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芳
(湘潭大学 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 湘潭 411105)
理工科学生英语学习情感障碍研究
唐 芳
(湘潭大学 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 湘潭 411105)
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深受关注。与文科学生相比,理工科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很大程度受到情感障碍的影响。对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学习情感障碍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探求适合理工科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建立轻松、愉快、激励、合作的英语学习环境,以期对理工科大学英语教学有所启示。
大学英语教学;理工科学生;情感障碍
理工科学生,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人数众多、不可忽视的群体,在英语学习上却普遍存在着基础薄弱、学习兴趣偏低等状况。而有不少研究指出,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情感障碍的影响。
上世纪80年代初,Krashen提出了在二语习得领域影响颇深的“语言监控”理论(The Monitor Theory)。该理论的第五大假设即情感过滤假设(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Krashen认为,学习者的情感状态就犹如一个可以调节的过滤器,影响着可理解性输入的吸收。情感障碍越大,过滤器越密,吸收就小。反之,情感障碍越小,过滤器越疏,吸收就大。Krashen指出,影响习得语言的情感因素有动机、自信心和焦虑。语言习得者学习动机越强,自信心越高,焦虑感越低,对语言输入的过滤就越少,语言习得效果就越好。反之,学习动机不强,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信,甚至处于焦虑状态,情感过滤就越高,语言习得效果也就越差。[1]影响理工科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障碍主要有哪些?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又该怎样采取具体的措施以尽量降低甚至是消除理工科学生的情感障碍,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呢?本文试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动机障碍
动机是驱动外语学习的动力,是外语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情感因素。Gardner & Lambert认为外语学习的动机可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融入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对目标语社团有所了解或有特殊需求,希望与之交往或亲近,或者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的动机。工具型动机则是指学习者的目的在于获得经济实惠或其他好处。[2]
理工科学生往往重理性逻辑,轻感性直觉,他们大都喜欢学习具体的科学技术,注重学习的实用价值。[3]理工科生的这种思维方式很容易导致对英语学习产生工具型动机。有调查显示,大部分理工科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通过考试和毕业后找一个好工作,属于工具型动机。[4]我国现行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很多学生学英语却只是为了获得过级证书以作为找工作时的砝码。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他们花了大量时间来做简单而重复的训练,极易产生疲惫感,进而对英语的兴趣日渐消退。通过四六级考试后,相当多的同学就认为完成了“任务”,再也不想把精力花在学习英语上了。
因此,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更加注重培养理工科学生对目的语及其文化的兴趣,唤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情绪障碍
外语学习中的情感认同与外语学习的成就感相关。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成就感越高,其情感认同程度也就越高,相反,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屡屡受挫,由此带来屈辱、焦虑和自责等负面情绪,他们对外语学习的认同感就越低,就越容易产生情感过滤。一旦产生情感过滤,就会阻碍知识的吸收和内化,从而影响语言习得的效果,而这又会影响外语学习的成就感,这样就容易导致一种非常不利于外语学习的恶性循环。有调查发现,理工科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认同感很低,有的同学一听到英语就想逃避,甚至产生讨厌、害怕和焦虑等情绪。[4]焦虑是影响学习者的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外语学习中的焦虑状态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由于压力和紧张而造成的一种情感状态。有研究表明,焦虑在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学习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5]造成学生情感障碍的另一个因素是自信心缺乏。外语学习中的自信心就是学习主体对自己外语水平和外语总的能力的自我评价。而有调查显示,理工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明显缺乏。[6]
因此,我们应当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积极、真诚互助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对于负面评价的担心和焦虑,同时要善于发现理工科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适时地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肯定和尊重,从而建立较强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一)探求适合理工科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去欣赏英语进而喜爱英语,而不是把英语学习当作是为了过级而不得不面对的沉重负担。从心底里去接受、喜爱这门语言,就会有动力去学好它。教材中就有不少经典优美的英语诗歌及与之对应的精美翻译,引导学生去品味、体会英文诗歌的美以及翻译的艺术,同时补充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英文美文及配乐MP3,都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言的美和学习语言的乐趣,这样就有助于化工具型动机为融入型动机,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
