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泉
摘 要:学生有了想象,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才能在广阔的天地间高歌。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开辟想象的空间,应利用插图,启发学生想象;创设情境,催生学生想象;及时拓展,丰富学生想象。
关键词:想象 插图 情境 拓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3B-0057-01
学生的童年是梦幻的,他们的心中充盈着想象的激情,蓄积着想象的欲望。学生有了想象,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才能在广阔的天地间高歌。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竭力为学生开辟想象的空间。
一、利用插图,启发学生想象
想象,是一种心理过程,是将知觉材料优化组合后创造的新形象。想象,自行其是、自由发挥、无拘无束,可谓“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课文中的插图,并不只是文字的说明,它传递的信息量比文本丰富得多,它是开辟学生想象空间的最佳资源。
如课文《水》中有一幅插图,图意是:妈妈从水窖中打起一瓢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让我们舒服得“啊啊”直叫。对此,可引领学生一边观察插图,一边展开想象。让学生想象到:“这水真凉啊!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一瓢水,从头顶流到脚后跟,我好惬意呀!”“好让人舒服的水啊!它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我们成长”……此时此刻,想象的力量既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更作用于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感受到水对于作者的重要。
课文中的插图,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这是因为插图的画面色彩鲜艳、生动形象,学生不用通过很多的语言文字去理解,一目了然。
二、创设情境,催生学生想象
阅读课文是学生的权利,教师不能剥夺。教师应引领学生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审美的乐趣。阅读教学,需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催生学生想象,让学生在文本描绘的内在天地里,获得成功的阅读体验,实现个性化的阅读感悟。
如教学程颢的《春日偶成》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春暖花开,诗人在百忙之中,忙里偷闲,来到郊外,满目是鲜艳的花朵、柔情的柳枝、清澈的小河……”先用这些充满春天般气息的语言,带学生踏上寻春的大路。接着播放欢快的轻音乐,音乐声中启发学生:“这音乐,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的心随着音乐一起飞扬,富有灵性的言语油然而生。“水面波光粼粼,多情的柳枝抚慰着碧波。”“我听到诗人在大口大口地呼吸着大自然清新的空气。”“空气中弥漫着花朵的香气,诗人陶醉了。”进入情境的学生,想象得到催化,会大胆抒发情感。学生的大胆表达和抒发,既能增强对诗境的感受,又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更能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
情境的创设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语言情境、活动情境、表演情境或问题情境。情境的创设不应只图表面的热闹和好玩,它不是摆设,更不是时尚的点缀品,那种为情境而情境,不顾教材特点,任意浪费学生时间,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的“场景”,不能称之为情境。情境要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催化学生的想象。
三、及时拓展,丰富学生想象
教材是语文基础知识的一个载体,教学的依据,应该是教材。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有广阔的拓展空间。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材中多向性地挖掘问题,分门别类地设计出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丰富学生的想象。
如教学《半截蜡烛》一文,可在课尾拓展:“课已接近尾声,但老师要大家想象一下伯诺德夫人一家战后的生活。”这一充满生活气息的要求,能一下子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学生纷纷描述自己的想象:“伯诺德夫人一家,战后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傍晚,他们在公园里散步,倾听鸟儿婉转的歌喉,欣赏公园里美丽的景色。”“二战结束后,伯诺德夫人一家又过上了平静、祥和的日子。他们每天沐浴着阳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与花鸟做伴,陶醉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中。”“没有战争了,天下太平了。伯诺德夫人一家的生活会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天更比一天好,不但吃得好、穿得好,而且住得好、过得好。”……学生的这些描述,有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语文学科中的知识内容五彩缤纷、丰富多彩,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每一节语文课,便是参天大树上的一片树叶。因为每一节语文课,对教学过程而言,它是其中的一“环”,对知识网络而言,它是其中的一“眼”。握住了每一“环”,抓住了每一“眼”,才能拓宽知识面,才能让学生乐于表达,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轻舞飞扬,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情感。
如果把知识比作大海,把智慧比作船只,想象就是船的风帆。没有风帆,船难以乘风远航;没有想象,智慧之船无法驶向知识的彼岸。让我们的学生扬起想象的风帆,乘着智慧的船儿,驶向辽阔的知识海洋吧!
参考文献:
[1]杨国丽.浅谈小学语文想象力的培养[J].小学电教(下),2011,(7).
[2]卢妍.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9).
[3]李静.小学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11,(6).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