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农村实际 创新德育途径—新时期农村中小学德育创新探索

2015-03-19 04:08四川省泸县毗卢镇仙佛学校李中奎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22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师生德育

四川省泸县毗卢镇仙佛学校 李中奎

教育的目的就是修正人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言行,不断充实人对大千世界的认知,达到丰富和改变自然。德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综合实践教育一起,担负着引领学生思想灵魂的重任!德育工作离不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形成特色,新时期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其复杂性和艰巨性是空前的。如何适应教育新常态,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法与途径,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思考和努力。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德育现状令人堪忧

第一,农村教师流失严重,新教师德育素质参差不齐。

第二,农村学校的德育与家庭、社会教育不在同一频道上。

第三,农村学校德育内容与学生实际严重脱节。

二、创新德育的一些尝试

(一)校园文化营造德育氛围

第一,学校以静态的文化,通过壁画、楼名、报亭、板报、固定标语等作为德育宣传栏,教育学生争做新时代雷锋,处处体现出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使师生共同融进学校德育的氛围。

第二,学校还通过动态文化影响学生。如积极举办关于道德问题的班级性演讲、朗诵等活动;学校充分利用班级板报和公示栏等,不断变换地展示正面道德故事和图片资料;配合镇文化站举办民乐(二胡、笛子)培训班,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等。通过这些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提高校德育水平。

第三,改革大课间活动:集安全演练、文明礼仪、体质锻炼于一体,除了正常的课间韵律操和舞蹈外,还开展农村孩子喜闻乐见的活动:“老鹰捉小鸡”、滚铁环、跳绳、“攻城”等自由活动,锻炼学生合作意识,促进师生德育提升。

第四,以小学《品德与社会》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为德育为“主阵地”,语文课堂教育为辅,渗透德育内容。其它各学科从自身特点出发,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内在德育因素,将知识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找好“结合点”,将育人落到实处。学校要求各学科在教学环节中注意点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把课内教育延伸到课外,丰富德育的内容,开辟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每期末做专题汇报。

(二)开发自然环境浸润德育

第一,利用学校的花园管理、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等,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让学生回家打扫房前屋后卫生,美化家园,体验自然界中的德育,从而让学生亲近自然、爱护自然。

第二,弘扬尊老爱幼美德。学校充分发挥德育基地——毗卢镇敬老院的育人功能,坚持每学期到敬老院为老人们打扫卫生、慰问演出等传统,进行孝敬老人、爱护弱小的实践教育。

第三,抓住节假日节点推动德育工作。学校初步形成每年各年级师生相对固定的德育内容,如三月的“学雷锋”活动、五月的学习革命先烈教育、十月的爱国主义教育等,结合学校“两会一节”,正在探索具体的活动方式,形成评价方案,纳入考核,监督执行。

第四,校外品行跟踪调查。德育必须“走出课堂、回归生活”,我们把德育辐射到师生校外品行规范,以典型案例和跟踪调查促进行为习惯转变,每期全校开展一次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家和社会上的表现,针对性的展开专题教育。

(三)感恩教育深化德育

第一,学校聘请感恩励志讲师团到校,邀请学生家长和社会代表参加,举办“感恩励志”专题讲座,承办镇上的“放飞梦想感恩奋进”汇报演出,激发师生的感恩热情。

第二,根据幼儿园到九年级学生年龄和认知差异大的特点,通过分学段改革,以传统节日为每年的时间段开展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推动感恩教育的实施,增强层次性、系统性。

第三,奉献爱心延伸德育。对生大病的同学,全校师生献爱心、捐款;发动师生给地震灾区人民捐款、捐物,使师生体会“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的内心安宁与快乐和奉献社会的美好!

第四,关爱留守儿童感受德育。每年寒假,学校的校委会成员和班主任一起走访慰问贫困留守儿童家庭,了解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状况,送去慰问品,激发师生关注弱势群体、感恩他人的热情。

(四)规范礼仪强化德育品行。

第一,探索学生在校礼仪规范的执行之路,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身体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重点抓好校园环境卫生、学生个人“五勤卫生”、升旗仪式、集会集合纪律、上下学排队等。

第二,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品行培养研究》的县级科研课题研究,与学校特色建设相结合,各班形成自己的“班级特色”,不断修正师生的行为规范。各班根据实际情况,科学探索自己班级特点,制定具体的“班级特色”规划,培养学生1—2种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落实到行动中,并纳入对班主任的每期考核。

(五)构建教育网络落实德育

第一,根据农村的具体情况,定期做好家访工作,要求每期教师家访学生总数的40%以上,以《告家长书》形式向广大家长宣传学校的教育动态,指导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积极取得家长的配合,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期末纳入班级考核。

第二,为了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学校充分地利用校刊的窗口作用,及时、准确地把校内的新事物、新见闻告知家长。

第三,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从村两委领导班子突破,积极与他们取得联系,从而努力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的精神文明建设,使学生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有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的环境。

三、对德育实践的反思

在实践中,我们强烈地感到了来自家长、学生、老师和社会的阻力:在老师看来,花那么多时间搞德育活动,劳民伤财,还不如让学生多做几道题,把成绩考高一点,有时就连主抓德育的德育处也是彷徨不前;在学生看来,那么多的框框套套、繁文缛节,限制了自由;在家长看来,自己的不良言行也受到了冲击,有时还会遭到孩子的批评而丢了面子……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德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而学校是教育的核心,学校的关键又在于教师和学生!所以创新德育还得回归于教师,提高教师对德育的认识和重视,把它作为一项职业要求来研究、实施并考核,建立有效的德育机制,教师就会想办法去调动其他因素搞好德育工作。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培养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素质优良的一代新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新时期教育改革之风方兴未艾,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不断创新德育途径,把育人与传授知识融为一体,才能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师生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麻辣师生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