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相关因素及处理措施
陈敏娟, 虞妍, 沈志梅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老年医学科, 江苏 扬州, 225001)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 静脉留置针; 并发症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老年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升高[1]。静脉留置针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已广泛使用,不仅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而且也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2]、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液途径[3]。但是,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能会造成静脉炎、导管堵塞、液体渗漏等并发症而导致留置失败。为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本科采取了一系列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12月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设为对照组,男97例,女23例,年龄81~97岁;选择2014年1—6月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设为观察组,男98例,女22例,年龄82~99岁。2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2~96 h, 在性别、年龄、静脉用药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静脉留置针护理措施,即健康宣教、静脉留置针护理常规,观察组根据对照组进行原因分析,采用预防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3评价指标
① 静脉炎的诊断标准:根据美国静脉输液协会(INS)划分标准,符合其中任何1条,即可诊断为局部静脉炎[4-5]; ②导管堵塞:每次输液前,轻推0.9%生理盐水,有阻力无回血,即为导管堵塞; ③ 液体渗漏:输液不滴有疼痛感,局部出现肿胀无回血,即为液体渗漏。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运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结果
2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预防性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控制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舒适、安全,提高输液质量。
表1 2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情况[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2护理
2.1常规护理措施
2.1.1健康宣教:置管前管床护士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留置针置管目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方法的健康宣教,做好解释工作,使其积极配合。嘱患者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置管肢体活动过度、受压、下垂等。
2.1.2留置针的选择:使用前对静脉留置针进行检查,注意是否在有效期内,观察外包装是否清洁、干燥、无破损、字迹清楚,留置针针尖有无倒钩,外套管有无裂痕、分叉等现象。
2.1.3穿刺方法:选择易固定、相对粗直、有弹性的大静脉,避开静脉瓣或静脉窦及关节处血管。严格穿刺点消毒范围大于透明贴膜的面积,一般为8 cm×8 cm。
2.1.4置管局部的观察: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护士在每次输液前中后,检查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当透明贴膜出现卷边、破损、松脱,透明敷贴下的针口附近有大量水汽、渗液、渗血时,则影响敷料的粘贴效果,应及时予以更换[6], 观察输液通畅情况,定时询问患者主诉,一旦发现不妥,立即拔管,及时予喜辽妥外涂或硫酸镁湿热敷,能有效缓解局部症状。
2.2综合性预防护理措施
2.2.1健康宣教:根据老年人理解能力、记忆力下降等特点,置管前管床护士采用宣传卡片和示范的方法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血糖值的高低与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养成按时服药、定时定量进餐和规律运动的良好习惯,尽可能稳定血糖,将血糖值控制在接近正常范围但又不至于发生低血糖的水平,建议空腹血糖<7.8 mmol/L、餐后2 h血糖11.1~13.3 mmol/L, 经常检测血糖,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技巧。
2.2.2留置针的选择: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细而短的留置针,以减少导管对血管内壁的机械性摩擦[7]。目前本科选用规格为24 G×19 cm/Z—G留置针,这样套管部分与血管之间有一定量的血液边流,可减少套管与血管内壁接触的机会,从而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8]。
2.2.3穿刺方法:静脉炎易发生于下肢及远端静脉,而上肢及近端静脉较少[9],故穿刺部位应以上肢静脉为主,常选择前臂大静脉、手臂静脉。老年患者皮肤组织松弛,临床发现留置针针柄全部进入血管,液体易从穿刺点处渗出,如将针柄留有0.1 cm在血管外,则穿刺点处干燥,无液体渗出[10]。
2.2.4置管局部的观察:随时观察置管局部及输液通畅情况,主动询问患者主诉,一旦发现不妥,及时处理。长期输液者,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11]。
2.2.5封管技术:正确的封管技术是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保持输液通畅的关键[12-13]。护理人员应通过相应的手法,给予脉冲式正压封管,即推注封管液时,将针尖退至肝素帽内,采用推1下、停1下的脉冲式方式,当封管液剩余2~3 mL时,边推注封管液边迅速退针,以确保正压封管,使留置针导管内充满封管液,无药液或血液残留,保持导管性能良好、功能通畅[14], 同时留置针小开关夹闭在延长管的近1/3处,预防血液回流至管腔,这样可明显降低堵管的发生率[15]。
2.2.6拔管护理:静脉留置针拔除后,局部可采用涂抹喜辽妥、温水浸泡等方法促进静脉的恢复。喜辽妥的成分为多磺酸粘多糖,能防止浅表血栓的形成,促进其吸收,可阻止局部炎症的发展和加速血肿的吸收[16]。
参考文献
[1]高晶. 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14): 94.
[2]赵云霞, 梁莉. 老年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针感染相关因素及处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14): 3380.
[3]张来华, 胡萍, 裴华. 自我管理教育对减少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作用[J].上海护理, 2012, 12(2): 25.
[4]Norton L, Ottoboni L K, Varady A, et al. Phlebitis in Amiodarone Administration:Incidence, Contributing Factor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 American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2013, 22(6): 498.
[5]袁俊芳.120例老年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4, 12(5): 86.
[6]张秀霞, 陈云.留置针贴膜临床应用进展[J].护理学报, 2012, 19( 2A) : 24.
[7]郭丹.对周围静脉留置针非血管损伤性液体渗漏实行风险管理的体会[J].当代护士: 专科版, 2011, 19(6): 140.
[8]郭凤仙, 张翠萍, 李凤兰. 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2, 15(6): 656.
[9]危慧敏.老年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26): 277.
[10]李静, 刘新凤.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23): 2128.
[11]张琳, 司联晶, 白玉萍, 等. 不同液体渗透压及封管方法对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4(19): 1759.
[12]高春红, 吴金风. 降低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率的品管圈实践[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4): 42.
[13]耿贵芳. 化疗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及护理对策[J]. 中华全科医学, 2011, 9(2): 326.
[14]叶佳敏, 纪婕. 改良封管法在每日多次输液老年人留置针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4): 129.
[15]范建明, 徐金燕. 医用弹力网帽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和PICC固定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8): 120.
[16]赵敏, 王建平, 尹艳. 预见性护理对高龄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18): 111.
通信作者:沈志梅, E-mail: shenzhimei606@163.com
收稿日期:2015-03-02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20-119-02
DOI:10.7619/jcmp.2015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