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毓德
——从干部培训者的视角看学校管理者的师德培训

2015-01-31 20:05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5年7期
关键词:师德伦理管理者

何 冲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北京 100026)

近年来媒体频繁曝出有关校长在学校管理方面的道德失范现象,部分教师的师德败坏事件,引发了人们关于师德问题的热议。一系列拷问师德的案例也在拷问现行学校管理实践中的伦理价值观。在全社会都在关注师德建设的今天,关注学校管理者的师德培训理应成为师德建设的新视角。

一、一场辩论引发的思考

在校长任职资格班的课堂上,学员们正在唇枪舌剑,激烈争辩。大家以“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更应注重扶危济困还是更应注重自我保护”为辩题,正反双方正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方认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更应该注重扶危济困,因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事实的形成就是以扶危济困为基础的,如果首先考虑自我保护,就会错过最佳的救助时机,造成更大的损失;反方则认为,近些年来无论是“南京彭宇案”还是广东“小悦悦事件”,都用鲜活的事实告诉人们,如果没有自我保护作为前提,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后果就是有可能要承担本不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受到不公正的评判。作为管理伦理课的教师,当笔者把这个两难问题抛给学员的时候,最想听到的就是学员们关于目前社会最热点的道德问题所发出的最真实的声音。

师德关系到学生的道德品质,关系到教育领域的道德观念,关系到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关系到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振兴。师德的基础是教师基本的道德修养,体现在教师对待工作与生活中的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上。从道德事件的讨论到焦点问题的辩论,学员们自然地分成了两个阵营。一边认为目前中国的道德水平处于爬坡状态,尽管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总体来说呈上升趋势;一边认为中国的道德水平处于滑坡阶段甚至已经跌入谷底,面临严重的道德危机。为了进一步引发讨论,笔者问及了目前学校管理中道德缺失的案例。例如,从“杀无赦校长”到“下跪校长”“带学生开房的校长”,再到体罚学生,有偿家教、向家长学生索要财物的教师,这一系列拷问师德的案例也在拷问现行学校管理实践中的伦理价值观,同时也在拷问我们教育工作者,这些违背职业道德的事件根源出自哪里?有的学员在发言中谈到“我对中国社会目前的道德状况持悲观态度,我觉得以自己一己之力根本改变不了现实”;有的学员在案例讨论时论及“教师是普通人,校长也一样,犯错误是难免的,社会应该给予理解”……;等等。这些观点不仅仅是出自一两个人,更是代表了部分教师群体对待这些热点问题的态度与看法。

为了引导学员们进行价值澄清,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笔者没有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法律的不完善、媒体的负面舆论宣传等角度去分析问题的原因,而是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学校管理者的角度(学员均为学校中层以上干部),从教育所承担的使命与责任的角度理性看待学校管理实践中伦理缺失的案例,引发学员对于师德建设的思考。

二、师德培训应该成为学校管理者的必修课

日前,教育部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核心内容,摆在首要位置,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和特级教师评选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

当有记者问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师德问题不断曝光,如何从源头上遏止?”这一问题时,许司长答道:“师德教育必须作为基础,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师范生培养、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培训都必须开设师德教育课程,要把一线优秀教师请进课堂,用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笔者个人认为,师德教育不仅应该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更应该成为学校管理者的必修课。这是因为:

(一)从学校的功能来看,学校管理具有全程育人的本质特点

教育的使命是育人,而学校作为一个育人的机构与场所,不同于企业组织。“企业注重结果导向而学校则注重过程导向,即在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人才。”学校是以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融与感化为中介的,需要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与氛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尊重与信任,无疑需要学校管理者努力创造这样的环境,这也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基本体现。

(二)从教师职业要求来看,学校管理者具有道德示范性特征

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会产生塑造定型的效应。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强调:“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作为教育管理者,一方面应具有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应具有更高的道德境界,成为教师的楷模和表率,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能够将领导权威建立在真正的令人信服的道德领导之上,从而实现对学校师生的价值引导。

(三)从管理文化的本质来看,学校管理具有“人本管理”的价值追求

学校里的教育活动主要围绕人与人之间展开,人的因素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占有主导地位。人本管理是在充分尊重人性的前提下,满足教育管理人性化的要求,充分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凸显他们在管理中的地位,尊重他们的人格,发挥他们的才智,促使学校管理从强调控制走向人文关怀,从而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四)从继续教育培训的特点来讲,成人培训重在增长意识

