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凯
摘 要:由于教学方案的改进,自主学习能力成为重点的培养能力,而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到了重要的地位,在政治课上老师不单要对学生进行课本材料的传授,让学生能够学习到基本的教材知识,但是在进行课本讲解的时候,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提高对学习的接受能力,能够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养成具有规律性和探讨性的上课习惯。
关键词:初中政治;自主学习;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很重要的,自主学习能力能让学生了解自己通过努力获得成果的满足感,而且对于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如何让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个方案值得去研究。在课堂上,老师要在总结了基本方案的基础上对初中生进行训练,这样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初中的政治教学课堂上,老师要注重把握自主学习能力的贯彻,来提高初中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
一、在课堂上创设适应的教学情境
许多的初中生对于政治课的学习几乎都是充满怨言的,因为初中的政治课本上都是背诵需要记忆的文字理论,甚至有一些学生在一上政治课时就会犯困,所以老师在进行讲课时要创设适应学生的教学情境,来增加学生对政治教学的兴趣。在政治课堂上增加一些特定的环节来进行一些活动,就好比两组之间的辩论,模拟一些场景来增加课堂上的活动形式。因此,老师可以进行这样的举例,比如,人教版初中政治课本上,九年级全一册的课本中,在《实行可持续发展》这一课时,老师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或者其他的一些资料文献辅助教学,可以放一些近年来资源浪费的一些现象,就好比对于水资源的缺失,一些国家如非洲等由于缺水而造成的干旱,老师放一些视频或者照片能够让学生加深感受,
也可以增加学生在观看后进行讨论发言的环节,老师在最后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表扬或者奖励,这样能增加学生对于自主学习能力成果的自豪感,老师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肯定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再创新。
二、在课堂上营造高效率的教学氛围
初中政治这门课不同于其他的几门学科,它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所以要在课堂上营造出高效率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到极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共同学习进步。课堂上氛围的活跃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主动的调动课堂学习气氛,来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分组的学习讨论,经过讨论之后有不同意见的小组可以进行辩论,在分别阐述了自己组的理由之后进行说服对方的交流,直到双方都得到满意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让问题讨论得更加激烈,课堂范围更加活跃,而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里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甚至是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承担责任服务社会一节中,对于《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这小节中,老师可以在讲课之前进行一个小型的集体游戏,这样让学生在充分感受集体之间的友好合作的气氛之外,还可以加强对课时理论的理解和学习。
三、在课堂上留有富裕的学习时间
老师在进行教课的时候,不要只是盲目地进行讲解,而是在课堂中,在把课本的知识讲完之后,要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进行巩固和自主学习,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把该学的知识都牢牢地掌握,就不必再用其他的时间来进行对政治理论的巩固了。老师要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老师在旁边进行辅助解答疑问的作用,让学生自己能够通过研究得到答案,有利于增强初中生对于政治问题的解决能力。如,在《隐私受保护》中可以针对隐私问题的保护提出问题来让学生之间讨论,如你觉得老师查看学生之间的通信书件这件事是侵犯学生的隐私吗?这个问题可以让老师和学生合作交流,作为老师的一方可以说一下自己的意见,而作为学生的另一方,也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在双方交流完意见之后,老师在课堂结束时可以根据双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性的发言。
总之,老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一位领导者,在教授基本的课本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要善于发动课堂活动,让学生能够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改变初中政治课堂上死寂沉沉的气氛,调节学生的活跃性,增强课堂气氛。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课本内外的理论材料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并最后能够得到解答,如果有疑难问题的时候可以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讨论交流,但如果没有解答出来的问题这时老师在旁边可以进行辅助性的帮助,给予提示,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并且在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之后,对于初中生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甚至是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鹤立.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1(13).
[2]苏玉进.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12).
[3]陈崇立.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08).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