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玲
(河北省承德市特殊教育学校,河北承德067000)
关于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孙玲
(河北省承德市特殊教育学校,河北承德067000)
特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聋生健康心理素质得以形成,必须全面了解和研究聋生的心理。提高聋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聋生的道德感和世界观。注重书面语言的情感交流,给聋生以成功的体验。创设交往空间,友善人际关系。开展个别心理辅导,不断创新健康心理教育模式,搭建健康心理发展的平台。
心理水平;情感交流;成功体验;人际关系;心理辅导
当今时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愈演愈烈、物质生活的丰富,给生活在新世纪的人群带来了机遇,也带了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成了相当重要的课题,成为了现代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特殊的教育对象——聋生,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先天的不足导致了相比于同龄健康人更为脆弱的心理水平,从而滋生出了许多心理问题,诸如:自卑、多疑、偏激、孤僻、自私等。这些特点无一不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绊脚石,给自己、给家人、给朋友都带来了伤害。聋生身心发育晚于同龄人,在校阶段的学生,多数正处於身心发育的未成熟期,这是脆弱的时期,也是进行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聋生健康心理,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在特殊教育学校针对聋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举措是十分有意义的,根据十多年来的实践探索,笔者对如何对聋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体会和建议。
现代心理科学表示:人的素质形成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内化水平的高低,内化速度的快慢,都与人的心理素质状况直接相关。人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心理的影响,心理水平是人一切行为活动的前提条件,是人一切活动的背景,是构成人的道德意识、科学素养、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基本要素,是人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前提。所以,学校的一切活动,都需要认真考虑学生的心理状况。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心理的过程作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要求我们在教育学生之前,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上,聋生的心理发展与正常儿童一样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他们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有基本的情感需要,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尊重和关心。但是,聋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同龄健康学生,相关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程度差异。聋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个性等均有一定的相关性[1]。在众多影响因素中,社会支持、内外倾向、生活事件是主要影响因素。应特别指出,聋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2]。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普遍忽视了这些因素,有的家长因为自己有一个残疾孩子,觉得在别人面前、在社会上抬不起头来,轻则打骂,重则一个学期也不探望孩子,这种行为,严重的伤害了聋生自尊心和自信心,长期的心理压力,将导致学习上、生活上的自卑,让本就低于常人的心理水平更加脆弱,严重的影响他们健康成长。作为老师,应全面了解聋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水平,进而构建合理课程结构。更多地理解、爱护他们,给他们更多地关怀,为他们的生活提供温馨自由的环境。
聋生因为听力和语言上存在障碍,所以认知能力发展缓慢,认知水平普遍低于同龄普通人,认知能力的滞后,导致对事物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不能够很准确的明辨是非。众所周知,聋人给大家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小偷特别多。生活中很多聋生并不是天生就喜欢偷东西,只是因为他们在幼年看到别人随便拿了一个东西就走了,他的意识里就认为东西是可以随便拿走的,而实际情况是我们健全人已经通过语言打了招呼,他是一个聋人,没有听到罢了。就是因为听力的损失,才造成了他们认知上以偏概全的缺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或家长要通过不断提高聋生正确的认知水平,来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心理素质才能得以提高。对此,我们要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并充分发挥教育的主阵地功能,老师们要做好榜样示范,所谓身教重于言传,即一个榜样可以胜过无数次的说教,老师直观的示范性教育,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这对聋生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长期坚持下去,让他们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态,扬长避短,提高认知水平,从而提升道德观。
“交际”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际交往”。交际是一个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语言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对于在语言方面有障碍的聋生来说,能够像健全人一样的交流实现起来是非常困难的。聋生之间的主要语言方式有三种:口语、手语、书面语。听觉障碍影响了聋生语言发展,因此聋生的口语水平是相当差的,即使说出来,我们也很难听清弄懂;手语虽然直观形象,但是词汇贫乏、没有清晰准确的语法规则,表达方式十分有限。教学实践也表明,通过手语写出的句子成分残缺,语序混乱,表意不明,用词不当。如:“我们去食堂吃饭”这个简单的句子,大部分聋生会写成“我们吃饭食堂”或“食堂吃饭我们”如此简单的句子他们都会表达成这样,何况那些有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他又怎么能够正确表达呢?事情憋在心里,说无可说,写又写不出来,无处倾诉排解,长此以往,心理问题就会产生了。所以,聋生是迫切需要一种方式来表达的,最好的方式非书面语不可。书面语可以说是帮助师生之间交流感情、沟通问题,走向社会的一座瑰丽的桥梁。对于觉得自己发音非常难听的聋人们来说,则更乐于接受书面语的交流方式,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还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应用于生活,帮助他们准确的向他人传情达意。书面语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针对聋生特有的心理问题,书面语可以有效的帮助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书面语辅导教育形式多样,比如日记、书信等形式。