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2015-03-24 23:31施玉珍
甘肃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想象能力观念语文教学

施玉珍

【关键词】 语文教学;创新能力;观念;意识;想象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3—0051—01

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贵在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素质是人的诸多素质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如何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教师应思考的课题。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因此自己首先应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内在动力,始终影响着整个创新活动。教师要树立“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源”的意识,要敢想敢做,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教学,这样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释放创新激情,发挥创造性思维。

1. 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教师要因材施教,识别人才,就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教师唯有炼就“火眼金睛”,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特征、自我意识等,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发挥。

2. 教师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各种情况,除了要有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还要有课堂的应变能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寓教于乐”,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调控课堂,使艺术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美好享受。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 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要受到个性的极大制约,受到已有思维定势的限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有顽强、坚韧、自信、自制、谨慎、创新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张扬其个性。

2. 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手段创造乐学氛围,将情感因素、快乐因素引入课堂,促使学生趣味盎然地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入快乐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合理适时地表扬具有个性思维的学生,对其在各抒己见中的精彩发言、独到见解及时给予肯定,能使学生获得巨大的鼓舞,情绪高昂,思维活跃。

3. 课堂教学民主化、合作化、情趣化。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和谐相处,以参与者的身份引导、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保护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离开丰富的想象难以理解教材的内容,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1. 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想象的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教学片段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学《荷花》时,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幅荷花图或放映一段荷花的录像资料,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尽情展开想象,让学生从有限的画面中领略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妙境界。

2. 陶冶学生的情感,激发想象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教师运用课件和配乐朗读的方法,以画面展示、音乐烘托、语言渲染来展现课文内容,创设一种情景交融的情境,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受到感染,从而产生丰富的想象。

3. 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想象的空间。根据某些课文言尽而意未尽的特点,设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写故事的多种结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如,《凡卡》一课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他的信如果落到鞋店老板的手里,其命运会如何?凡卡如果逃了出来,是流浪还是去找爷爷?通过这些想象性质的疑问,扩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悟作者意图。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作为新型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观念,不断加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革新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进行创新实践活动,不断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使之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想象能力观念语文教学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浅议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想象力
利用学具操作,培养学习能力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巧妙利用教材插图,有效培养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