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命相约,让文本走进学生心灵

2015-03-27 09:50张守峰
新课程·中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尊重学生指导方法以人为本

张守峰

摘 要: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及应试教育的影响,生命教育长期缺失,造成不少青少年漠视生命,发生了多起伤害他人或轻易放弃生命的悲剧,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性,着重从语文的人文特色方面对利用文本进行生命教育做一番探讨。

关键词:以人为本;生命的价值;研究文本;尊重学生;指导方法;感悟生命

新课标指出我们的教育应以人为本,全面关注人的生命本

身。这意味着教育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慧生命,更应关注学生的价值生命。语文学科有着丰厚的人文积淀,在生命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渗透优势,因此,语文教师应准确把握语文的学科特点,“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品来滋养我们的孩子”(刘锡庆教授语),让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灵,引领学生体悟生命的价值,获得生命的成长。

那么语文教学该如何与生命相约,又该如何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构建情感的共鸣场,让文本顺畅地走进学生心灵呢?我的想法是教师要有生命语文的意识,始终怀着浓郁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生命需求,创造性地使用文本,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生活对话,与生命对话,让文本蕴涵的人生真谛如春雨润物般滋养学生的心灵,使文本成为生命的绿洲。

一、研究文本是起点

文本是实现语文教育目标、进行生命教育渗透的物质基础,

具有凭借、教育、发展、范例的功能,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掘以人为本、重视生命的作品,以此凸现生命的意义,解读生命,进而学会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作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媒介,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文本特点,科学地使用文本,文本对学生心灵对话将难以实现,甚至有可能使文本空洞。

1.研究文本就是研究教学目标

中学语文课文中有大量直接阐释生命、呼唤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课文;有大量表现亲情、友情的课文;有关人与自然、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文章。因此,教师应抓住文本的特点,根据教材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充分解读文本,进而解读生命。如,《斑羚飞渡》讲的是一群斑羚在狩猎队的追逐下,老斑羚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斑羚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故事,其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理解斑羚们可贵的合作与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献身精神,从而帮助学生从斑羚强烈的生命意识中获取人类生命的意义。

2.研究文本就是要研究教学的基本思路

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不是教学的目的,同样的教材完全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怎样呈现教材则是教师的思路问

题,教师可以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甚至可以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凸显文本的教育功能。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为主题,编排了导语、《春》《济南的冬天》《夏感》《秋天》四篇课文和古代诗歌四首及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这些内容互相照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整合后的整体功效,在教学相应课文的时候,及时布置学生做好前期工作,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在这样整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观察、体验、感悟,认识到世间万物的美妙,既陶冶了他们爱美的心灵,又锻炼了他们发现美的眼力,从而使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与文本共同经历的一个生命历程!

3.研究文本就是要研究教学的策略

文本是教学内容的静态呈现,教学过程却是一个动态过程,如何把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教学策略的。如,《春》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幅清新、活泼、动人而又春意盎然的画面,由鸟儿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嘹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的这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唱响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乐于表现自己,我在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精美散文利于朗读的优势,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从教材的整体出发,采用“从整体入手—分解导读—再回归整体”的三段式教法,引领学生通过朗读、质疑、探究、感悟相结合的学习法,充分感受蜜蜂的热闹、小鸟的可爱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从中受到美与爱的启发熏陶,学会尊重世界上的每一条生命。

二、尊重学生是根本

汉语言博大精深,来源于生命活动,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心灵的体验和感悟,在悟中直接把握事物的意义。叶澜教授说:“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这句话也非常贴切和生动地诠释了语文学习的要义。离开了体验,离开了感悟,就背离了汉语言的特点,语文学习就不能实现了。其实,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学生,相信他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都有一颗能直观感受的心灵,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学定教,引领他们自主去尝试、去体验、去整合,继而与自己的生命形成强烈共振,这才是真正的尊重学生,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教育效果——获取人文的感悟、品味生命的真谛。