近几年的网络沟通方式QQ、微信等也在无形中提升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教师都应给予学生鼓励和理解,使其灵活的运用书面语言,丰富自己的情感,促进和他人的交流。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思维品德的形成是学生思维矛盾运动的结果,自我教育是学生进步的内部动力[3]。所以,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没有“教育”这个先行条件的影响是无法顺利进行的,没有学生的主观努力,“自我教育”更是无法实现的。激励聋生进行自我教育,可以让他们认识自己的思维、心理和动机,对自己的品行自我判断、自我分析,辨别对错,这样可以进一步开发聋生的主体潜能。因此,应着重树立聋生自我教育的态度,培养聋生自我教育的意识,提高聋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在聋生稚嫩的心灵中,对喜爱的事物,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热衷于某件事情,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自己的目的,在别人眼里也许不值一提,但在他们眼里,或许会觉得这就是自己的伟大之处,自己的闪光点,希望得到夸奖与激励。如若我们怀着漫不经心的态度,无端的苛责、冷落他们,则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无端的冷落苛责结合聋生特有的脆弱心理,会使他们做任何事情都会变得瞻前顾后,小心翼翼,没有自信,最终对身心发展与能力的培养产生极坏的影响和严重的后果。作为老师,应该耐心的与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一个肯定的眼神,也许就会让一个生来就落后在起跑线之后的孩子,快乐勇敢的在自己的人生中上演一场精彩的赛跑。让聋生看到自己的优点,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时刻关注每一个孩子,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发现自己的独特的闪光点,增强自我肯定意识,从而开发自我潜能。
适当的交流与友善的人际关系永远都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把人际交往看作社会个体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校内教育活动,基本都是基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这种交往一方面体现在师生之间,这就要求教师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学生成为朋友,深入走进他们的生活。用真诚的爱去感化学生,打开学生情感世界的闸门。在融洽的氛围之中,才可以排除厌恶和畏惧心理,才能更好、更有效的沟通。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之间的交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影响。在交往中学会团结友爱,互相谦让,共同进步。这种交往活动,可以收获“1+1>2”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来为了让聋生更加开朗乐观,更好地融入社会,我校开展的与健全小学,中学,大学学生手拉手互动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与健全同龄人沟通交流,比赛游戏,可以使他们尽早的甩掉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标签,正视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学生学习更加努力了,目标更加明确了,他们觉得,自己与他人没有什么不同!从而可以看出必要的人际交往是聋生健康心理品质得以形成的基本条件,是聋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搭建交往的平台。
心理辅导需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组织和设计,将角色扮演活动作为心理辅导的基本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在其中,从而触发学生的主观感受,对聋生的心理素质产生积极影响,成为改善聋生心理的一种方法。在组织的相关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判断学生的性格特征,是外向还是内向,是乐观还是悲观。然后针对不同个体,用不同方式进行辅导。比如,对于内向的孩子,不可以在别人面前批评指责,需对其多些鼓励与夸奖;对于外向的孩子,可以适度严加要求,使其行为端正。总而言之,一定要把个别化教育正确的、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乔治·斯格密曾经说过:“如果说成功的人生是珍藏在宝塔顶层的桂冠,那么心理健康就是握在我们手中的一柄利剑。只有磨砺好这柄利剑,才可一路披荆斩棘,最终赢得桂冠。”聋生健康心理的养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日之工,不可一蹴而就。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应排除不利因素的影响,善于从生活的点滴中发现问题,积极反思,优化教育方法,平等友爱的对聋生进行教育,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聋生树立鲜活的榜样。
[1]张付全,唐秋萍.医科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1):63-65.
[2]李强,鲍园东.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4):267-269.
[3]苏伟聪.培养聋生自我教育的能力[J].现代特殊教育,1994,(3).
On Education of the Deaf Students in Psychological Health
SUN Ling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Chengde,Hebei 067000,China)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education.To lead the deaf students to form healthy psychological quality,the deaf students' mentality must be fully learnt and studied.Cognitive level of the deaf students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moral sense should be cultivated.To have the deaf students experience the feeling of success,attention must be paid that written language is widely adopted to improve their emotional communication.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create a communication space to offer the deaf students a friendly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Carrying out the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creating innovative health psychology education mode are both important in building healthy psychology development platform.
psychological level;emotional exchange;success experience;relationships;psychological guidance
G762
A
2095-3763(2015)02-0110-03
2014-12-16
孙玲(1968-),女,河北承德人,河北省承德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