将英语学习与理工科专业学习有效结合起来,能让理工科学生产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成就感,进而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有研究者提出将专业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结合起来,这就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其实只要将教材好好利用起来,同样可以达到专业学习与英语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效果。在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四单元中,就出现了诸如“blueprint (蓝图)”,“micrometer(千分尺)”,“skilled grinder(熟练磨工)”,“grinding wheel(砂轮)”之类的与机械专业有关的词汇。在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六单元中,也出现了“mechanical engineer(机械工程师)”,“multivariable calculus(多变量微积分)”,“transmission(变速器)”,“alternator(交流发电机)”,“thermodynamics(热力学)”等词汇,只要将这些词汇加以讲解、拓展,举一反三,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理工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
在学习教材中的与其专业息息相关的Science(科学)主题单元时,布置同学们就所学专业的科技发明创造分组进行调查、讨论,每组组员合力拟一份英文的science report(科学报道)作为总结。此项活动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深刻认识到英语对本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这一活动也能充分锻炼同学们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大大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和成就感。
针对理工科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场依存性较强的特点,对于教材中难度较高的自学课文,教师事先加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自学并划出重点难点,教师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答疑解惑,师生采用讨论式、交互式的方法来共同学习,以增强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时的动机、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另外利用英文歌曲、戏剧表演、英语游戏等同样也能使英语课堂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如在学习“Generation Gap”(代沟)这一单元时,教唱与课文主题紧密相关的“Butterfly Fly Away”(蝴蝶远飞)这首歌,歌曲旋律优美且简单易学,歌词内容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父母对子女的爱,歌中蕴含的父女深情在师生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听和唱英文歌曲的热情随之高涨,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将更加浓厚。
(二)建立轻松、愉快、激励、合作的英语学习环境
教者应对文科班和理工科班秉承平等对待、一视同仁的教学原则,并在入学教育中就向理工科学生强调这一点,不造成其任何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尽量消除其自认为比文科生弱的自卑感。同时,可对理工科生强调,其实理工科学生更应该学好英语,因为诸多的英文原著专业书籍和论文对学好他们的专业至关重要,大有裨益。
在平时的教学中,给予理工科学生以更多的关注和指导,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困难与困惑并及时予以指导,同时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意见。给学生批改作文时,不仅只给出细致的语言点的批改,评语反馈还应尽量涵括肯定性评语、移情性评语和顺应性评语,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其的肯定、理解、尊重和真诚关爱。肯定性评语即为肯定与赞赏的评语。移情性评语即对学生作业中涉及的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心态加上理解与同情的评语。而顺应性评语,则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爱好、英语程度的高低及作业涉及内容加上顺应性的评语,以示鼓励。[7]
教师要善于发现理工科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肯定和赞扬,以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很多理工科生的文笔其实非常不错,写出的作文也是精彩纷呈。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朗读、赏析优秀之作将会大大提高不少原本性格内敛却文采飞扬的同学的自信心,同时也有益于在班上形成一股互相促进学习的浓郁学风。理工科学生其实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么木讷,他们的骨子里透着刚柔并济的浪漫主义情怀。还有不少理工科生都会作诗,这一点是很多文科生所望尘莫及的。教师应善于慧眼识才,适时地对学生创作的诗歌予以赞美和支持,并鼓励学生用英文翻译诗歌和创作诗歌。同时师生可共同商榷翻译班上学生创作的中文诗歌,以形成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教师应努力探求更适合理工科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建立轻松、愉快、激励、合作的英语学习环境,以减轻学生的焦虑感等情绪障碍,提升理工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使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 远 扬)
[1] Rod Ellis,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61-263.
[2] 陈伟. 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障碍调查[J]. 中国成人教育,2007(7): 103-104.
[3] 黄伟红,何小阳. 一般大学工科大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基于心理学的视野[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9(9): 97-99.
[4] 杨震寰. 高校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学习情感障碍的因素及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3(7): 65-66.
[5] 刘佳佳. 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教育[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1): 169-171.
[6] 周亚萍,蔡慧萍. 语言习得与理工科学生英语学习障碍[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3): 66-69.
[7] 文卫平. 外语学习积极情感背景模式[J].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2): 139-142.
2014-10-26
唐芳(1980- ),女,湖南常德人,湘潭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与英语教学。
本文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改项目“自主学习中的教师监控机制研究”(湘教通【2014】247)和湘潭大学第八批教改项目“英语输出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B课文为例”(湘大教发【2014】7)的研究成果之一。
G642
A
1671-5454(2015)02-0085-03
10.16261/j.cnki.cn43-1370/z.2015.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