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培计划”中开展“名师名课研习”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备—学—看—研—思”新体系

2015-01-31 20:05张聪慧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5年7期
关键词:示范课国培计划研习

张聪慧

(河南教育学院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在“国培计划”课程设计过程中,最令人头疼的难题是如何使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融合、有效联系。高校作为开展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的主力军,理念先进,资源丰富,但“国培计划”课程设计往往受到脱离中小学一线教学实际的质疑,因为大多数“国培计划”学员来自教学一线,他们更喜欢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获得提升。名师是在中小学教学领域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优秀教师,名师课堂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邀请名师做课,是“国培计划”中常有的课程设置。与纯理论的专题讲座相对比,名师示范课更接近课堂教学的实际,常常受到学员的欢迎和称赞。但在我们收集到的“国培计划”课程设置中,大多数培训院校只安排了名师做课环节,学员们观课后的收获依赖于自身感悟能力。在对参训学员的访谈中,当我们询问“名师示范课”可以学习吗?大多数的学员回答是否定的。理由有学情、考试要求、教师自身素质等不一而足。那么,如何发掘名师名课的价值就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名师名课研习”课程的设置与发展

名师名课研习的设置大致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我们在“国培计划”课程设置中首先安排了名师示范课堂。邀请中小学名师现场做课,学员参与观摩学习。名师课堂很受欢迎,但学员对所观摩的名师课堂的评价往往不一,对于某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处理认识更是不一,有时甚至争论激烈,囿于自身认识限制,甚至无法判定优劣。因此,很多学员要求最好在名师做课后安排一节研讨课。

第二阶段,名师示范课观摩结束后,我们安排了名师课例研讨。但是研讨的结果让人吃惊:每位学员关注的角度都不同,而且大多数学员关注的是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比如教师个人素质、课堂风格等,授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的主要用意往往被淹没在枝枝节节中,而目前“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主要不是细枝末节的问题,而是大枝大节的问题”[1]。

第三阶段,为了让学员更好地理解名师课堂,我们首先安排名师讲座,邀请名师先阐释自己的课程教学理论或关于某一类文本教学设计的要点,再做课示范,以课为例,展示课程教学理念或者教学设计的要点;在接下来的研讨活动中,引导学员们研讨的内容相对集中,重点突出。学员反映收获很丰富,但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往往难以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第四阶段,为把名师课堂和学员自身教学结合起来,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了备课和反思活动。学员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2],如果不落实到这一点上,“国培计划”实施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一线教师研习名师名课,犹如阅读名家名著,所采用的姿态是借鉴与学习。如何让学员体悟到名师名课的精髓是问题的关键。至此,我们形成了完善的“备—学—看—研—思”名师名课研习体系(以下简称“备—思”名课研习体系)。

二、“备—思”名课研习体系的实践流程

(一)备:学员共同备课,呈现学员原有经验

“备”是指学员与名师同题备课。大多数情况下,名师示范课的课题已经确定。为了更好地观摩名师名课,在名师做课之前,我们首先安排学员同题备课。安排一个半天的时间进行共同备课,所有学员一起解读课文、分析教材、交流学生学情,并初步预设教学内容,对名师名课的教学内容做出猜想。因为,大多数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的学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名师同题备课,一方面熟悉了课文,激活了学员原有经验;另一方面,为学员深入理解名师名课奠定了基础,对名师名课的教学内容做出猜想,实际上是对“这一篇”该教什么内容的深入研讨。

(二)学:学习名师理论,提升理论认识

“学”是指听名师讲座、读相关理论书籍。能够听懂名师的课,关键在于能够听懂其课堂中所蕴含的课程与教学理念。但因为课堂教学是实践性活动,其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往往是内隐的,不易察觉。因此,在进行名师示范前,我们先安排名师结合示范课进行专题讲座,讲座内容与示范课内容相联系。比如:请郑桂华老师做示范课《散步》之前,先做专题讲座《散文的特性与教学设计要点》;请余映潮老师做示范课《孤独之旅》前,先做专题讲座《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请张彬福老师做示范课《故宫博物院》前,先做专题讲座《语文名师的研究意识与反思特质》等。通过讲座,将优秀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思考显性地呈现在学员面前。当然,我们也会推荐由这些名师公开出版的体现其教育理念的书籍让学员反复研读。这样,学员在看名师示范课的时候不但能够看得见热闹,还能听得懂门道。

(三)看:观摩名师课堂,感受名师风采

“看”是指观摩名师课堂。我们会根据课的内容安排授课教师和学员们到中学听课。根据需要不同,联系的学校可以是省内示范性中学,也可以是城乡接合部的普通初中。授课教师先做示范课,再做课后说课。比如:郑桂华老师在讲座后做的示范课是《散步》,课后进行说课,指出她在教学过程中对所预设教学目标的调整、教学内容的灵活组织、教学设计的三次变化,以及本节课上完后自己的思考,将自己备课、上课的思考完整地呈现在学员面前,供学员观摩学习;余映潮老师在上完课后具体说明了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匠心独具之处以及课堂实施情况;张彬福老师课后也结合自己的上课情况详细地说明本节课设计的要点与主要用意。

现场观摩名课,往往能够感受到名师在课堂上的独特魅力与无限生机,拉近了学员们与名师的距离,学员们切身感受到名师风采,效果是其他教研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四)研:研究名师课例,揭秘名课规律