三、指导方法是保证

1.创设情境,架构心灵与文本的桥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应为学生创设自主的学习情境。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如果能为学生创设恰如其分的情境氛围,以情激学,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进入文本,丰富生命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如阅读安徒生《丑小鸭》:“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他想起他曾经怎样被人迫害和讥笑过,而现在他却听到大家说他是美丽的鸟中最美丽的一只。紫丁香在他面前把枝条垂到水里去。太阳照得很温暖,很愉快。他竖起羽毛,伸出他细长的颈,从内心发出一个快乐的声音: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幸福!”时,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自己的经历展示自身情感,接着让学生从自我出发畅谈内心感受,并以学生精彩的回忆为载体,引领学生顺利地进入文本情境,在潜移默化中感悟生活的希望与美好,激发为见到“彩虹”不惧经历“风雨”的勇气。

2.以读为本,畅享心灵与文本的碰撞

(1)对话作者

如,教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可将两首诗进行整合,进行不同形式的读:第一次在开课之初,为学生讲述唐朝送别的惯例后,要求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第二次读,要求学生借助注释,自己推敲词句的意思,促使学生积极思维,锻炼感悟能力;接着在学生通过讨论读懂诗意的基础上,给学生留足时间和空间,将两首古诗进行整体比读,顺此引导,随机插入《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送友人》《送孟浩然之广陵》《赠孟浩然》等诗歌,加深理解,体会“友人”的深刻内涵;而后再次读诗并勾画出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深情厚意的词句,创设情境,体味感情,进行演读……这样反复地读诗、读人,让学生的心灵在与文本的反复碰撞中产生共鸣,感悟“友情无价”,学会用友情浸润自己的生命。

(2)拓展意象

文本的外在形式是由文字串联而成的,如果没有想象的辅

助,学生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串串文字符号的排列,却无法体味到文字背后所蕴涵的极丰富的人生体验。因此,教师可以拓展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文本的情境,触摸体会,感同身受。如,柳宗元的《江雪》,千鸟飞绝,万人踪灭,孤独寒冷,不同凡响,学生难以有此体会,这时,借助书画、音乐或其他艺术手段,引学生置身于诗句描述的画面中,让他们展开想象走进文本深处,走近诗人的心灵,让他们“看到”群山连绵鸟飞尽,大雪茫茫无人踪,一叶扁舟独飘零的画面,感悟到那份刻骨铭心的寒冷凄清与孤独,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

3.以写深化,丰盈心灵与文本的融合

立足文本,因文而异,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燃点,巧妙地进行课堂随文小练笔,既可以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有益于深化学生的体验,使心灵的成长与文本的精神内涵更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提升对生命的感悟。比如,《绿色蝈蝈》一课,因儿童与动物天然的缘分,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不仅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也唤醒了自己与小动物打交道的回忆,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安排小练笔,让学生将印象深刻的一个情景写下来。这样,为学生建构心灵与文本共鸣的平台,引领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与情智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使文本的语言材料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唤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进而引申到对所有生命的热爱。

四、感悟生命是目的

于漪老师指出:“现在我们已经深切地认识到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最终造就学生的健康人格。”入选语文教材的文本有许多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是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生命体验和艺术投射,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供了有力的凭借。如《芦花荡》,作者以炽烈的情感,用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光作背景,高昂浓重地传达出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渲染了老英雄的传奇色彩,讴歌了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在深情赞美祖国大地的美丽丰饶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无比愤慨和痛恨,这些激扬喷发的感情,对学生的心灵形成了极大的冲击,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诱导他们投入到忘我的学习之境,同文本真真切切地畅谈,通过体验、创造,丰富自己的生命感悟,净化稚嫩的心灵。

学生是生命,给他们机会,他们会绽放。学生是花朵,给他们阳光,他们就灿烂。若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文本的灵魂,以文本为基石,引领学生与生命相约,在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关怀学生的心灵,让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生命体验,又何愁学生的生命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呢?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

[2]李家成.关怀生命: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01.

[3]王增昌.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07.

[4]刘铁芳.现代教育的生命关怀[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

[5]王北生.生命的畅想[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2.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尊重学生指导方法以人为本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浅析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
细说小学课外阅读的类型及阅读指导方法
有效评价, 滋润学生心灵的雨露阳光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谈中职班主任工作的策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