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品德与社会》课堂活动的设计

2015-02-27 16:59江苏省常熟市琴湖小学孙文霞
新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乐园品德

□江苏省常熟市琴湖小学 孙文霞

让课堂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品德与社会》课堂活动的设计

□江苏省常熟市琴湖小学孙文霞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这些理性指导,给德育课堂带来了蓬勃盎然的生命活力。这是新课程理念带给我们欣喜的转变。因此,在品德教学中应多为学生设计一些体验活动,引导他们积极体验生活,丰富其道德情感,使其获得真实的道德感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堂活动设计策略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快乐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努力改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让学生在课堂上敞开心扉,做到想说、敢说、爱说、会说,在快乐体验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品德教育的熏陶。如果把一堂品德课比作一个乐园的话,它必须有很多吸引孩子的地方。现结合活动化设计来谈谈如何使品德课堂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乐园魅力法宝一:兴趣——快乐的源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要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心理结构特点,从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地参观、调查访问、角色扮演、辩论演说、游戏竞赛、展示交流等各种活动中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去实践。同时,为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保证活动的实效性,在课始教师若能精心设计活动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为后面知识的学习铺设了一条“愿意并快乐学习”的通道。如教学《鸦片的背后》一文,让学生明白鸦片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武器,让他们体会到鸦片能毁了一个人、一个家,更会毁了一个国家,是一个较难的过程。况且,这段历史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以他们现在的认知很难理解当时所发生的一切。于是,我精心挑选激趣方法,以撕扯地图的方式把全班学生的眼球吸引住。没想到,这一举动有着魔幻色彩,随着我片片撕扯下地图,孩子们都瞪圆了眼睛,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啊啊”声。接着,我又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尽量呈现他们能够理解的儿童文化,利用课件来展示珍宝的图片以拉近时空;学生面对珍宝流入国外感到惊诧,说明已经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引导他们带着一种高昂的主动情绪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因此,课始的这种活动化设计将《鸦片的背后》这种远离时代、政治色彩浓重的学习内容变成了学生的“兴奋”中心,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这便是跨出了他们快乐学习的第一步。

乐园魅力法宝二:体验——快乐的动力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们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自我感悟,在探究活动中自我判断,在实践活动中自我内化,达到品德教育的真实有效。为了避免体验活动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我们要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体验性活动,而创设的体验氛围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这样,他们才会在体验活动中收获快乐,得到思想上的适度提升。如我曾听到《走近残疾人》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大家都见过残疾人,但他们的生活到底有多不方便呢,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好,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模拟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吧。(多媒体出示活动题目)

活动一:单手穿衣。我们来模仿肢残人,体验一下“单手穿衣”吧!请一组学生,一只手不准动,只能用另一只手来穿。(其他学生观察他们是怎样穿衣服的)

活动二:手语传话。将学生分组后进行“传话活动”。老师告诉单组第一位学生一句话(我想看电视),学生一个个向后传,不能动口,只能用手势表述。双组的学生注意观察,双方充分体会聋哑人的生活。最后一名学生说出领会到的意思,师公布答案。请生谈体会。

活动三:蒙眼前进。老师先请五名学生到前面来,做蒙眼走路的体验活动。一人把眼睛用丝巾蒙住,体验盲人,单独走完老师要求的路程。一人把眼睛用丝巾蒙住,在另一同学的扶助下走完全程。(路线是从后排座位出发,绕讲台一圈回到对方原位)

师:刚才我们体验了一个残疾人的苦和乐。下面我们召开一个交流会,说说你们的切身体验和感受。让我们来听听谁的感受最深。

这是模拟体验活动,该教师组织学生三次体验,旨在引导学生体验残疾人的生活。这三种体验易于操作,而且是学生平时不会选择去做的,这就有了一定的新鲜感和刺激性。在体验活动中,从学生一开始不以为然的表情到体验时的无措、慌张,再到结束体验后的感慨和忧虑看出,他们从这次体验活动中感受到了残疾人生活的实际困难。学生在体验活动中之所以很快乐、很奔放,是因为这种体验活动没有过多的规矩和要求的束缚,他们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转换角色、真切感受,这种课堂已成为他们的活动天堂。这样的课堂,就是

儿童的课堂,它呈现的是儿童的文化,体现的是童心、童真。它真正把学生引进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使课堂教学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而是对学生生活的有效引导;这样的体验性活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为学生注入了新奇的快乐能源,使学生的快乐驱动力永无止境。

乐园魅力法宝三:合作——快乐的支柱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共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品德课堂中,教师要很明确地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组合小组,然后给予明确的探究目标和记录表格;学生有了明确的分工后,就能饶有兴趣地一起去探究,这样,课堂合作气氛浓烈了,品德课堂也就自然而然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并且,学生在团结合作中分享经验,取长补短,学会了尊重人和关心人。同时,他们在合作中培养了与人交际的能力、社会实践调查能力、是非辨析能力,真正在能力提升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

乐园魅力法宝四:实践——快乐的延伸

《品德与社会》的课后作业是连接课程与生活的链接点,使课程不断动态地向生活延伸,使学生课内外、校内外的生活连成一体,从而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巩固运用所学知识,规范自己行为,增强社会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塑造健全人格。它不像语文、数学课程单一的笔头作业较多,它更注重实践性作业。“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我听了就忘记了,我看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些教育名言,都告诉我们德育要注重实践性。所谓“实践性作业”就是指为了强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在课文教完后布置的课外实践活动。它能让孩子们在快乐实践中将“知”与“行”完美地统一。这正是《品德与社会》学科活动化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课后实践活动与课堂实践将成为构建学生良好品德模型的经纬线。

山泉在流动中清澈,山花在绽放中灿烂,孩子的心智和品性则在有效的活动中滋长。让我们所设计活动的目标导向再强些,过程体验再真实些,课外实践活动再丰富些吧!相信,孩子们浸润在这种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有效活动中,童心会更畅快,童贞会更纯净,童趣会更激扬。《品德与社会》的课堂,只有用活动来支撑,用兴趣来驱动,用心灵来体验,用实践来升华,这片“乐园”才会绽放更美的德育之花!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乐园品德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品德
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哈哈乐园
哈哈乐园
哈哈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