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祥凤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 护理部, 江苏 扬州, 225200)
改良“工”字型尿管固定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吴祥凤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 护理部, 江苏 扬州, 225200)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工”字型高举平台法固定尿管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且留置尿管的患者124例按入科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双“高举平台”法将尿管固定在大腿内侧上方1/3处,观察组在双“高举平台” 法的基础上,改用“工”字型胶带固定尿管在下腹部。结果观察组发生胶带松脱或脱管3例(4.8%)及尿路损伤8例(12.9%),而对照组发生胶带松脱或脱管13例(21.0%)、尿路损伤22例(35.4%),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采用改良“工”字型高举平台法固定尿管,可有效减少胶带松脱和脱管的发生,减轻尿管牵拉疼痛,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留置尿管; 尿管固定; 脑卒中; 尿路损伤; 护理质量
脑卒中患者大多高龄,皮肤、尿道较松弛,为了更好地维护留置的尿管,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探索更牢固的固定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多年来硅胶气囊导尿管固定法以其操作简单、不需胶布固定、水囊固定稳妥、不易脱出等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1]。根据美国SHEA -2008 CAUTI的规范,必须用胶带将导尿管固定,故改进为置管完毕,气囊注入10~15 mL无菌注射用水后,常规用2条3M胶带将尿管“Ω”形高举平台法固定于大腿内侧[2]。但临床实践发现,长期留置尿管使用常规双“高举平台”法固定,容易发生胶带松脱、尿路损伤、尿管牵拉疼痛等一系列不良状况,也常因患者躁动或气囊损坏而发生脱管[3]。而多数脱管均需再次置管,这不但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更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做好尿管的固定工作极为重要。为寻找更佳的固定方法,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留置尿管的护理质量,本科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改良留置尿管固定法并予以实施,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4例,住院时间均超过72 h并且留置尿管, GCS评分9~12分,其中男71例,女53例,年龄49~83岁,平均(65.2±10.1)岁,留置尿管时间8~25 d, 平均(18.0±8.1) d。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留置尿管种类、置管时间及病情、GCS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尿管留置: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Foley′s硅胶双腔气囊导尿管,女性使用16号规格,男性使用14号规格[4]; 按操作规程插入尿管,囊内注水10~15 mL后将尿管往外牵拉至感觉阻力停止;尿管连接抗反流集尿袋,行成密闭的引流系统;抗反流集尿袋悬挂在床边挂钩上。2组患者均使用约束带进行有效的肢体约束[5],每班护士严格执行约束带使用护理常规。
1.2.2对照组采取常规双“高举平台”法固定:留置尿管后将3M(规格为2733-75)加压固定胶带,背面为1 cm2的正方形网格,剪成2根长7.5 cm、宽2.5 cm 的长方形胶带,将1根胶带呈“Ω”形包裹尿管,形成“高举平台”,胶带其余部分再平贴在大腿内侧上方1/3处。另1根胶带以同样方法再次固定尿管,2根固定胶带之间相距2 cm左右,形成常规双“高举平台”,然后将一次性抗反流集尿袋悬挂在床边挂钩上。
1.2.3观察组采取改良“工”字型高举平台固定:在常规双“高举平台”法固定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出现的问题,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分析及循证护理,进行固定方法改进。针对出现的尿管牢固性(胶带松脱、脱管)及尿路损伤、尿管牵拉疼痛3个问题持续性进行改良,逐步改用“工”字型胶带固定尿管。将3M(规格为2733-75)加压固定胶带,背面为1 cm2的正方形网格,剪成“工”字型,两横部分各为长7.5 cm、宽1 cm,中间一竖部分长2.5 cm、高4 cm。常规置管后,将尿管经由耻骨联合上方接一次性抗反流集尿袋,悬挂在床边挂钩上。然后一手将尿管提至下腹部,另一手拿起“工”字型胶带,“工”字两横部分贴于皮肤上,“工”字一竖部分包裹导尿管1圈(带蒂固定法),牢固固定导尿管,形成“高举平台”,减少尿管与患者皮肤间的摩擦。
1.3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尿管固定的牢固性、尿路损伤、尿管牵拉疼痛程度3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患者疼痛程度评定采用NRS 评分法,根据患者主观感受记录疼痛发生率和程度:0 分为无痛,1~3 分为轻度疼痛,4~7 分为中度疼痛,8~10 分为重度疼痛。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由于本组资料中各组总数大于40,因此当样本频数T≥5时,使用χ2检验的基本公式;当频率数小于5时,则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所有P值均为双尾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尿管牢固性和尿路损伤比较
观察组尿管牢固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尿路损伤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尿管牢固性和尿路损伤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留置尿管患者尿管牵拉疼痛程度比较
对照组疼痛32例,观察组疼痛14例,2组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留置尿管患者尿管牵拉疼痛程度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脑卒中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每2~3 h需要进行体位更换,另外功能锻炼对肢体康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尤为重要[6]。留置尿管后,由于下肢的活动和肌肉的收缩引起尿管的牵拉,尿管对胶布的黏附面形成牵拉力。当牵拉力大于黏附力时,胶带从松动到慢慢脱落,给管道安全性带来隐患[7]。另一方面,侧卧时大腿压迫也易造成皮肤压痕及尿管引流不畅等[8]。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工”字型胶带固定在下腹部,当尿管受外界牵拉时,牵拉力直接作用于“工”字型固定处,而未牵拉到气囊尿管处,起到了很好的固定和保护作用[9],有效减少了脱管现象。另外固定在下腹部可以减少因翻身、躁动、肢体活动或肌肉收缩等引起的胶带卷边、脱落及管道折叠、脱管等,有更高的牢固性和更久的维持性[10],一方面可以增强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另一方面,降低了双“高举平台”法固定在大腿内侧护士更换胶带的频率,节省了重新固定的时间,在相同护理操作时间下改良固定法减轻了护理工作量。结果显示,观察组尿管固定的牢固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尿道损伤多因尿管固定位置不合理、固定方法不当、帮助患者翻身以及躁动等导致,由于多次用力牵拉尿管导致尿道及膀胱黏膜损伤引起出血[11]。从临床实践看,对照组尿管在大腿外展时,会被大腿向外牵拉,此时尿管与同侧尿道壁产生压力和摩擦力,充盈的气囊对尿道内口也会产生压力。腿部外展越大,活动越快时,压力和摩擦力就越大,对尿道的损伤随之也越大,由此产生的疼痛感或不适感会更刺激患者,容易导致机械性炎症、血尿的发生;当大腿回收时,被拉出的尿管向膀胱内移动,则容易造成逆行感染[12]。由于一侧尿道壁经常受到尿管的压迫,尿道另一侧不能与尿管完全吻合而致漏尿。观察组“工”字型固定在下腹部,患者翻身或肢体活动时,很少因胶带的脱落而导致尿管被牵拉,尿道黏膜受刺激、损伤机会少于对照组,既减轻了尿道损伤程度,也减少了逆行感染及漏尿的机会。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生尿道损伤的病例少于对照组(P<0.05)。
