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四川省24所高职院校为例

2015-02-20 06:30唐垚瑶
关键词:素质教育素质考核

唐垚瑶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高教研究与发展规划处,四川 成都 611731)

一、导言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使命。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特点就在于它的职业性。因此,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重要课题。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不断发展,对高技能人才要求不断提高,用人单位也越来越看重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理应作为高职教育的中心任务,这既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生产一线的特色所在。笔者对四川省内24所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了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高职教育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二、问卷调查分析

为尽可能全面、准确了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现状,此次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培养途径、管理和保障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5个方面。结果显示:

1.高职院校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虽对职业素质的具体内涵存在不同理解,但在职业素质培养目标上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被调查的24所院校均认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对高职院校而言重要,其中79.2%的院校认为非常重要。在被问及贵校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否重视时,有54.2%的院校表示非常重视,37.5%的院校重视,仅8.3%的院校为一般。在被问及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应具体包括哪些方面时,每所院校的侧重点不一致,有的学校看重职业技能的培养,有的看重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的培养,还有的更看重职业精神的培养。但所调查的24所学校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上却具有很高的一致性,都致力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同时又具备爱岗敬业,具有团队合作、创新精神的职业人,培养目标既包括了学生职业技能等硬实力,也包括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软实力。

2.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途径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但侧重点不一致

被调查的24所院校都开辟了多条途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例如通过学校“两课”阵地,构建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充分利用实习实训课程,开设职业指导课,开展校内外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但每所高职院校的侧重点不一样,有的学校注重学校课程资源和学生活动的整合,将职业素质教育纳入教学课程;有的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校企合作增强实效性;还有的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和开展就业创业教育等方法拓宽职业素质培养途径。各学校职业素质培养的渠道具有多样性,这一特点也体现了不同职业、不同行业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管理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

在问及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采用的管理模式时,被调查的24所院校中,45.8%的学校采用的是以学校为中心、统筹指导、统一考核,45.8%的学校采用的是以分院(系)为重心、各自规划、自主考核,4.2%的学校依托辅导员自主管理考核,4.2%的学校没有专门的机构统筹考核评价管理。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采用了一定的管理模式,主要采用学校和分院(系)管理的两种模式。66.7%的学校是分院(系)作为学生职业素质的主要实施部门,25%的学校是学生处作为学生职业素质的主要实施部门,另有4.2%的学校分别是教务处和院团委作为学生职业素质的主要实施部门。54.2%的学校表示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学生是全员参与,20.8%的学校表示学生的参与面比较窄,16.7%的学校认为学生的职业意识不强,8.3%的学校表示学生是自愿参加。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管理中,无论是管理模式还是主要实施部门,多数学校都是依托分院(系),其它部门基本不参与,缺乏全校范围内的统一实施和管理。有个别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同时也只有半数的学校是将全体学生纳入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中。可见高职院校在实施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统一有效的管理制度,否则职业素质教育则只能沦为空谈。

4.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亟待加强制度保障

在问及学校是如何保障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时,有20.1%的学校明确表示基本无制度保障,41.2%的学校是通过开设职业素质相关课程为保障,仅有33.3%的学校是通过学校的政策制度为保障,37.5%的学校以纳入素质学分为保障,25%的学校通过建立职业素质教学团队为保障。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缺乏学校政策制度的保障。如果缺乏学校政策制度的督导,仅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教学团队的建立就很容易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停留在知识层面的学习。调查显示另有20.1%的学校没有任何保障,由此可见为深入推进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高职院校亟待加强学校保障制度的建立,只有制度的建立才能调动全员参与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形成职业素质培养的合力。

5.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亟待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

41.7%的高校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有统一的考核标准,25%的学校个别项目有统一的标准,而33.3%的学校明确表示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54.2%的学校建立统一的学生职业素质考核评价体系,而45.8%的学校没有建立统一的学生职业素质考核评价体系。在问及学生职业素质考核评价如何实施时,37.5%的学校制定了具体的考核细则,25%的学校是系部各自制定具体的考核细则,4.2%的学校是辅导员根据带班情况自己制定考核细则,33.3%的学校无统一考核细则。在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考核评价手段方面,仅有12.5%的学校是通过开发职业素质培养管理软件来评价,41.7%的学校是通过统一的职业素质学分,而有45.8%的学校是系部自行考核。

以上关于考核评价的调查显示,近半数的学校没有任何关于学生职业素质的考核评价机制,大多数学校没有通过运用科学的管理软件和职业素质学分等客观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考核。而在建立了考核评价机制的学校中,关于学生职业素质的考核评价大部分是系部自行设立的,这也容易造成系部间孤军作战,学校无法实现有效的统一考核评价,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效果也难以评估。

三、建议与对策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职院校都较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确立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具体目标,也灵活地采用了多种途径、方法推进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这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但问卷调查也揭示了高职院校在推进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抓住职业素质核心,确立职业素质培养目标

尽管不同的职业对职业素质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要求,但职业素质的核心要素是每个职业的共性,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礼仪、职业技能应成为职业素质的核心要素。高职院校应该围绕职业素质的核心要素,结合学校实际,将职业素质细化为具体的培养目标,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开发与现实职业衔接的课程体系和活动方案,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理解职业素质,变被动培养为主动学习,变被动实践为主动参与,从而将全体学生纳入职业素质教育中,真正让职业素质教育成为高职学生的必修课程。

2.建立科学规范的职业素质管理制度

以上问卷分析显示,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缺乏职业素质管理制度,部分有管理制度的学校也主要依托系部,缺乏学校内部统一的管理体系,而系部间基本都是各行其是,标准不一。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同一所学校素质教育的培养点分散,往往导致难以评估职业素质教育效果。因此,针对职业素质管理混乱,权责不清的情况,高职院校应首先建立由学校统筹的管理制度,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管理融为一体,形成学校主要管理部门、学生工作服务部门、系部均参照遵循的管理制度,调动全员参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形成全员育人、全员参与的素质培养氛围。

3.建立统一有效的职业素质考评机制

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需要有效的考核评价方式,通过考核评价能及时发现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通过有效的考核评价能充分调动师生参与职业素质培养的积极性。

问卷分析显示目前有近半数的学校没有任何关于学生职业素质的考核评价机制,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统一有效的职业素质考评机制,以考评机制作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制度保障。高职院校可以尝试将职业素质课程纳入学分制管理,通过开发职业素质培养管理软件及时记载学生职业素质学分,将无形的职业素质变为有形的学分,学生、老师、学校能通过动态的学分变化掌握了解每一名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状况,并对职业素质优秀的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表彰,在全校范围内树立职业素质标兵,营造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从而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1] 徐月华,等.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内涵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9(20):52-53.

[2] 沈时仁.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素质养成体系的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2010(6):76-80.

[3] 盖晓芬.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114-115.

[4] 孙晓玲.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职职业素质教育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1):50-55.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素质考核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内部考核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