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诊断脊髓前动脉侧支循环形成1例报道

2015-03-18 01:46王东昕齐恩林
重庆医学 2015年20期
关键词:椎动脉供血脊髓

周 悦,王东昕,齐恩林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1.CT室;2.超声科,河北衡水053000)

头颈部血管的狭窄或闭塞,可引起相应供血区的临床症状,甚至致命卒中,良好的侧支循环可有效补充血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脊髓前动脉(anteriorspinalartery,ASA)作为侧支循环在多篇文献中有过报道,但图像资料匮乏,现报道1例多层螺旋CT诊断脊髓前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2岁,发热、头痛、头晕5d,言语不利1d于2013年9月22日入院。无高血压、高血脂病史,有吸烟、饮酒史。体检: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左偏,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脑电图显示:广泛异常脑电图。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右侧额顶叶及左侧额、枕叶及两侧大脑半球脑沟内多发异常信号,考虑炎性病变。颈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因患者不能配合显影不清。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凝血、肝功、肾功、血脂指标正常;血沉1mm/h;艾滋病抗体阴性;梅毒密螺旋体特异抗体阴性;抗心磷脂抗体阴性;风湿免疫:补体C3 0.60g/L(参考值0.79~1.52g/L)、补体C4 0.12g/L(参考值0.16~0.38g/L);免疫球蛋白正常;甲功正常;脑脊液生化正常;脑脊液常规:多核细胞比率(体液)50.00%(参考值15.00%~45.00%),其余正常;潘氏实验阴性;脑脊液细胞学:激活淋巴细胞6个,激活单核细胞1个,非特异性脑膜反应。临床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给予激素并抗炎、抗病毒治疗。10月12日复查头颅 MRI及 MRA:右侧额顶叶、左侧额顶枕叶异常信号,与2013年9月22日拍片比较,病灶范围缩小,强化减轻;两侧颈内动脉远端明显不规则变细、狭窄,基底动脉粗大,两侧后交通动脉粗大明显。患者住院22d后,病情好转出院。

2 结 果

患者于2014年1月14日复查,无明显不适,检查CT血管造影术(CTA)显示:两颈内动脉C5段闭塞;左侧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右侧椎动脉V4段闭塞,周围侧支血管团形成,前交通动脉及两侧后交通动脉通畅,ASA迂曲、增粗,椎动脉颈1、7前根动脉增粗,两侧咽升动脉及左侧枕动脉与椎动脉形成 侧支,见图1。

图1 患者CTA检查结果及VR重建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烟雾病、先天性纤维肌结构不良,甚至外伤均可导致血管的狭窄、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的临床症状,甚至致命性卒中。是明启等[1]曾报道1例双侧颈内动脉闭塞致急性双侧大脑大面积梗死于第34天死亡。Berne等[2]报道了8 292例椎动脉损伤的患者中,有3例患者因双侧椎动脉闭塞死亡。若血管慢性狭窄或闭塞,则可通过有效的侧支循环改善血供,患者临床症状不一定明显。故头部血管狭窄或闭塞后,是否有有效的侧支循环对患者有重要影响。通常影响侧支形成的原因有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的狭窄程度及Hcy水平。而颈内动脉狭窄后,是否合并椎动脉狭窄也是影响侧支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3]。

ASA起自两侧椎动脉V4段末段,在延髓腹侧合成一干,沿脊髓前正中裂下行,沿途接收椎动脉、劲升动脉、肋间动脉、腰动脉等的节段动脉。解剖学上可有变异,有双根单干型、双根吻合型、单根型及双根不吻合型。ASA在颈胸段可有狭窄或中断,这不仅与个体发育有关,也与起自节段动脉(如椎动脉)的根动脉有关系。跟动脉是维系ASA和椎动脉的桥梁,根动脉在胚胎时期有31对,到了成人可仅剩几根,个体差异较大,ASA、椎动脉及前根动脉可以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4]。本例患者的左右两侧ASA自椎动脉发出汇为1支后,又分为2支血管迂曲向下,再汇为1支,并未完全走行于前正中沟内,并可见左右各两条粗大的脊髓前根动脉。考虑是在先天变异的基础上,由于血流量增加,血管代偿性粗大。另脊髓前动脉开放,而常见的二级侧支眼动脉及软脑膜动脉未见,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

由于颅内血管发育存在个体差异,侧支在正常情况下,可休眠,亦可开放。当某支血管逐渐狭窄时,这些侧支血管可由休眠变为开放,可由开放变为粗大,亦可随血流压力改变,逆流而行,例如眼动脉。但ASA血流方向复杂。ASA、双侧椎动脉及数目不定的前根动脉可以形成一个或多个闭合的循环,其血流方向取决于血液的压力梯度和血管的发育程度。故单凭DSA可见颈段脊髓前动脉向上供血,不能称之为逆流,亦不能判定为侧支循环,还要结合后循环缺血程度。

国内外多篇文献曾报道过ASA侧支形成,但可参考的图像较少。国内段鸿洲等[5]报道1例双侧椎动脉V4段闭塞ASA代偿向基底动脉供血,可见DSA清楚显示ASA向上供血。笔者使用GE公司64排螺旋CT,经过小剂量多次同层面测量颈3~4间颈内动脉造影剂峰值,确定扫描时间,再行头颈部CTA扫描,发现ASA显影甚少,可能与颈段ASA血管直径约0.200~0.500mm,而CT重建最薄层厚却是0.625mm,从而不易显示有关,也可能与ASA血流动力学复杂,不能准确把握其峰值有关。同时杨华等[6]认为,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对颈段ASA的显示影响显著,颈段ASA CTA应适当增大对比剂剂量并延迟扫描。故对于一些年纪大、循环慢同时怀疑颅内血管狭窄程度较重的患者,适当延迟扫描,以期充分显示侧支循环,有助诊断。

ASA不仅可以作为侧支循环向颅内供血,同时其闭塞可引起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相信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对ASA会有更深入了解。

[1]是明启,邵春香,黄宝和.双侧颈内动脉闭塞致急性双侧大脑梗死1例报告[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5):374.

[2]Berne JD,Norwood SH.Blunt vertebral artery injuries in the era of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ic screening:incidence and outcomes from 8292patients[J].J Trauma,2009(67):1333-1338.

[3]罗国君,杜玲,王云甫,等.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影响因素的探讨[J].重庆医学,2009,38(20):2613-2615.

[4]谈嘉祺,陈林,郝引,等.颈段脊髓前根动脉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4):91-92.

[5]段鸿洲,莫大鹏,张扬,等.双侧椎动脉V4段闭塞脊髓前动脉代偿向基底动脉供血一例[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6):1860-1861.

[6]杨华,邹利光,梁开运,等.颈段脊髓前动脉64层CT血管成像[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9):1808-1811.

猜你喜欢
椎动脉供血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辣语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