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光凤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变,以“学生”为主体,多媒体技术为依托的学习方式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笔者就多模态化教学中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作简要的分析说明,并通过问卷调查法来剖析多模态化教学中学生就自身学习英语的目的如何改进英语学习方式。
Abstract: Within the evolu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the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has obviously changed. Students-centered and multimedia net technology has been received by students. The author briefly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the English learning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multimodal teaching and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to illustrate how college students improve English learning method when the English learning aim being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under the multimodal teaching.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英语学习;多媒体
Key words: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English learning;multi-media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7-0175-03
0 引言
多模态话语分析和多模态话语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欧美近几十年的热门研究课题。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最富有成果的是Kress & van Leeuwen(2001)的著作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在此书中,他们不仅研究了模态与媒体的关系,还探讨了多种模态有规则地表达意义的现象,而且提出了多模态环境下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设计方案和应用原则(Kress et al.,2001)[1]。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1996)开辟了多模态应用于语言教学的先河,且认为,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Multiliteracy)和多模态意义是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此后,有关多模态与语言教学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3]。
而国内学者在引进国外的理论后,最早研究多模态与外语教学关系的是顾曰国和胡壮麟,顾曰国(2007)区分了多媒体学习和多模态学习两个概念,设想通过多媒体实现多模态学习的论断,并构建了角色建模语言(Agent-based Modeling Language,AML)来剖析两种学习模型[4];胡壮麟(2007)通过对PPT演示竞赛的23个参赛作品进行分析,认为PPT是当今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5];朱永生(2007)对多模态话语的产生、多模态话语的定义、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性质和理论基础以及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内容、方法和意义进行论述[6];同时朱永生(2008)还探讨了多模态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7];张德禄(2009a)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和研究提供理论框架[8]。
1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多模态话语是在批评话语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结合了社会符号学和话语分析,因而也被称为批评性社会符号学(critical social semiotics)[10],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兴起20世纪90年代,该理论由Kress 和 Van Leeuwen (2001)提出,他们接受了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是社会符号和意义潜势的观点,认为语言之外的其它符号系统也是意义的源泉,不同的符号模态可以表达相同的概念。20世纪末开始,国际语言学界兴起了多模态话语研究(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的浪潮[11]。”自此,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应运而生,指的是应用听觉、嗅觉、视觉等多种感知通道辅之以声音、图片、动作等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随着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深入研究,学者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方面有了进一步的研究。而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①学习情况反映出的学习模式是否应该改变?
②传统教学模式是否应该向多模态化教学方式转变?
2 研究过程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云南师范大学2013、2014、2015、2016级本科生和2014、2015、2016级研究生。采用整体抽样方法针对多模态化教学模式进行问卷调查。
2.2 研究工具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即采用问卷调查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自身学习的需求来促成对多模态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第一,设计问卷。首先,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设计在当今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及目标需求的问卷,问卷设计基于Kress 和 Van Leeuwen(2001)提出话语分析理论。问卷采取半封闭式问题,分为两个部分,共涉及四个方面: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方式、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者的学习模式。其中,第一部分为学习者基本信息,即1-5题。第二部分多选题1-12涉及到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方式。第三部分量表题中,1-15题为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动机,16-20为学习者的学习模式。问题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第二,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560份,回收有效问卷535份,回收率为95%。第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研究者采用SPSS18.0对文件调查数據进行分析,得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朝着多模态化教学方式转变。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大学英语学习情况和学习模式调查研究。
从表1可知,英语学习态度方面,只有近50%的学生明确喜欢学习英语,而近30%的人则是模棱两可的,原因可能是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讲,未完全融入课堂氛围。改进的措施有,在多模态化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多融入网络、PPT和多媒体等技术,创造属于自己独有的符号资源,为学生的思考留足空间,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响应教师的课堂活动,督促自己去理解教师的符号用语,促进整个课堂的良性互动。
表2阐明了学生课后使用英语交流的情况都超过50%,情况较好,但研究生所占57.4%>53%(本科生)说明课后研究生使用英语的情况较本科生多,原因可能是研究生对教师课堂符号资源的理解较为透彻,而本科生则有可能还局限于应付各类的英语考试。因此,在多模态教学观下,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学生也应该紧跟教师步伐,在课堂对符号资源的识解过程中,尽量去创设自己的符号资源,最终促进个人语言的学习。
表3表明,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超过30%的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可知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对其影响之大,另外研究生在为工作或深造方面所占40.5%>32.7%(本科生所占比重),说明研究生在工作或深造的意向方面较本科生更强烈。但仍然存在问题,多模态化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因此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观念都应该有所变化,教师给学生提供较好的资源,学生应该善于利用,促进自身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
由表4可知,在大学英语三级、四级;英语专业四级方面相差不是很大。相差較大的是雅思、托福和托业这三个考试,其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且三种考试,需要学生不仅仅学习课堂上的语言知识,且还要注重提高整体英语能力,并充分利用多模态化教学给予的途径和方式。
■
本科生和研究生日常生活中有遇到的困难,大都相似,最主要的还是词汇贫言组织和胆怯心理,究其原因,可能是课堂上学生练习口语及用英语交流的时间较少,没能够真正的锻炼自交际能力,交际技巧相对较弱,这就需要学生在多模态化教学的指引下,去锻炼交际能力和多元识读能力,最终让自己能够在日常交际中游刃有余。
4 结语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处理,总结出以下两点:第一,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考试,因而需要通过教师的多模态化教学来改变学生的认知,充分意识到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第二,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多模态化教学模式间的差异,能够让教师在设计课堂时选择多种模态,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各种模态的理解过程。因而多模态化的教学模式更加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也会受益于多模态化教学,因此学习模式的改变就必然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Kress, G.&T.van Leeuwen.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 London:Arnold,2001.
[2]Kress, G., C.Jewitt, J. Osborne & C. Tsatsarelis. Multimodal Teaching and Learning:The Rhetorics of the Science Classroom[M]. London and New York: Continuum,2001.
[3]新伦敦小组.多元读写教学:设计社会未来[J].哈佛教育评论,1996(66):60-92.
[4]顾日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4):3-12.
[5]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10.
[6]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7]朱永生.多元读写能力研究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研究,2008(4).
[8]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24-30.
[9]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15-20.
[10]郑海翠,张迈曾.和谐理论的多模式话语建构[J].外语学刊,2008(2):107-112.
[11]姜毓锋.基于多模态话语理论的外语教学模式构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12]成文,田海龙.多模式话语的社会实践性[J].南京社会科学,2006(8):13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