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琴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语感培养的重要性。本文就从加强朗读训练、创设感悟情境、学会审视语言等方面入手来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语感培养;加强朗读;创设情境;审视语言;联系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教师们开始重新审视自我、审视学生、审视新的教学,认识到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认识到只有让学生在自己的启发、诱导和鼓励下,自主地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才能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加强朗读训练,于“朗朗书声”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曾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
(一)示范读,传染语感
范读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导向,激励学生在模仿中逐步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聆听高水平的范读时会获得语言的感受,常常胜过教师对语言的分析性讲授。教师范读得好,就可以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语言环境之中,激发他们强烈的朗读欲望,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充分地读出课文的情境。
(二)引领读,触发语感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内都有提示语,其功能在于提示、引导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引领学生进入文本。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好这些提示语的作用,通过引读提示语,带领学生一起感悟情境,从而触发他们对情境的感悟。
(三)自由读,丰富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理应提倡自由朗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使学生在读中增强语感。
二、创设感悟情境,于“身临其境”时领悟
教学实践表明,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深奥的或情深意厚的语言文字,仅靠抽象的分析、借助工具书等,学生往往难以作出深刻的理解,而应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感文字,启发学生联想、想象,达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境地,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获得丰富的语感。
(一)借助媒体
利用媒体技术能很好地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器官去感受文字所描述的情境,去回味语言的无穷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感受,重视运用图画、多媒体技术、实物等创设情境,提供想象,使学生进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中去感受,把作者所描述的景物再现眼前。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获得深刻的理解,才能对不易把握的形象有较深刻的感受,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语感训练。
(二)巧妙留白
语文教学中的“留白”,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恰到好处的“留白”,可以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究,展开思想的翅膀,用积累的知识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去“补白”。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有时也需要老师们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广阔空间,让学生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如见其人的真切体验和感受,从而感悟语言,体验情感。
三、学会审视语言,在“咬文嚼字”中积累
咬文嚼字是培养语文意识的基础。叶圣陶先生曾说:“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解,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意识,就能从寻常的字眼中,读出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感受文章的意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准确把握语言的准确性和形象性,带领学生“咬文嚼字”,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促进语感的深化。
(一)把握语言的准确性,培养语感
把握语言的准确性,这是对语言文字正确认识和理解的最基本要素。而词语和句子就是语言的基础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作者的思想感情大多是通过其关键词句表达出来的。因此课文中的词句,特别是那些表现文章中心、表达情感的精妙传神的词句,更需要我们细细比较和品味。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这些重点词语,让学生找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通过互换、比较等方法,让学生揣摩语言运用的妙处及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进而形成语感,培养语感。
(二)感受语言的形象性,积累语感
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汉语言的表达也极富形象性。在语文学习中,如果注意感受语言的形象性,并理解感悟语言形象化的表达,可以提高我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再现能力,从而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感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绝不能操之过急。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语言文字中闪现的语感之花,多方法、多形式地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力求对学生的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杨再隋.语文课又怎么啦![J].小学语文教学,2002(10).
[2]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