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超男 戴 飚
(1.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人文系,湖南 永州 425000;2.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实训中心,湖南 长沙 410100)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高职ESP教学设计
郑超男1戴 飚2
(1.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人文系,湖南 永州 425000;2.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实训中心,湖南 长沙 410100)
建构主义对高职英语ESP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观、环境观等有着深远影响。建构主义理念下的高职ESP教学应该强调环境真实,突出职业需求;围绕学生主体,设计教学内容;结合职业变化,实行开放设计。具体而言,可以支架式方法设计知识性内容,以抛锚式方法设计案例性问题,以随机式方法设计探究性活动。
建构主义;高职ESP;教学设计
由于高职英语教学过多地借鉴普通高等教育英语教学的教材、教法,不具备职业教育特色,教学陷入到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用人单位不满意的恶性循环中。随着高职英语教育改革的进行,不少高职英语教师开始引入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理念,探索高职英语职业型的教学方向,相关的研究、思考与实践证明,ESP是一种适合高职英语教学的先进教学理念。但ESP作为一种国外理念,在引入到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认识不统一、定位不清晰、教材不到位等。特别是在高职英语教学设计中,由于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要运用系统开发方法研究探索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间的关系,并通过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来直接协调配置,使各要素有机结合以完成教学系统功能。[1]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20世纪80年代兴起并盛行的建构主义,其强调的以学习为中心,在真实环境中学习,要发挥学生主体性等观点,对ESP教学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引入ESP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很有必要将其置于建构主义视域下进行探讨和分析。
ESP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在半个多世纪中经历了语域分析阶段(register analysis stage)、修辞语篇分析阶段(rhetorical or discourse analysis stage)、目标情境分析阶段(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 stage)、技巧策略分析阶段(skills and strategies analysis stage)四个阶段后,受建构主义影响进入到以学习为中心阶段(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stage)。建构主义对知识的确定性提出了怀疑,认为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新旧经验相互作用过程中构成的自我经验体系,学习者能够自我决定如何理解并赋予外部世界意义,并通过自有经验为基础建构对世界的认知。因此,相对于前四个阶段以语言为中心探讨教学,ESP在进入学习为中心阶段后,不仅关注语言,关注职业环境中语言的使用,更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学习语言的主体——学习者身上,以学习者的需求为目标,从而使得ESP教学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一)知识观:表征对象不同
传统学习理论认为,知识表征为独立于学习者的真实世界。建构主义则认为,知识表征的是学习者在经验世界里能做什么、处理物质对象的成功方式以及思考抽象概念的成功方式。[2]确实,对于高职ESP教学来说,英语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条,是有交流情境的。所以,教师应该从纯粹的语言、语法等教学中,将与学生专业学习有关的英语教学内容重新组织起来,并模拟出具体的不同的岗位情境,以利于学生在今后的职业中对已有的英语知识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二)学习观:不是被动输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刺激—反应”,学习过程中,人脑并不是被动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对信息的解释。[3]高职英语教学中采用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通过背诵方式学习英语;而在建构主义看来,英语等知识的学习应该是在原有英语学习经验改造充足后获得新的英语信息意义的建构。因此,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英语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今后职业工作的英语需求,调动学生主动地学习英语。
(三)学生观:从共性到个性
包括英语教学在内的各种教学,都习惯性地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普遍的共性需求。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较长时间内,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都沿用公共英语的原因。其实,不仅高职英语与本科英语有差异,高职英语中各个专业学生之间的英语学习也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本应该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供高职英语教师开发。但长期以来,公共英语都采用同样的模式应对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所以按照建构主义理论,高职ESP教学应该区分出物流英语、汽修英语、会计英语、文秘英语等不同行业的英语教材,以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师生观:从客体到主体
在以往教学观念中,教师是教学绝对的主体,而学生是教学的客体,教师教什么学生什么。建构主义要求学生能够在复杂真实的职场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以新知识为出发点建构自已的知识结构,并认为这对学习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在这一观点下,在高职ESP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主要作用是营造真实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的动机,并以学生的思考理解为教学来源,调整教学内容,展开教学交流讨论。
(五)环境观:从课堂到职场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得与养成,离不开一定的真实情境。只有在真实情境中,学生才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因此,高职ESP教学应该从课堂转移到职场中,特别是在实习阶段,很多高职院校放任学生自我实习,教师基本不参与实习,学校认为实习阶段是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事情,从而错过了在真实职场中引导学生掌握职业英语的机会。而在校内学习阶段,由于缺乏真实职场环境,只能以课堂教学为主。这两种情况是导致高职英语教学职业性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原因。
按照上述的建构主义相关理念,高职ESP教学的轮廓已经逐渐清晰。但是要进一步明确教学设计,还需结合建构主义的发展情况,以及受建构主义发展影响的国外ESP教学理论,确立高职ESP教学设计原则。
(一)强调环境真实,突出职业需求
ESP教学的灵魂是真实,不同于专业英语要求材料“原汁原味”的真实观,ESP的真实是要为学习者营造一个真实的环境。对于高职院校的ESP教学来说,就是应该围绕真实的职场环境做好教学准备,了解教学对象,建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的真实,ESP强调寻找真实的语料。虽然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涉及到各行各业的真实英语语料浩如烟海,但真正找到适合某一行业中某一专业甚至是某一职业岗位上的真实语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教师最好是通过顶岗实训的方式,在企业、行业中经过锻炼后,确定好教学内容所需的语料。找到了真实的语料,高职ESP教学还要衡量语料层次与学生水平档次之间的接近度。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高职学生的现有水平,然后对所选择的职业英语语料的难易程度进行评估和等次划分,再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从而保证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另外,高职英语教师应该通过真实学习任务的设计,培养学生职场英语应用能力,以适应岗位工作需要。这种真实任务的设计,要强调目标语言主要是用于职场交际中的交互活动,要将真实语料导入到真实情景中,为学生提供机会,使他们不仅将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更集中在职场交流过程,并通过课堂英语与职场英语的联系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
