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伟
摘要: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应该做出调整与改进,应加大校企合作及实践教学的开展力度。面对当前我国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校企合作教学可以避免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能合理利用企业的资源。因此,从校企合作视角下对财务管理教学实践提出了应采取相应对策:对人才的培养进行准确定位;加强师资建设力度,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立,大力推行双证制。
关键词:校企合作;财务管理;教学体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8016002
在我国经济发展逐渐深化,各方面机制体制日趋完善的情况下,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才,已成为众多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加强实践教学尤为关键。而作为实践教学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校企合作的开展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顺利过渡打下坚实基础。故高职院校应当全面加强校企合作。
1 校企合作视角下财务管理教学具有的优势
1.1 有效避免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发生脱节
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校教学实践水平,以及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的提高,并使其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能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实习操作,并融入到企业中去。而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学生能逐步学会在社会实践中有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从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1.2 能对企业的资源展开科学合理的利用
校企合作视角下的财务管理教学,能够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活动提供可靠的支持。与此同时,学生在真正进入企业之前,便对企业的具体实践过程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因而他们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很好地联系起来,将专业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此外,在校企合作视角下,学生可对市场经济规律产生更为直接的认识。
学校通过加大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可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构建起综合化的教学资源平台,进而整合企业的实践和社会资源以及学校的教学资源,从而实现学校、企业,以及社会这三方面的资源共享,达到优势互补。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仅极大促进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在提高学生就业率,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当前我国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财务管理从业人员不充足的形势下,相关院校就需要对自身结构布局及发展模式进行调整,以适应产业和企业的转型需求。由于我国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起步比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财务管理教学中依然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2.1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较为缺乏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是其他学科经过改办而成的,该专业的一些教师也是由先前经管专业的教师调转而来,并没有接受过财务管理专业学习与培训,因而也不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这些教师大多数教学经验丰富,但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育管理及课程实践操作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从而导致无法获得理想的财务管理教学效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无法充分满足社会需求。
2.2 在学生服务及管理技能方面缺乏足够的培养力度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要面临社会发展更高要求,其除了需要形成优质的服务理念与技能以外,还需具备扎实的管理经验。就企业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展开深入分析,学校在设置专业课程内容时,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至关重要。然而实际上,一些院校的教学水平不高,教学设施也不够完善,进而使得学生缺乏足够的社会实践机会。此外,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也未能得到专人的指导,从而无法对财务管理技能进行尽快掌握。
2.3 未能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时间
我国众多高职院校将财务管理专业的实习设置在第四、第五个学期,由于学校对这一专业缺乏足够的重视,再加上一些企业的配合度不高,使得校企合作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此外,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会在实习期准备升本或是找工作,使得实习仅流于形式,无法产生实质性的效果;一些企业也仅仅将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很少会给予他们换岗或管理等方面的实习机会;同时,在实习期间学校也无法及时有效管理学生,难以充分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动手操作及适应能力。
3 加强校企合作视角下财务管理教学实践的有效对策
3.1 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准确定位
高职院校应当从企业当前存在的招工难、留人难等现象出发,做好调研工作,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发展方向进行准确定位,对学生岗位动手、职业适应以及终身学习等能力的培养予以高度重视。学校还应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要求及学生实际发展状况展开深入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作为最終的培养目标,严格坚持德育原则,实施标准化管理,打造职场化的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定期开展各项富有特色的职场活动,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促进其区域经济社会竞争力的提升。
3.2 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为促进教师指导能力的提高,学校应当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专业的实习指导教师与理论课程教师深入企业开展实践活动,其他管理人员及教师同样需要到企业的生产一线进行实践。同时,学校及教师还应制定出以人才培养质量及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方案,其中,占2/3比重的为教学绩效,占1/3比重的为科研绩效。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绩效并不是指教师教授的课时数,而是指学生的学业表现及其对教师的评价等内容。在院系绩效考核中纳入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这样一来,在考核教师过程中,就会对教学的质与量方面的内容更加兼顾。在对学校院系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时,需将教学的研究改革、管理以及质量等内容作为增分或减分的考核指标,并将课堂教学、毕业论文及实习活动的指导作为基本教学工作。其中,教学质量主要包括上课的比例、同行的评价、学生的评教、各类教学奖项以及成果的获批等情况;减分因素则主要包括各种学术不端行为、教学及考试管理事故等。将院系作为测算教学绩效的测量单位,并以财务管理专业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教学工作的完成情况及取得的效果展开综合性考虑,在保证绩效分配充分符合统筹兼顾、多劳多得原则的基础上,将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
3.3 全面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促进办学模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应当积极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加快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生产活动过程与教学过程之间的对接,并加大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及创新力度,将当前单一学历教育转化为学历与技能双重发展的教育模式,通过与当地较为知名的企业合作办学,达到借船出海的教育目的,使高职院校自身成为区域人力资源的重要培养基地。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对所在地的就业市场及教育资源等优势展开充分利用,加强同企业的联系合作,大力实行多形式、多元化的合作办学模式,在进一步强化学校自身发展优势的同时,有效解决生源不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还应与当地相关部门及知名企业形成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展开订单式培养。只有走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才能为学生开辟出一条更宽的就业道路,实现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
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对当地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深入探究,并以此为依据开设创新型课程,通过实行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所需的专业人才。同时,学校应对校企合作给予高度重视,加强新合作机制的建立。具体分析,学校应当与企业签订相应合同,对学生的具体实习计划进行共同制定,并安排学生定期到企业中实习,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实现工作岗位与教学的无缝对接。对于教师而言,学校还应制定出相应的制度,要求其定期到企业开展轮训工作,安排专业教师按时到相关用人单位见习,并开展双师型的教师培训活动,让财务管理专业的所有教师均参与其中。此外,学校教师及有关负责人应深入到企业中去,与企业管理人员就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教育及培养模式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开展教学改革,在工作场地中开设教学课堂,从而实现做中学,全面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
3.4 加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立,大力推行双证制
学校为达到促进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一项重要任务便是与专业特色相结合,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立,为学生的实习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条件,进而确保职业化的教学内容、优质化的教学环境以及专业化的能力培养。同时,学校需大力推行双证书的制度,鼓励并引导学生在获得学校毕业证的同时,也能获得其他的专业技能证书。作为职业院校一项重要的办学特色,双证书制度在当前对专业技能要求逐步升高的社会环境下,不仅得到了众多学生及其家长的关注,同时也受到社会人才市场的广泛认可与青睐。在此种形势下,财务管理专业就需要借助校企合作这一平台,在课程体系中引进职业资格认证,并通过有机结合职业资格认证与学历教育,从而深度融合专业课程与资格认证的内容,确保每个财务管理专业的學生均能顺利获得“双证书”。除此之外,校企双方还应针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标准与要求,从而建立起完善的顶岗实习考核点及作业文件,并试行由合作企业向学生签发工作经历证书;其次,在使用教材,配备师资力量,安排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进度时,应对学生的考证需求展开全面调查与分析,为其考证创设出更为有利的条件,并在学生专业课程的考核及评优标准中纳入职业资格证,通过大力采取证书可抵免相应课程学分的举措,从而对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产生重要的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裴敏莉.校企合作视角下旅游管理教学实践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4).
[2]王彬.浅析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J].经营管理者,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