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佐永
摘 要: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贯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创设质疑情境、组织讨论交流、进行展示表演、实施激励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合作与探究,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合作探究;高效课堂;数学;质疑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贯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合作与探究,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能力。
一、创设质疑情境,引领合作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去思考问题,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内心需求。所以,合作探究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出质疑情境,用科学、思索、创新,甚至错误的问题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去探究新知,主动学习。
在学习《正数与负数》时,我为学生创设出问题情境:(1)天气预报2014年11月某天,北京的温度为5~-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2)某机器零件的长度设计为100 mm,加工图纸标注的尺寸为100±0.5(mm),这里的±0.5代表什么意思?未知的“正负数”激发了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创设浓厚的兴趣,在“爆发”的激情中我引领学生开启了合作探究之旅。
二、组织交流讨论,实现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要求把问题解决的权利交给学生,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与运用,更能锻炼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在交流讨论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方能让学生讨得有理、论得有力;要适时给予点拨引导,保证学生讨得准确、论得完善。
经过学生看课本明白了带“+”号的是正数,带“-”号的是负数,但对正数、负数的概念一知半解,对其特征与范围更是一无所知。我组织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只见学生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猜想,讲得详尽,听得仔细,其认真程度与参与的热情远超于原来听取教师的讲解,学习的高效就在讨论交流中酝酿并生成。
三、进行展示表演,深化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更重要的着眼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所以,展示表演就成为实现合作探究的必备环节。通过展示表演,教师不仅能全盘掌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并能全方位地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动手操作等综合素质与能力,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张扬个性,收获快乐,所以,李炳亭老师亲切地称呼“展示”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在《正数、负数》讨论结束后,学生对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予以展示。只见各小组争抢发言,百家争鸣。一小组讲解展示“‘+‘-是一种性质符号,有‘+的是正数,有‘-的是负数,不过‘+可以省略”;另一小组板演展示“正数与负数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右边为正数,左边为负数,中间的‘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再一小组操作展示“正数与负数与生活紧密相连……”可见,展示表演为学生能力的展示与发展提供了一个锻炼的平台,不仅表现和发展了学生的能力,还强化了合作探究的效果,提升了学习的实效。
四、实施激励评价,优化合作探究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励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的兴趣。”魏书生老师说:“激励性的评价是优化课堂的一把利器,它能有效推进我们的合作探究。”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必然离不开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并使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对合作探究兴趣不减乃至成为一种习惯,就必须对学生的行为与成绩给予科学、合理、及时的评价,才能让学生坚定学习的信心与决心,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启发,实现突破性的发展,让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持久的兴趣,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新知探究,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可以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事物时,一位久不发言的“学困生”举出了超人意料的答案:我国的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是正数,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是负数。我及时表扬这位“出彩”的学困生:“学识广博,能融数学与地理为一体,对知识灵活运用。”激励的评价,不仅让这位学生在练习中破天荒地登台表演,更激发了其他学生展示表演的热情,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功的殿堂。
目前,合作探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课堂实践中予以思考与解决,比如如何把握合作的时机、怎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中、如何提高探究的实效等。我们教师要带着研究的心理,积极实践课改教学,潜心钻研,大胆探索,努力创新,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高效,让学生的学习更健康!
参考文献:
季新宇.让合作探究成为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动力[J].考试周刊,2014(10).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