(二)围绕学生主体,设计教学内容
高职ESP的教学设计受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但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理念已经在高职ESP教学中生根发芽。围绕学生主体设计ESP教学内容,就是要重视不同专业学习者的不同特征,从而挖掘学生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是要将学习者置于真实职场的目标环境中,以学生职场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完成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方法构建。所以在高职ESP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以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的身份,从学生的角度来选择和制定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主动性,促使学生在英语知识、英语技能以及英语语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并提升其个性化的职业英语发展,提高他们在职场环境中发现英语问题、分析英语问题、解决英语问题的素质。
(三)结合职业变化,实行开放设计
以往的高职英语教学大多是静态的、线性的、封闭式的设计。为了促使高职ESP英语教学设计能够结合职业变化发展,做到动态的、非线性的、开放式的设计,笔者认为,高职英语教师应该在学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与来自企业行业的涉外岗位上的专家能手共同组建高职行业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保证设计人员的开放性前提下,双方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行业专家确定职场英语的基本范围,而教师根据这些范围圈定教学内容,并完成教学设计。在教学方法上,双方共同商定哪些内容可以采用课堂模拟职场环境达到教学效果,而哪些内容需要通过真实的岗位实训才能达到职场英语能力。
建构主义应用于高职ESP教学设计,需要结合英语的特点,根据职场的环境,贴近学生专业的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模块。由于职场英语是在普通英语基础上的一种较为特殊的英语应用,因此建构主义认为,对于职场英语中不同的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设计。
(一)以支架式方法设计知识性内容
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学应该为学习对象理解知识提供概念框架,强调对较为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从而方便学习对象不断深入理解。比如在高职涉外文秘专业的ESP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秘接待任务的职业场景,确定一组与接待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并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中确保拥有某些职业角色。任务下达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准备,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任务设定与任务要求分组展示。由于支架式教学改变了英语教学的满堂灌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往往在一些概念性难点知识技能的传授上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设计中教师需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职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保障学生的学习在“最邻近知识发展区”范围内。
(二)以抛锚式方法设计案例性问题
在建构主义看来,真实职场环境中具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与真实问题,一旦引入到教学过程中,相关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进程也就可以确定了。因此,真实职场中的案例性问题,如同轮船的锚一般,可以将教学固定下来。这种方法也就是抛锚式方法的原理。抛锚式高职ESP课程的设计由以下环节构成:首先,创造职业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在和真实职场环境一致或相似的情况下学习;其次,确定职业问题,教师选择一个与学习主体密切相关的职场环境中的案例性问题,作为教学中心;然后,促进自主学习,教师不直接告知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是通过职业环境中相关线索的提供,引导学生获取职业信息,评估交流内容,确定表达要点;最后,实行小组学习,职场强调协同配合,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在模拟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三)以随机式方法设计探究性活动
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所要处理的任务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因此职业英语的教育应该有相关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了解职场英语与相关问题的联系,并能够做到系统性的思考。对于职场环境中具有探究性的职业英语交流活动,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需要,在做好教学准备后,随机插入到教学过程中,以锻炼学生的职场反应能力与应对能力。比如可以在实行支架式方法完成涉外文秘任务的接待后,教师针对接待中的不确定性,如接待过程中出现飞机延误或要同时接待另一组访客等意外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分析,锻炼学生的应对能力,以及实际英语的交流、协商、处理技能。
(责任编辑 陶新艳)
[1] 裴新宁. 教学设计的定义及其模型[J]. 开放教学研究,2005(2): 15.
[2] 高文,徐斌艳,程可拉.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3.
[3] 林克松. 工作场学习与专业化革新——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新[D]. 重庆:西南大学,2014.
ESP Teaching Desig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Constructivism Perspective
ZHENG Chao-nan1, DAI Biao2
(1.ForeignLanguageDepartmentofHumanities,YongZhou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Yongzhou425000; 2.PracticalTrainingCenter,HunanMassMedia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Changsha410100)
Constructivism makes great influence on knowledge views, learning views, students’ views, teachers’ views and environmental views of ESP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SP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constructivism theory should emphasize real environment, attach importance to professional needs, centre on students’ needs to design teaching content and combine vocational change to carry out open design. There are three specific approaches: designing knowledge content by stent approach, designing case problems by anchored method and designing exploratory activities by random approach.
Constructivism; Higher Vocational ESP; teaching design
2015-03-15
郑超男(1982-),女,湖南常德人,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人文系讲师,研究方向:外语语言文学。戴飚(1979-),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G712
A
1671-5454(2015)02-0105-04
10.16261/j.cnki.cn43-1370/z.2015.0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