本研究中,观察组减少了因肌肉收缩或下肢活动对尿管的牵拉,从而降低刺激尿道所致的疼痛,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尿管反复移动、牵拉可致胶布黏性降低,缩短有效固定时间[13],脑卒中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胶布的反复撕脱、固定易造成皮肤的受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舒适程度[14]。可见,观察组固定法对于患者的舒适度有着明显提高。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病例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参考文献
[1]黄顺, 黄辉煌, 梁金仙, 等. 尿管固定装置在留置尿管中的应用探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20): 152.
[2]王辉艳. 高举平台法在管道固定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13): 160.
[3]黎艳, 杜云.气囊尿管导尿的护理并发症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3(2): 146.
[4]吴金香, 沈立芳, 吴丽红.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神经内科留置尿管感染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3,28(10): 940.
[5]连春鸯, 黄爱琴, 张妮妮.透明敷料应用于留置导尿管双固定的效果观察[J].上海护理, 2014, 14(5): 60.
[6]杨艳丽. 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现状[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9, 28(4): 435.
[7]徐春香, 阙纤沣. 两种留置尿管固定法在骨科患者应用效果观察[J].交通医学, 2014, 28(2): 194.
[8]高旭华.改良留置尿管外固定法对尿路感染及血尿发生的影响[J].当代护士, 2011, 11: 120.
[9]秦晓蕾, 赵丽琴.导尿管不同外固定法对导尿管固定效果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 2014(6): 87.
[10]孙亦珍, 王晓慧. 女性留置导尿管固定方法的改进及其效果[J].护理研究, 2013, 22(3): 624.
[11]程念开. 两种留置尿管固定方法在ICU患者中的比较[J].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 6: 134.
[12]尹曼妮, 雷翠玉, 梁翠, 等.两种留置尿管固定方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上半月版), 2013, 10(15): 103.
[13]郑丽, 李冬咏. 老年病人留置导尿管不同位置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J].全科护理, 2012, 10(17): 1570.
[14]付小燕. 留置尿管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研究现状[J]. 护理实践与研究(下半月版), 2011, 8(8): 90.
Effect of improved “工”type urinary catheter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WU Xiangfeng
(DepartmentofNursing,JiangduPeople′sHospital,Yangzhou,Jiangsu, 225200)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improved “工”type urinary catheter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troke.MethodsA total of 124 stroke patients with urinary catheter in the neurosurgery war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6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urinary catheter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located in the one third of inner thighs (conventional “Raised-Platform” method), while the urinary cathe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fixed on abdomen by using “工”type adhesive tap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Incidence of pipe-loose or extubation and urethral injury were 3 cases (4.8%) and 8 cases (12.9%)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ere 13 cases (21.0%) and 22 cases(35.4%)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Application of improved “工”type urinary catheter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stroke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ipe-loose or extubation and urethral injury, reduce the stretch pain of urethral ducts and alleviate the sufferings of patients.
KEYWORDS:indwelling catheter; fixation of urinary catheter; stroke; urethral injury; nursing quality
收稿日期:2015-05-21
中图分类号:R 47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20-020-03
DOI:10.7619/jcmp.2015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