“研”是指进行课例研习。学员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名师课例研习。课例研习的重点在于激发学员的原有经验与名师名课产生碰撞。先要求学员自己进行评课,教师依据学员评课状况了解学情,设计研修主题。比如,一线教师大多会将听课观课的重点集中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利用四个小黑板,将大家在评课时关注的要点分别呈现在黑板上,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很明显地呈现出大多数教师的关注点集中在教学方法上,有的也会落脚于授课教师的自身素质。大家从现场的交流中发现,评课时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极少,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听课评课的主题设定为:“评课评什么”,引导大家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进行听课评课。

揭秘名课规律,重在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因此,从哪个角度观摩名课便显得至关重要。根据学员学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分别设置过“教学内容的聚焦”“教学支架的搭建”“教学起点的设置”等一线教师常常关注不到的点进行课例研习。研讨一定要从一线教师自身的经验出发,利用课例发现问题,有效地将大家的目光从教育学原理知识、经验型知识的体验与认知转移到学科教学策略性知识上来,对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帮助。

(五)思:反观自我实践,改善教学行为

“思”是指对自己的课例进行反思。在培训之初,让各位学员带一份自己认为较为优秀的教学设计或者教学实录,在前三模块学习完成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课例进行修改,这是将理论学习、实践观摩、交流研讨中的收获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过程,是激发教师将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的过程,更是教师培训的最终目的之所在。

三、“备—思”名课研习体系的特色

(一)“备—思”名课研习体系激活了参训学员经验

参训的教师大多具有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有自己的教育教学体认。建构主义者,应该“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3],激活学员原有经验与名师教学情境的联系,是本体系的创新之处。先让学员在原有基础上与名师同题备课,可以激发学员的参与热情,尽全力读通读懂课文;认真分析教材编写者意图,分析学生学情,这样才能够将名师理论、观摩名师课堂与学员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他们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

(二)“备—思”名课研习体系沟通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

“备—思”名课研习体系首先将学员自身教育经验与名师教育教学理念相联系。学员自己的教学设计经验与名师的教学设计经验有哪些不同,在“备—学”环节中会展示出来。名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会关注哪些内容、会运用哪些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都会在讲座中直接呈现,由于学员先进行了教学设计实践,所以,很容易将名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自己的原有经验进行联系对比,从而建构新的经验。

“备—思”名课研习体系将名师课堂实践与名师教育教学理念相联系。名师课堂研习往往是学员自说自话,本体系将专题讲座与示范课相联系,先讲座后做示范课,将名师教育教学理论与名师课堂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用名师的课来例证其教育教学理论,用名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来阐释其课堂实践,有助于参训教师更加清晰地理解名师教育教学理念,深刻地认识其课堂教学实践。

“备—思”名课研习体系将学员实践与名师教育实践相对接。学员与名师同题备课,实际上进行的是某种意义上的同课异构,对比性强,能够极大地激发参训教师的思考。

“备—思”名课研习体系将学员自身所具备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名师教育教学理论相对接。学员自身所具备的经验一定暗含着他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或者执行意向,在将自身实践与名师理论进行对接的过程中,必然会促使其将自身实践理论与名师理论加以对比、分析,从而完成内化学习的过程。

“备—思”名课研习体系将学员自身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对接。从教育理论的角度审视自身的教学实践,对一线教师来讲是有难度的。本体系促使学员用理论视野观照教育实践,将理论学习所得运用于教学实践,实现自身理论认识与教学实践的对接。

(三)“备—思”名课研习体系促生了有深度的研讨

“备—思”名课研习体系的“研”,要求主持教师进行有主题的研讨。主题需要根据学员学情确定,切忌面面俱到。听课评课活动一线教师经常参加,而名课研讨与日常的听课评课交流有所不同。平日的听课评课活动,多集中交流感受、经验的认识,会涉及课堂方方面面的细节问题,而名课研讨的目的是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学员自身的短板或者关注不到的层面可以作为研讨主题。这就需要组织者全程参与,了解学员学情,准确设定主题。

(四)“备—思”名课研习体系指向于实践的改善

“备—思”名课研习体系的目标定位于参训学员自身教学实践的改善。学员前期各种学习经验的建构,只有实现与教学实践的对接才有意义。因此,本体系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思”,十分必要。它要求学员将前面四个环节学习所获通过实践展示出来,这是对理论学习或认知的实践运用,也是本体系中最难的环节。它要求指导教师充分参与,督促检查参训学员是否能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

由“备—思”五环节构成的名师名课研习体系,激活了学员自身经验,为学员提供了前沿的理论认识,呈现了与理论相互印证课堂实例,又引领大家进行了有指向的研讨,最终落脚于改善学员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值得在“国培计划”中进一步推广。▲

[1]郑桂华,王荣生.语文教育研究大系·中学教学卷(1978-2005)[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前言3.

[2]王荣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前言6.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8.

猜你喜欢
示范课国培计划研习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基础教育教研解析之示范课与常态课
研习新媒体: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拥抱
泰拳的研习方法及身体的生物适应性研究
吴家麟先生是我研习宪法学遵从的楷模
E-learning: 在“国培计划”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国培计划”顶岗置换实效性研究
“国培计划”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示范课”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和改革趋势
命题者的话