由于工学矛盾的存在,学校管理者的培训一般都是短期培训而非长期脱产培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培训重在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意识、创新管理思维,并将培训中的创新意识向今后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延伸。师德培训是以增强学校管理者以德治校的理念为目标,通过强调师德的重要性,引起管理者关注领导行为背后所隐藏的道德、信念、情感等因素,重视学校共享价值观的长期培育,把学校建设成为道德共同体。

三、学校管理者的师德培训设计及应用

(一)道德领导理论的引介——依靠道德领导力去影响教师

道德领导思想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其代表著作是美国当代教育管理学家托马斯·J·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一书。萨乔万尼经过对教育领导问题的长期研究,依据领导权威来源的不同将权威分为:科层、心理、技术—理性、专业和道德等五种。他认为道德领导是“领导者借助专业的和道德的权威,在帮助教师实现自我管理的同时,将学校从一个组织转变为一个共同体,从而最终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过程”,“道德领导是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1]

道德领导理论强调学校领导者既要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借以影响教职员工对学校的义务与责任,同时还要依靠道德权威的作用对教职员工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来引领全体成员为建立道德共同体而贡献。这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学校领导理论,对于转变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改善领导方式提供了新视野,同时也丰富了管理专业化的内涵,并给教育管理实践带来了新的借鉴和启示。

(二)管理伦理案例的反思——探寻学校管理活动的价值取向

教育管理的教育性决定它不可能没有基本的价值立场和道德取向,决定了它不应当蜕变为纯粹的专业技术化和职能化的活动,因此,教育管理的道德价值向度和公共伦理精神不仅应该成为管理者的实践追求,更应该成为教育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2]。在师德培训中,引导学员对近年来国内外学校管理中道德失范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自身、他人的行为做出利害与否的善恶价值判断,剖析管理活动中伦理缺失的原因,思考伦理对学校管理活动的价值导向功能,“使学校管理真正体现伦理精神,包括管理规章制度的伦理精神、管理行为的道德关怀,甚至管理者的道德自律和被管理者的道德行为的实施”[3],最终实现有道德的教育管理。

(三)道德反思习惯的养成——在反思性实践中完善道德修养

目前反思性教学已经成为学校管理和校本培训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教师在反思性教学中成长,成为反思性教学实践者。作为教师,不但要学高、善教,更要身正、行端,在反思教学工作的同时,更应反观自己在教育这一培养人的特殊的社会活动和职业领域中的道德行为,在反思性实践中完善道德修养。德鲁克认为,正直的道德是领导者应具备的唯一的绝对条件,但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学到的——道德作为一种内在的品质和涵养,必须通过个人的内向修炼,通过持续的自我省察和反馈改进的方式获得改善。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通过管理与道德的思辨,以真实的管理事件作素材,设计一些两难问题进行研讨,同时也可以引导学员结合自身的管理实践,以论坛、辩论、情景模拟的形式促成课堂反思,并将这种反思的意识延伸到日常工作中形成习惯,促使管理者在反思性实践中逐渐完善道德修养。反思道德是教育理性的一种深沉积淀,具有内在性、综合性、稳定性、导向性等特点。教师的道德反思能够增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促进教师实现生命的价值超越,为教师的行为设定伦理路标[4]。

(四)教育生态的研究——营造和谐道德文化氛围

学校作为一种履行特殊社会功能和文化使命的组织,应以人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教育生态,关注教育全面、均衡、优质、开放、可持续的发展。师德培训,应该引导学校管理者关注教育生态的研究,关注教育与外部生态环境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环节、各层次之间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尝试进行教育生态的研究特别是学校内的教育生态研究,尊重师生的人格,注重师生的发展需求,充分挖掘师生潜能,维护其尊严,以教育生态的和谐为目标,在师生、生生、师师以及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中建立起共生共存的联系,有助于学校管理者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在一个更大范围内构建起伦理共同体。教育生态的研究有助于学校管理者在做教育时站位更高、目光更远,有助于教育者树立大教育观,实现教育健康、和谐的发展。▲

[1]石一.论学校道德领导[J].教学与管理,2004(4):3-5.

[2]郅庭瑾.教育管理伦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38-42,73

[3]郅庭瑾.从管理伦理看学校文化重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51-154.

[4]糜海波,张娟.论教师的反思道德[J].教育探索,2005(3):116-119.

猜你喜欢
师德伦理管理者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