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君
摘 要:本文简述了图式理论的发展历史、图式理论的分类,以及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激活图式、构建图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图式理论 阅读能力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3B-0047-02
一、图式理论概述
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1781年首次向世人展示了图式这一概念,在此之后,德国现代心理学家巴特利特(F.Bartlett)进一步研究拓展了图式概念,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Rumelhart)等人则完善了该理论。
(一)自下而上模式(信息加工模式)
“自下而上”(Bottom-up model)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中备受推崇,这是从下到上的一种解读文章的方式。这种方式是一种学生被动解读文章的模式。自下而上的解码方式注重信息从低级向高级转换。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著名学者高夫(Gough P.B)。高夫把阅读分解为以下的步骤:字母——单词——短语——句子——段落——篇章,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词汇是阅读理解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阅读者只需明白词汇,便可以了解全文,但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
(二)自上而下模式(心理语言模式)
这种模式与自下而上模式恰恰相反。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著名学者古德曼(Goodman K.S)。他认为整个阅读过程是在预测——核实——继续推理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中完成的。自上而下模式是阅读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突破,不过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就是过分渲染了背景知识的作用。
(三)相互作用模式(图式理论模式)
持有相互作用模式理论观点的专家认为读者带到阅读中来的更多信息和课文包含的信息在阅读理解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阅读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 应有序地结合起来。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Rumelhart.D.E.)。
二、图式理论的三大分类以及对阅读能力的影响
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是影响阅读能力提高的三大图式。
(一)语言图式
语言图式指的是学生对有关语音、词汇等知识的掌握,语言图式是其他两种图式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讲解相关词汇,还应对文章结构以及长难句做出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构筑自己的语言图式。
(二)内容图式
内容图式顾名思义就是对所阅读文章提供的阅读材料的一个把握和理解,如果从字面上理解语言词汇出现困难,就需要文化背景知识的介入。
(三)形式图式
形式图式,也被称为修辞图式,是指学生对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驾驭和掌控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在阅读课中呈现给学生不同体裁、风格的材料,丰富学生的形式图式。
三、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一)阅读教学的大量时间用在讲解词汇上
传统的阅读教学把阅读课上成枯燥的知识点讲解课,也就是自下而上的讲法,采用的教学方式只是一种课文的中文翻译,以及语法机械式的讲解,这样的阅读学习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忽略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只谈阅读理解,完全忽略语言点
有的教师对新教材误读误解,认为新课标要求改变教法,所以阅读课要淡化语言点和语法,只要能对阅读材料有个大概理解,就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样的想法指导下, 教师呈现给学生阅读材料, 通过问问题让学生大致了解文章, 就认为大功告成。其实这样的做法是偏于极端化的。这样的做法使学生词汇储备量减少, 还会丧失分析长难句的能力。
四、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的调整尝试
笔者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图式理论,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更上一层楼。
(一)丰富图式
很多学生学不好英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词汇储备量不够,导致读不懂句子,看不懂文章,理解不了作者的意图,学生缺乏丰富的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因此,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训练。另一方面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和已有知识的联系, 加强背景文化知识的输入,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二)激活图式
激活图式可以创造情境,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可以由已有的知识、图片,以及其他储备的知识形式进入本节课的教学, 激活其图式, 由旧带新,学生的理解就会彻底明了。
(三)建立图式
在阅读教学中,对文章轮廓的把握可以让学生对文章有更加清晰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学生提取文章结构的训练,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构建图式,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脉络和结构,加强对阅读主题的了解, 就可以使阅读教学透彻和深入。
(四) 运用图式
阅读教学中,读完一篇文章,学生要有所收获,这个收获可以是以读带写、以读带说、以读带演,具体活动可以是采访、角色扮演、课文复述等。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应用图式进行知识的输出,让学生学有所获。
五、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笔者以人教版必修二Unit 1 的阅读材料“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的教学方案为例, 和大家一起探讨图式理论在教学中的使用。
(一)阅读前活动
1.介绍背景知识。
先提出问题: What is a cultural relic?然后呈现一些文化遗迹的图片,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图式, 最后呈现琥珀屋及其他相关图片, 并且介绍一些背景知识为接下来进行的阅读做好知识和内容上的储备。
设计说明:丰富的内容图式有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 使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参与度提高,并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来,也为课文的阅读做好读前的铺垫工作。
2.利用标题和图片进行预测。
给学生呈现图片并板书标题, 让学生进行猜测,鼓励学生对于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主动探究。
(二)阅读中活动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图式具有解码、处理文本信息的作用。
1.在首次阅读中,利用图式培养学生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常用的一个方法就是快读,也称略读。
略读(skimming)是学生有目的地带着疑问去快速浏览文章, 明白文章的中心意思,把握文章写作的整体思路和框架。比如,可以设计下面的问题: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
Divide the whole passage into several parts and find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设计说明: 这样做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 利用已有的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尽力理解文本, 可以提升学生对主题句、主题段的敏感程度, 从而锻炼其找出关键信息的能力。
2.画出文章的脉络图。
明晰课文的主脉络, 对文章有更清晰的了解。
在这一步骤上笔者做了以下设计:
Draw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设计说明: 通过学生阅读后对文章整体框架以及相关信息的一个整体描绘可以使得学生对文章脉络有更清晰的了解, 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三)阅读后活动
阅读之后,学生会遗忘一部分内容和知识, 这时候,启用图式的延伸拓展功能。
1.复述课文。
复述课文是教学中常用的一个方法, 这样做主要是可以让学生再现和回忆文中相关信息, 重新构建已经遗忘的内容、语篇图式。因此,在这一步骤上笔者做了以下设计:
The material of the Amber Room
The design of the Amber Room
The decoration of the Amber Room
The history of the Amber room Frederick William, Peter the Great, The Russians and Germans, Catherine Ⅱ, The Nazi army
1716, 1770, 1941, 2003
设计说明: 学生在表格中,先罗列出需要的关键词,然后根据关键词的提示重现文章的相关信息, 利用图式巩固记忆,使得阅读更加有效。
2.输出写作。
在本环节的设计中, 先展示图片上显示的口号:Take nothing but photos, leave nothing but footprints !(除了带走照片,其他的别带走,除了留下脚印,其他的别留下!) 然后设计写作: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设计说明: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巩固已学的知识,使知识完成内化。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得阅读者得天下”已经成为广大中学生及高中英语教师的共识。只有彻底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激发学生兴趣,并且坚持下去,才能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之路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杨晓燕.图式理论及其在外语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2).
[2]赵进.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3).
[3]罗蓉.图式理论和英语阅读理解[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6).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