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从项目实施情况出发,着重分析了项目建设成效,并对项目创新、学生及社会的反响等内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生命教育 项目总结
一、项目实施情况
(一)项目准备
1.确定项目组成员分工。
王宏德、陈卫平教授负责项目的组织策划、总体设计和总结结题;周志军、伍慧玲、刘大中、杨非、周军、黄生贵等负责本项目论文撰写和资料收集整理;胡金枚、卜剑莉、潘鑫、王凤斌等负责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实践活动。
2.项目开题。
2012年12月12日,项目组召开了开题会,聘请了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刘晓林教授、任丕顺教授、副院长李玉民教授、高教所谭平所长、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贺战兵教授、劳光辉教授等专家指导完成本项目开题工作。
3.实施学生社会实践导师制,提升学生社会实践的地位。
为了抓好我院学生的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项目组推行了学生社会实践导师制。具体做法:学校教职员工根据个人特长,开发1-2个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每个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吸纳10-20名学生参与,组成一个学生活动小组。活动小组指导教师即为“导师”,学生为学员。自2014年上半年开始,实行学生社会实践导师制,有300多名教师成为学生社会实践的导师,共4000多名学生参加了学生活动小组。实行学生社会实践导师制后,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实效性,提升了学生社会实践在教育中的地位。
4.举办各种社会实践专题讲座,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项目组先后聘请:汪文首老师为全院学生主讲了《如何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杨非老师主讲了《如何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刘建琳老师主讲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这些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学生了解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项目组老师的指导下,我院学生陶炬的《低碳生活校园行》和赵成华的《大学生志愿者农村环保行动》获2011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立项(指导教师:唐业仁、伍慧玲);我院学生谭剑锋的《手机道德的构建与实践》获2012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立项(指导教师:李宇)。
(二)项目实施
1.利用各种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为提高我院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项目组利用各种方式,创造条件为学生服务。一方面,我院建有机械制造实训基地、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等100多个校内实验实训场地,为学生校内实训实践提供了坚实保障。另一方面,学院推行“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依托湖南省和中南地区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区位优势,学院已与北汽福田、三一重工、比亚迪汽车、山河智能、中联重科、广汽菲亚特等200多家用人单位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就业基地,这非常有利于我院学生顶岗实习的进行。
2.建立了6个社会实践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参观学习。
自2011年以来,经过项目组的多方努力,我校先后与杨开慧故居、南县厂窖惨案纪念馆等签订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协议,共建设了6个社会实践基地。项目组经常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我们一年组织2次(一个批次400人左右)学生到实践基地参观,充分利用基地资源,让学生接受社会实践教育,影响和熏陶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为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思想基础。如2012年5月12日,项目组组织300多名学生入党积极学员在湖南省益阳南县厂窖开展了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爱我中华”为题的社会实践活动。2013年11月,项目组带领我院党校40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到杨开慧纪念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3.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拓展了我院学生社会实践范围。
近两年,项目组通过举办组织大学生辩论赛、冬季阳光运动、魅力女生评选、学雷锋、健康机电、文艺晚会、校园文明行等实践活动,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日常活动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例如从2011年开始,在项目组胡金枚老师的指导下,电气系电器维修小组常年坚持义务为全院师生维修家用电器。
4.组织社会实践,认真总结成果。
项目组组织指导了学院2011级、2012级全体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活动,召开2011级、2012级的学生社会实践汇报会暨总结表彰大会,出版了校本教材《2012年度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假期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汇编》、《2013年度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假期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汇编》。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项目组指导学生直接面对社会,深入了解社会,激发学习热情。寒暑假时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假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活动,并于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结束后,写一份详细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学院2011级、2012级的学生有六千多人参加了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共收到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六千多份。
二、项目取得的工作成效与成果
(一)项目取得的工作成效
1.从教师层面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教师不仅传授理论知识,而且从实际和实践应用出发,让学生所学知识更能贴近实际、贴近需要、贴近社会。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达到了自身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效果。项目组10多名教师通过这三年的项目创新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比如2012年6月,项目组杨非老师课题《“职教新干线”空间建设研究》获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2C1070)立项;2014年7月1日,项目组杨非、伍慧玲老师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获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空间课堂建设与研究项目立项。
2.从学生层面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校内课程实训、校内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校外假期社会实践及顶岗实习等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等社会实践能力。比如2011级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彭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不断提高,毕业后两年就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二)主要成果
1.已立项的子项目。
(1)2012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立项,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谭剑锋《手机道德的构建与实践》,(指导教师:李宇)。
(2)2011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立项,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陶炬的《低碳生活校园行》(指导教师:唐业仁)。
2.学生暑期优秀社会实践报告汇编。
(1)2012年度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假期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表彰与汇编。
(2)2013年度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假期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表彰与汇编。
3.项目组公开发表的论文。
(1)刘大中,王宏德《浅谈高职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一文,发表在《企业家天地》,2014年第4期。
(2)王宏德,伍慧玲《高职学院学生社会实践途径探索》一文发表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三、项目的特色与创新
(一)项目特色
以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路径为研究对象,选题新颖,现实意义强。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探索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路径,为高职学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开拓方法。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用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书本知识、理论知识融入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身心,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实现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
(二)项目创新
一是把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纳入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新思维,学生在实践中调整思想认识、修正人生观价值观,在实践中增长才智,在实践中获得社会知识。二是在常规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探索社会实践实效性的新路径,不仅从专业技能服务社会而且从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中服务社会,意义重大,这正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三是推行了学生社会实践导师制,提升社会实践的地位。让学生有倾诉的老师,让老师有牵挂的学生,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
四、学生及社会的反响
(一)从学生方面看
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路径的探索和实践,提供了学生认识社会和参与社会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能够拓展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域,能够扎实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课堂所学和社会适用有机结合。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认识清楚,能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的各项活动中,并在活动中不断提升能力。自2011年以来,随着本项目的实施,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为我院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院现有社会实践部、车工协会、焊工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计算机协会、电子技术协会、武术协会等60多个学生社团组织;有7000多学生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撰写了7000篇社会实践报告。这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锻炼提高了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受益学生达7000人左右。
(二)从社会层面看
学生的志愿服务,赢得了学校的美誉,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学生的许多志愿服务活动,都是直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百姓,给社会送温暖、送快乐、送技术,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与广泛赞誉,并且引来其他学校学习,这种影响的扩大正是社会正能量的增加,有利于整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优秀院校、全国机械行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专业创新建设试点单位、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工作单位、省直机关文明标兵单位等80余项荣誉称号,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对学院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大量报道,学生的才干获得了社会的赞誉和好评。比如,经权威调研机构麦可思公司(MyCOS)对我院2011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我院一年后的毕业生就业率为94.7%,比全国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后高5.1个百分点;一年后的月收入为3350元,比全国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后高868元;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为53%,比全国高职院校高9个百分点。
(三)从辐射和影响看
通过经验介绍和校际交流,项目组让成果走出校门得以推广。项目组通过组织各种研讨会推广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和经验,与同行进行交流,产生辐射作用。例如2012年12月12日,项目组和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在我院召开“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项目建设”经验交流会。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任丕顺、刘晓林、李玉民,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贺战兵教授、劳光辉教授等及项目组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结合各自学院主持的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项目进行经验交流,并就学生社会实践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研讨会上,项目组主持人陈卫平教授向各位专家介绍了我院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方法,受到各位专家教授的一致好评,社会影响较好。
参考文献:
[1]龙鹏举,等.关于高校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
[2]范珊珊.浅谈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J].科技信息,2013(21).
本文系201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建设项目《增强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路径研究与实践》(编号:11T37)结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