环节所呈现的模态形式进行记录与标注,然后通过细致观察、分析与描述该课堂中运用的各种非言语模态以及教师制作的PPT课件,以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多媒体课堂话语的非言语行为主要包括哪些模态?第二,这些模态在各个教学环节的分布如何?第三,各种模态是如何配合来共同建构意义,实现教学目的的?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研究发现,获奖教师在20分钟的授课中运用了大量的非言语行为,其中涉及的模态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是包括教师的手势、身势、表情、眼神以及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在内的身体语模态;二是以PPT为载体,包括图片、符号、布局等在内的视觉模态组合。下面,将根据教学环节对这两种模态进行详细地讨论。

(一)身体语模态

通过对录像的仔细观察,发现该名获奖教师在授课时运用了大量的手势。比如,配合每次的提问,该教师都会向被提问者做一个邀请的手势;在文章大意理解环节,当该教师说出“I’ll divide you into four groups”后,配合做出了数字“4”的手势;在小组讨论环节,当该教师发现同学间的互动不是很多时,先是说了句“Have a discussion, please”,接着将两个手掌向上对指,做出互动的手势。如同前文提到的,这是一次教学大赛,师生之间事先并不认识,因此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传达信息,该教师运用了大量的手势语来帮助指令意义的传递。此外,每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该教师也会做出谢谢或是表扬的手势,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极大的肯定,有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导入环节,该教师在要求学生举出关于“addiction”的例子时,她都是面带微笑和鼓励的表情走近每个学生。尤其是当教师希望学生给出“computer addiction”的答案来顺利导入课文主题时,教师的面部表情发生了极为明显的变化,她的眉毛和眼睛上扬,嘴巴也做出要发出“computer”的口型,但是实际上并未发出任何声音。可见教师此时虽然未直接对学生加以指导,但是她渴望得到期待的答案。事实上,该环节属于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头脑风暴,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从而产生新观念或激发新设想。然而,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在短时间内给出教师期待的答案。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既让学生通过教师面部表情的提示给出了答案,又节约了时间,保证了授课的流畅性。根据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教师的期待会使学生朝着教师希望的方向努力前进,最终达到教师的要求。

根据Hall对人与人之间空间距离远近的划分,可以分为公共、社交协商、非正式和亲密四种。[4]将这一理论运用到课堂中,师生之间的距离远近也反映了他们之间的亲密或是权威关系。在授课录像中,该教师经常在教室里走动,改变与学生的空间距离,从而构建了不同的人际关系。比如,每当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都会走近该名学生并用期待的眼神注视着他;当布置完小组任务后,教师也会从台上走到台下,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在这些情况下,师生之间是一种亲密的关系。而当教学进行到中心思想理解环节时,教师需要把关键信息书写在白板上,她又回到了讲台,师生之间的关系从亲密关系变成了教师在知识传授上的权威关系。

(二)视觉模态

在PPT课件的布局上,该教师选择了以淡黄色为背景色,黑色或是红色字体作为文字呈现的模板。这种深浅对比的颜色模板,既能凸显教学主题信息,又醒目易读且不会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值得一提的是,在授课结束后的提问环节,有一位评委对课件的淡黄色背景提出了质疑,认为黄色给人的感觉是欢快的,似乎与课文悲伤的基调不符。授课教师对此给出的解释是,黄色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的交通信号灯中的一色,意味着危险和警告,如果人们看到黄色还不停止前行的话,也许生命就会戛然而止,而这与课文对年轻人过于沉溺电脑的警醒是一致的。这一回答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肯定,也反映了教师在PPT制作中考虑到了颜色选择对课堂整体意义的构建作用。在字体的设计上,整个课件大部分内容都是黑色字体,只是在需要特别强调时会加入放大或是加粗黑体的效果。比如,在文章大意理解环节,教师通过把学生填入的词设置成红色字体,提示学生课件中被强调的部分是学习的重点,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接受信息,从而使这一模态的意义潜势得以表现出来。此外,对于课堂的六个教学环节,该教师也都用大号加粗的红色字体在幻灯片顶端凸显出来,有效地标明和衔接了教学环节。

在图片的使用上,该教师在导入环节一开始就呈现了一张因为吸毒事件而被捕入狱房祖名的图片,并配合 “Who is this guy”,”Where is he now”和 “Why is he in prison”三个连环问题直接引入了课文的“addiction”主题。选用学生们熟悉的明星图片导入课文,既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又能自然地引入课文主题。在符号和表格的使用上,教师在导入、文章大意理解和角色扮演环节都运用到了。在理清文章大意时,教师使用了包含有箭头的流程图把主人公从“not to be an outsider of the real world”到发展成“an outsider of the real world”的毁灭过程直接地描述出来;在角色扮演环节,教师用表格的方式设计了主人公Jason和therapist两个角色在对话开展中可以参考的步骤和语言提示,既能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活动,也有利于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深入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文字和结构图互为补充,缺一不可,有效地实现了课堂意义的构建。

(三)模态之间的相互配合

以教学导入环节为例,为了成功导入课文主题,教师运用口语模态、身体语模态和以PPT为载体的视觉模态组合,并且这几种模态相互配合与协同。首先,教师在屏幕上放出了房祖名的图片,然后用三个口头问题引出了“addiction”这一关键词;接着,教师把这一词书写在白板上,并口头解释了这个词的意思;最后,教师要求学生给出“addiction”的例子,顺利导入了课文主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保持信任的目光和亲切的表情,并不断地走下讲台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表达,实现了最佳的交际效果。尤其,教师用表示因果关系的红色箭头和颜色醒目的红色图形来凸显和强化因为沉溺毒品而入狱的房祖名事件,为接下来教学环节主题的提炼打下了基础。因此,在本研究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身体语和视觉两种模态,对课堂教学的口语模态主要起着互补或是强化的作用。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合出现在教学的不同环节,有效地完成了课堂整体意义的建构,实现了教学目标。

(责任编辑远扬)

[参考文献]

[1]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 中国外语,2009(1): 24-30.

[2]Stein P. Rethinking resources: Multimodal pedagogies in the ESL classroom[J]. TESOL Quarteriy, 2000(34): 333-336.

[3]张德禄,王璐. 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J]. 外语学刊,2010(2): 97-102.

[4]Hall, E.T. Proxemics[J]. Current Anthropology, 1968(9): 83-10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454(2015)05-0111-03

[作者简介]周棋丰(1981-),女,湖南湘乡人,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基础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英语教学。

[收稿日期]2015-08-28

猜你喜欢
多模态话语分析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大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及学习模式调查研究
价值工程(2017年17期)2017-06-06 11:10:51
《超能陆战队》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31期)2017-02-23 13:18:54
儿童绘本: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新宠
文教资料(2016年26期)2017-02-22 19:00:55
电影《花木兰(赵薇版)》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13:44:23
央视新闻微博的模态意义与协同
多模态视角下宋词翻译的意象美
戏剧之家(2016年11期)2016-06-22 13:30:50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里约奥运会会徽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青年文学家(2015年5期)2016-05-09 13:34:00
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英语单词教学中的运用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科教导刊(2015年35期)2016-01-14 02: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